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峰
摘要: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國慶節期間推出了《唱響新時代》大型文藝系列節目。到2020年,節目在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更精細的打磨、豐富了音樂形式、改進了節目樣態,在播出之后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廣泛認可。本文深入分析《唱響新時代》將家國情懷有機融入音樂節目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其他同類節目的創新發展帶來啟發。
關鍵詞:新型主流媒體 唱響新時代 主旋律 文藝節目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在全面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過程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定位,在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前提之下,全面、積極、努力地通過各種方式做大做強主流宣傳,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重要使命,推出了一系列覆蓋面廣、感染力強、影響力大的優質內容產品。其中,連續三年在國慶期間推出的《唱響新時代》大型文藝系列節目更是別開生面地通過百姓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展現了新時代的偉大成就,謳歌了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一、《唱響新時代》節目簡介
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國慶節期間推出了《唱響新時代》大型文藝系列節目。這檔節目通過音樂唱響時代強音,展現地域發展。三年來,《唱響新時代》節目攝制組的腳步先后走過深圳、武漢、重慶、晉江、延邊、金昌、正定、郴州、陽江、烏蘭浩特、民勤、清水、大同、蘇州、盤錦、寧波等地,為大眾呈現了一場場記憶深刻的視聽盛宴,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親身感受到時代的變化、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
整體來看,《唱響新時代》節目既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戰爭年代、建設時期、改革開放進程中以及新時代的浪潮下艱苦奮斗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既有宏大背景下的時代敘事,又有每個具體人物的細節呈現,在載歌載舞中謳歌時代、謳歌國家、謳歌榜樣、謳歌生活,表達了每個人內心對中國夢、對小康社會、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真摯熱愛。
二、節目編排遵循有機融合原則
節目的編排,既包括節目主題的選擇與編排,又包括表達方式和思想高度的選擇與編排,在這些方面,《唱響新時代》有著比較清晰的融合編排思路。
1.節目選擇方面,將大中小主題進行有機融合。從節目主題的選擇和編排上來看,這些節目既有宏觀層面的時代敘事,也有中觀層面的生活進步,更有微觀層面的個人情感,在大主題的引領下做到了國家、大家和小家的有機結合,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生動刻畫,豐富的節目選題和表現形式交錯進行,形散而神聚,既無違和感又不脫離對時代、對國家的熱愛。具體來看,在宏觀層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我和我的祖國》《看不夠美麗的中國》《我們的新時代》《母親是中華》《國旗之下》等一大批經典歌曲,激發著觀眾愛黨、愛國、愛時代的澎湃心情;在中觀層面,有激情昂揚的《乘風破浪》《龍的傳人》《好起來》《山西好風光》《夢里水鄉》等聚焦生活、聚焦區域的作品,使人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身的生活和自己的家鄉;在微觀層面,有《你笑起來真好看》《久別的人》《有事你就說》《父親》《我的夢》等抒發個人情感的傳唱好歌,使人們將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富強、時代的進步有機融合在一起。
2.編排策略方面,將觀眾的多樣化需求有機融合。從節目的表達策略上來看,節目組也盡最大努力做到各個年齡階段觀眾的喜好和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全覆蓋。一方面,既有李治廷、穎兒、何泓姍等年輕觀眾喜愛的流量明星們登臺獻藝,又有齊秦、屠洪剛、郁鈞劍等中老年朋友們喜歡的歌手帶大家重溫經典;另一方面,既實現了流行、通俗和民族等多種音樂元素的融合與混搭,又將軒轅鼓、舞龍、呼麥等頗具地域文化氣息和民族特色的表演相互穿插。也正因如此,這檔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節目才變得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才使得家國情懷的敘事表達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才真正做到了把新時代的新氣象“唱”進觀眾的內心。
3.思想升華方面,層層遞進將教育價值和觀賞價值有機融合。盡管《唱響新時代》是一檔文藝節目,但它在本質上不同于傳統的純音樂類、娛樂類、休閑類節目,其高端的思想定位、飽滿的精神內核、濃厚的家國情懷決定了這檔節目必須做到兼具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觀賞價值與啟發價值。因此,節目在思想升華方面的策略是從大到小,小中見大,把謳歌時代、贊美國家等旗幟鮮明的深刻主題有條不紊地編排進精彩紛呈的節目中,使之潤物細無聲般地悄然“落”地,層層遞進地“走”進每一位觀眾內心,于無形之中打動他們,讓他們的內心也跟著家國的旋律躍動起來。《唱響新時代》節目組把大家身邊的優秀榜樣請上舞臺,讓榜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染大家、影響大家。這些榜樣就生活在普通群眾之中,與百姓存在著天然的親和力和親近感,更容易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將一檔節目的教育價值和觀賞價值真正做到有機融合,唱響了主旋律,引導了正能量。
三、內容呈現遵循重點凸顯原則
《唱響新時代》節目組一直孜孜不倦地對節目內容進行提升與改進。在內容呈現上,不斷進行更精細的打磨,以求在主題、人物和特色上予以凸顯和完美表達。
1.內容主題方面,重點凸顯時代強音。為奮斗者而歌,為祖國而歌。《唱響新時代》節目將多樣藝術表演與奮進的時代圖景結合,在“唱”響音樂旋律的同時,生動展示國家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節目的核心宗旨就是希望用音樂和歌聲來展現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發展新風貌,用旋律和節奏來詮釋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的新成就,用歌舞和激情來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自豪感與自信心,用多屏互動的全媒體傳播技術來呈現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上那些平凡而偉大的建設者和奉獻者。可以說,這檔節目不但以視聽形式展現了祖國的美麗河山,更在動聽的音樂聲中全面反映了各個地域各個領域在新時代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動人的故事里激蕩出時代強音和振奮人心的中國力量。
2.故事人物方面,重點凸顯榜樣力量。時代需要典型,典型引領時代。近年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弘揚時代主旋律方面不斷開拓創新,《唱響新時代》也在這一思想指引下,創新性地通過音樂節目的形式講述榜樣的故事,通過樹立身邊榜樣的方式引領時代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講述了發生在湖南郴州沙洲村的“半條被子”的故事,強調“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在2020年《唱響新時代》節目郴州分會場,節目組特地把“半條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曾孫女朱淑華請到了演出現場,與在場的所有觀眾在優美的音樂節目氛圍中一同重溫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的那段感人肺腑的紅色經典記憶。在《唱響新時代》節目的金昌會場,主持人則在歌舞中穿插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采訪,被采訪的榜樣是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長潘從明。他雖然出身農村,卻經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從貴金屬生產一線職工成長為一名高技能國家級工匠,并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重量級獎項和榮譽稱號,他在節目現場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和心路歷程,激勵了每一位節目觀眾。
3.節目呈現方面,重點凸顯區域特色。《唱響新時代》采取了“邊走邊唱”的全新節目呈現形式,走進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用本地化的策略把本地的新時代也“唱”起來。因此,將地域特色與節目內容有機結合是《唱響新時代》2020年國慶特別節目要重點表現的一大創新之處。惟其如此,節目的深刻主題才能真正“唱”進本地百姓的內心,才會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擴大它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因此,《唱響新時代》節目組將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國家主題與金昌、烏蘭浩特、郴州、陽江、正定等拍攝地的地域風貌、社會經濟、風土人情和人物故事等內容進行巧妙的結合,緊緊圍繞贊美祖國、歌頌生活、鼓舞青春、地域特色等多個篇章層層遞進、娓娓道來。從演出舞臺的布置來看,《唱響新時代》走出演播室,走入更開闊的戶外場地,并且重點將自然風景與人工布景相融合、將地域特色與節目編排相融合、將獨特的人文地理與精彩紛呈的音樂演出相融合,從而挖掘出不同區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亮點,如數家珍般地講述著時代背景下區域發展的新篇章和新故事。從具體的地方特色呈現來看,節目組在舞臺展示和節目內容編排方面都特意突出所到地區的特色之處。
四、結語
新時代、新需求對主流媒體的內容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作為新時代新型主流媒體的典型代表,始終緊密貼合時代律動,以高標準、嚴要求打造時代精品內容、講好中國故事,《唱響新時代》正是這些精品內容的其中之一。雖然是一檔音樂類節目,但其所遵循的增強新型主流媒體的吸引力、影響力、感染力這一基本創作主線,使得它在主題思想上重點突出了文藝作品的家國情懷和百姓心聲,從而通過音樂的力量、藝術的力量真正發揮了“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為其他主流媒體文藝節目的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作者單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崔士鑫.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J].傳媒,2020(20).
[2]劉琳琳,黃河,程晛.國家傳播能力現代化視角下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路徑[J].出版廣角,2020(19).
【編輯: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