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燕 蘆志超 吳玉婷
摘要:高校輔導員肩負著教育、指導、管理和服務學生的重要職責,本文聚焦于“情理法”三輪驅動來探析高校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路徑,探討了高校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路徑的新需求和“情理法”三輪驅動探析思政育人工作路徑這兩層內容,重點探析以“情”感人,提升工作溫度;以“理”服人,提升工作高度;以“法”育人,提升工作力度,“情理法”三輪驅動提升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創新育人工作路徑。
關鍵詞:情理法 三輪驅動 思政育人 工作路徑
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學生群體思政教育的重大職責,思政工作是輔導員工作體系的主要構成內容,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培育接班人更是輔導員思政工作的初心與使命。有效的思政育人工作是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創新意識、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證,高校輔導員應緊隨時代發展與改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工作思路,從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三輪驅動著手,深入探索創新思政育人工作路徑,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有著現實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路徑的新需求
(一)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時代要求
1.輔導員轉變為價值引領的“行家里手”
2017年,教育部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43號令),在43號令中,學生成長成才的新需求得到了響應,中央31號文件和2016年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得到了落實,要求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培養一支會做思政工作的隊伍。習近平指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尤為重要。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輔導員要指引學生堅定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于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是輔導員的“主責主業”,事務性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一部分,但應學會探索具有高附加值的事務性工作所具有的價值引領,探索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事務性工作中,輔導員轉變為價值引領的“行家里手”。
2.輔導員轉變為網絡育人新格局的“指揮者”
隨著時代發展,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在網絡。在網絡化的虛擬環境中,大學生更容易表達、宣泄自己的個性,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所以,輔導員要主動調整方向和策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約束學生的舉止和行為,感染他人共同營造良好的網絡育人新格局。尤其是在特殊時期,輔導員更應創新性地運用工作載體,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加強與學生的日常溝通。同時,輔導員應加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成為網絡育人新格局的“指揮者”。
(二)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中落實“情理法”的現實需求
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自身感情去感化學生。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自我進步,關心、關愛學生,輔導員不斷更新對社會的認知,關心社會變化,打開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突破口,才能夠做到和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有話可說。輔導員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必定面臨著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輔導員在育人過程中投入真實情感,通過情感的交流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及時了解學生們的需求以及內心真實的情感活動。在以理服人的育人過程中應當保持真誠、平等、信任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注重邏輯性,情理結合,以理服人,引導學生明事理、辨是非,以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思政育人工作中,學生還要嚴格遵守法律、遵守校規校紀、制定特色的班級規章制度、確保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以“法”育人,提升工作力度。嚴格執行學生管理制度,面對學生中的不正之風、違紀現象,絕不心慈手軟。
二、“情理法”三輪驅動探析高校輔導員思政育人工作路徑
(一)以“情”感人,提升工作溫度
輔導員是一個有情懷、有溫度的職業,情感教育在精神層面的作用,使得其在輔導員工作中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力。輔導員的“初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好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需要積極研究目標群體——學生的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價值觀。對于輔導員來說,不變的是“初心”,變化的是圍繞學生展開的工作。
1.采用多樣化的情感溝通方法
輔導員應該在工作中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不僅要堅持與學生“一對一溝通”,持有同理心,掌握主方向,做好每一位學生的談心“私人訂制”,而且要采用多樣化的情感溝通方式來提升教育的效果。運用新媒體平臺微信、QQ、微博、抖音等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開展情感教育,尤其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更需要利用新媒體關注數據、摸排學生狀況、轉發官方信息,開展網格化管理模式;積極參加日常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生產生情感的互動,實現情感共鳴,并根據性格特點來制定交談方案。輔導員的思政育人工作總結起來就是要做到細心、細節、細致,把學生放在心上。輔導員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工作中有效運用情感教育、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才能夠更好地以“情”感人,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溫度。
2.轉變掌握學生心理動態的方式
良好有效的溝通建立在尊重學生、欣賞學生、鼓勵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輔導員要與學生進行深層次溝通,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同時,新時代大學生個性突出、思想活躍,輔導員要把握溝通時的“主線”和“脈絡”,掌握“主導力”,確保既定溝通目標的實現。輔導員在思政育人管理過程中,要善于使用情感教育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去鼓勵學生自覺進行針對性的學習。
3.提升教育專業素養
思政育人工作繁瑣復雜,輔導員以“情”感人教育的能力需要不斷提升,通過多種教育方法來探索實際工作中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方式,根據時代的變化、不同時期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進行自我創新。通過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積累與總結,不斷提升自身情感教育的專業素養。
(二)以“理”服人,提升工作高度
輔導員不但要具備理論宣講的解釋力,更要具備實施思政育人的設計力和行動力,需具備寬口徑的知識儲備,學習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并運用到育人的每一環節里。情理結合,以理服人,主動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做好“把關人”,幫助學生甄別是非,講清道理,將日常思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到“教育人”“引導人”“關心人”“幫助人”上來。
提升思政育人的引導力和行動力。“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為提升思政育人的引導力和行動力,應采用“夢想清單計劃”,講解清楚夢想對人生的重要引領作用,以理服人,開學初進行夢想清單制定,期末進行總結,將要實現的理想細化、分解。
思政育人實現系統化、實時化和遞進化。輔導員要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給學生傳遞正確的教育內容,主題班會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環節之一。主題班會要具有設計力和系統性,選擇恰當的班會主題和案例,結合當前熱點問題,提升班會說服力,講明白道理。不應拘泥于傳統的理論灌輸的方式,要結合自身實際,并充分運用新媒體教育平臺,實現思政育人實時化。輔導員進行思政教育時應有遞進式規劃,不同學段要有不同的思政育人主題與形式。
(三)以“法”育人,提升工作力度
高校輔導員在思政育人的過程中,應圍繞育人目標集聚教育資源。隨著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應按照相關規定實施管理。一方面,輔導員應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建設法治校園;另一方面,輔導員在思政育人工作方面應有系統設計和詳細規劃,以“法”育人,提升工作力度,這里說到的“法”是建立系列管理制度,為班級立好規矩,加強班風建設,在班級內,實行班干部年度考核制,培養學生干部的團隊精神。堅持班級的評獎評優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優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
1.培養學生法治思維
高校具有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一方面,高校應營造法治校園氛圍,注重校園管理法治化,從學校層面注重公平正義,程序上不斷努力細化,注重嚴謹性,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過程中或開班會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給學生樹立規矩意識和規則意識;輔導員要掌握育人工作方法,正向引導學生,主動走進學生課堂、宿舍、圖書館、網絡空間,幫助學生樹立大局意識和法治思維。
2.以“法”育人,制定特色的班級規章制度
輔導員應力求將班級打造得有風格、有氣質、有特色,想要有效的開展思政育人工作,就需要制定班級管理規章制度。首先,制定有特色的班級制度。班級規章制度為學生提供執行準則,班規一旦確定,都要嚴格遵守。尤其注意學生的評獎評優、獎助學金等事項的評定,更加注重程序的嚴謹,并設置投訴監督機制,堅持公平公正。為幫助重點學生,建立重點學生談心談話機制,落實“危機預警——快速反應——協同干預——危機后成長幫扶”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其次,要有行之有效的檢查制度。班級規章制度的落實,要輔助相應的跟蹤檢查。有力度的適時檢查,是使制度得以貫徹的保障,可以推行班級自查、學生會抽查、輔導員督查等模式。最后,確保制度貫徹的有效性。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應切實落實相關規章制度,向著最優化管理目標努力,堅決嚴格執行,不心慈手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違反規定,堅決嚴肅處理,公平公正,沒有偏向,從而彰顯制度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三、結語
輔導員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工作中離不開立德樹人、離不開“情”、“理”、“法”三輪驅動。輔導員要成為思政育人工作的行家里手、設計師和指揮者,從而真正把思政工作要求落實落細落地,要以“情”感人,提升工作溫度,以“理”服人,提升工作高度,以“法”育人,提升工作力度,以情理法為切入點對自身育人工作進行改進,為學生提供細節化、精準化的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金鳳.從教育部令第43號工作要求淺談高校輔導員使命[J].中國農村教育,2018(2):14-15.
[2]叢朝雯.大學生理論社團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功能論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