夏冬梅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使得企業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愈發離不開內部管理。然而,內部管理中,內部審計、內部監督工作是其重要的環節。近些年來,許多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審計風險,這些內部審計風險的存在將阻礙企業內部審計有序開展。本文將從審計風險管理入手概述入手,進而分析內部審計風險存在的成因,并最終提出企業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策略。
內部審計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為管理層提供必要的分析數據,與此同時,內部審計還能夠防止財務舞弊問題的出現,確保企業資產的保值與升值。審計風險的存在,使得審計工作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因而,企業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有效的規避審計風險的出現,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審計風險簡述
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中將審計風險定義為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誤,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了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審計風險管理
國內的審計風險管理分為評估、控制、識別、估計和管理效果評價等幾個方面。審計風險管理理論中,審計風險的識別、估計及測算、評價、防范構成了四大要素。
1.審計風險識別。它是較為基礎的環節。邏輯上講,管理審計風險前,先要識別審計風險,并對其進行清晰、科學、準確地識別。對于審計人員來說,不僅要進行相應的鑒定風險服務,還要承擔可能轉化損失的法律責任。可見,若想進行行之有效的審計風險管理,就要有前瞻性地對審計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甄別。若無法清晰的認識風險產生的緣由,只依靠先進的風險處理方法,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
2.審計風險估測。審計風險有效識別以后,下一步則是對于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行應有的估計和測算了。對于相關審計從業人員來講,其對于客觀情況或是相關事項的審計風險大小進行分析、估計及檢驗的過程叫做審計風險的估測。通過該方法,可以確定審計風險發生的有效區間,降低審計損失發生的概率。將風險發生的機率、能帶來多大的損失等相關因素,在審計風險識別和估測基礎上進行周密、細致的考慮。最終得到一個審計風險所能帶來多少損失的測算數據。
3.審計防范。對于審計風險來說,識別也好、估測也罷,最終的目的是如何防范審計風險,并對其進行有效規避。一般來講,審計風險的防范大致分為三個環節,即降低并預防不利事件發生的概率、防止事情發生后產生的不好結果、降低產生不好結果的嚴重程度。從上述三個審計防范層次可以看出,第一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原因在于,第一個環節是將審計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而第二、三個環節僅是第一個環節的補救。對于審計人員來說,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要把審計風險的防范放在首位,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
企業內部控制因素
企業內部控制活動包括,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五個要素,其中內部監督也可以理解為內部審計。許多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存在內部控制環境不健全、風險評估不全面的問題。從內部控制環境來說,企業雖然設有董、監、高機構,但是由于其內部股權治理結構不清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難以形成應有的三權分立,從而造成內部控制環境的不健全。另一方面,在風險評估上,多數企業管理層乃至于職能部門將日常的經營側重點放在了訂單簽訂、生產管理、應收款項的回收方面,而對于風險控制的防范意識不強,對于風險評估也缺乏足夠的思路,從而造成風險評估不全面。另外,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和公司的財務狀況沒有明確的規定與要求,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是許多企業都存在的問題。
會計核算因素

會計核算問題是內部審計風險的重大來源之一,很多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出現都與會計核算問題有著很大關系。以存貨核算為例,其完整性及確認、計量、計價以及最后的對外披露準確性等方面,如果有一個方面存在問題,內部審計過程中或是人為因素或是客觀因素出現審計方面的風險都容易產生。通過調查發現,以一些農、林、牧、漁業等公司為例,其生物資產作為主營業務成本與存貨的主要承擔者,一方面影響著利潤,一方面影響著資產。而客觀地講,生物資產在會計核算中,我國仍舊存在制度上的不完善甚至是缺陷。正因為此,使得農業企業對于生物類資產的會計核算較為隨意,操作規范上不很好控制。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若嚴格按照相關法規來執行,將有可能無法遵循經濟規律,內審人員能有效地證實其會計處理是真實的也無法有效證明其為偽造的。使得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出現的幾率大大增加。
獨立性原則不足風險
獨立性原則不足,是許多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原因在于兩點:一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執行內部審計業務過程中掣肘的因素較多;二是,企業內部對于該工作缺少足夠的認識,從而對于該工作給予相應的支撐。從內審人員缺乏足夠獨立性上來看,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多數是由公司財務總監負責管理,內審人員在從事內審工作過程中,對于財務管理、財務核算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難以進行真正的披露;另外,企業發展中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對于市場、產品、售后服務較為重視,而對于內審工作相對較為忽視,內審部門在開展內審工作過程中,管理層及職能部門配合程度不夠,使得內審工作難以開展。
綜合目前企業管理中內部審計風險的出現,有企業自身的因素,有會計核算不規范方面的因素,也有審計人員的因素。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企業內部控制不規范、會計核算不規范,獨立性不足等三個審計風險方面的控制。因而,有必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入手,較為細致地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為企業規避內審風險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