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詩晶
摘要:舞臺表現力是聲樂演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影響整場舞臺效果的關鍵因素,演唱者所追求的最終目的往往是登臺演出,在舞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具有良好的舞臺表現力,能夠為演唱增益,渲染現場氣氛,從而打動觀眾,使之情感與作品產生共鳴,達到揭示、再現作品情感內涵的境界。因此,對于舞臺表現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從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內涵入手,探討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重要性,通過分析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現狀與問題,進而提出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聲樂演唱? 舞臺? 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3-0060-03
一、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內涵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展現作品人物內心情感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評判舞臺表現力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因此,演唱者往往會借助這種非語言化的交往手段還原再現人物的精神風貌。然而,要想擁有豐富的面部表情,是需要通過演唱者對自身眼部肌肉、顏面肌肉以及口部肌肉的細微調節與控制實現的。眼睛不僅僅是心靈的窗戶,還是情感表露的窗口。演唱者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表達和思想交流,可以通過演唱者一個眼神的變化來完成。通過觀察發現,當演唱者要表現作品人物的憤怒時,往往會皺起眉頭、睜大雙眼、撐開鼻孔、咬牙切齒并且整體面部肌肉十分緊張。由此可見,組成面部表情的各個器官是一個有機整體,能夠協調統一地表現出同一種情感,因此,面部表情的得當展現可以增強作品演唱的表現力。
(二)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表演者的必修課,是輔助表演的一種手段。要想擁有較好的舞臺表現力,對于肢體語言的學習與運用必不可少。肢體語言經常被稱為身體語言,顧名思義,是一種由身體動作來代替語言表達,從而實現溝通交流的方式。任何的外部肢體動作都是源于自己的內心所想,是自身對作品內涵的解讀與表達,這通常是下意識的舉動。比如,當即將演唱音樂作品的高潮時,我們總是不自覺的把雙手提起,并且隨著音樂高潮的推進,不斷拉開雙手之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氣勢磅礴的氛圍。而當作品開始敘述故事情節,音樂情緒趨于平緩時,我們的演唱狀態通常表現為雙手自然垂直于身體兩側,或是手指指向遠方,眼神跟隨手指的方向眺望,從而渲染平靜的氛圍,將觀眾引入故事之中。因此,當美妙的歌聲與恰當的身形動作被演唱者巧妙結合起來時,不僅可以起到烘托歌聲的作用,還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表現力。
(三)舞臺臺風
舞臺臺風是演唱者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體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臺風。一般而言,臺風能夠反映出個體自身的表演風格。如有的人熱衷于浮夸的表演風格,而有的人執著于樸實的表演形式。除此之外,臺風還是塑造音樂人物形象的重要環節,臺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演唱者受歡迎的程度以及在觀眾心里的第一印象,所以,演唱者精神飽滿的第一個亮相是至關重要的。當演唱者所展現出的人物形象與作品塑造的角色相吻合時,作品中的人物就被賦予了靈魂。觀眾也會由此在心里為演唱者帶上“光環”,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光環效應。哪怕演唱者聲音技巧上存在某些不足,也能夠被掩蓋修飾掉,獲得觀眾的認同與贊嘆。因此,無論是在上場、演出還是謝幕環節,都需要保證自己有良好的臺風,在正確的情感狀態中演唱歌曲,大方得體、溫文爾雅的鞠躬致謝。
二、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把握作品內涵
舞臺表現力源于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究其根本,舞臺表現力就是演唱者以歌曲作品為基礎、根據自身經歷與經驗進行二度創作。所以,在任何不理解作品的情況下,演唱者是難以進行二度創作的,沒有二度創作的舞臺也就缺失了表現力。無法把握詮釋作品中角色的本質,是不能在精神上與作品人物產生溝通的。唯有在理解作品內涵的前提下,演唱者才能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本質特點,從而感悟作品情感,進行二度創作,賦予角色生命,使作品人物在舞臺上“活”過來,因此,把握作品內涵是個人舞臺表現力得以發揮施展的必要條件。
(二)有助于引起觀眾共鳴
觀眾對聲樂藝術的認同感與個人聲樂演唱中的舞臺表現力息息相關,觀眾對于聲樂藝術的審美存在三個心理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感受情感階段。當觀眾欣賞一首藝術歌曲時,最先引起心理變化的是個人的直觀感受,這可能來源于作品的前奏曲調,可能來源于作品中的一句歌詞。無論如何,這種直接感受會使觀眾迸發出無法抑制的情感,從而與作品產生聯系,與演唱者發生共鳴。第二個階段是聯想想象階段。當觀眾產生了作品所表達的相類似的情感時,觀眾往往會聯想到自身的情感經歷,并把自己代入到歌曲中,宛如自己是“曲中人”一樣。第三個階段是感悟領悟階段。這是觀眾審美的最高層次,也是演唱者所追求達到的最高境界。當經歷了情感的抒發和自身經歷的聯想后,有一定藝術修養的觀眾會在思想上得到升華,甚至會感悟出人生的真諦,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總而言之,觀眾對于聲樂藝術審美心理階段的發展、遞進都取決于演唱者對作品的表現力。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要想擁有良好的舞臺表現力,唯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學生能夠主動地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是增強舞臺表現力的基本途徑之一。個體進行二度創作的欲望取決于演唱者對作品的喜愛程度。如果演唱者不喜歡所要演唱的歌曲,那么自然不愿意去費事費力地進行創作。因此,演唱者喜愛所要演唱的歌曲,會增強其二度創作的欲望,為舞臺表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然而,二度創作不僅需要創作欲望,還需要創作技能,進行二度創作主要是依據生活經驗,所以個體要具備較好的生活能力和豐富的社會經歷。除此之外,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技巧是二度創作的“天花板”,制約著二度創作的范圍。因此,對于自身演唱技巧的提高也是相當重要的。二度創作是在舞臺上將譜面上的符號轉變為有感情的音樂,去唱給觀眾聽,展現給觀眾看的表演藝術。
三、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師缺乏培養舞臺表現力的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演唱技巧的訓練與提高通常被教師擺在首位,而學生舞臺表現力的培養經常被教師忽視。這一現象問題是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聲樂教學之中的,是教師潛意識的體現。假如這一問題無法得到改善與解決,那么學生的聲樂綜合素質是難以提升的,而且還會導致學生認為舞臺表現力教學是不重要的,從而忽視舞臺表現力教學的價值。嚴重情況下還會影響學生為人師以后的教學思想,傳播不正確的教育理念,阻礙我國聲樂藝術領域的發展。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轉變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的意識。
(二)學生缺乏綜合能力
舞臺表現力考驗演唱者的綜合實力,舞臺表現力的培養對學生的自身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演唱者的個人形象、先天聲音條件、后天個人努力以及所掌握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等都是個體的綜合實力。其中,發揮作用、影響舞臺表現力的是多次舞臺表演積累的寶貴經驗和不斷通過學習提高的舞臺表演技巧。一般而言,擁有卓越表現力的演唱者,往往都具備較高的綜合實力,然而,當代學生缺乏這種綜合能力。因此,要想促使學生的表現力增強,就要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后,再接受舞臺表現力的培養。
(三)學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因素對演唱者的舞臺表現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面對舞臺和觀眾,大部分的演唱者會感到緊張和焦慮。經驗豐富的演唱者能夠進行自我緩解來消除不安情,而學生由于經驗不足很容易被情緒所控制,無法從緊張中跳脫出來。這些學生會因為緊張而怯場,從而阻礙自我發揮,影響演出效果,甚至會因為演出的失敗而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失去對聲樂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培訓,通過心理暗示與鼓勵積極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建立學生的表演自信心,從而為演唱者舞臺表現力的發揮保駕護航。
(四)學生缺乏舞臺實踐鍛煉
現階段,許多高校由于場地的限制,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舞臺實踐機會,學生只能利用一學期一次的專業考試機會進行舞臺實踐鍛煉,并且有許多高校未開設舞臺實踐課程,或者只開設了短暫的一個學期,這完全不夠學生進行學習與實踐,是無法滿足學習要求的,學習再多的理論知識沒有機會通過實踐來檢驗也是白費的。聲樂藝術是一門表演藝術,是終究要在舞臺上通過反復錘煉實踐的。舞臺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哪怕你在琴房唱得再動聽、演得再好看,不站上舞臺面對觀眾也是無用的。因此,我們要有效地整合實踐資源,優化課程結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使聲樂教學與舞臺實踐一體化,做到順應時代的教學要求。
四、聲樂演唱中舞臺表現力的培養途徑
(一)通過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開發創新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
教師要在掌握傳統教學形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勇于創新教學形式,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優化教學結構,樹立重視舞臺表現力培養的教學意識。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把教師的個人意志強加于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把舞臺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讓學生在舞臺實踐中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提升自我,從而樹立起學生真正的舞臺自信心。并且,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意見不要過于狹隘。狹隘的意見會束縛住學生的思考,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沒有主見,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通過心理素質培訓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
演唱者的正常發揮是其舞臺表現力得以施展的基礎,要想在舞臺上正常發揮,離不開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解決好學生心理素質和聲樂表演之間的關系能夠促進學生舞臺表現力的提高,推動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主動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心理暗示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一般而言,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使人絕處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能夠讓人一敗涂地,自卑就是源于心理上的消極暗示。在聲樂教學中,心理暗示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教師要傳授學生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最后,教師教導學生要把握分寸,不能打罵體罰學生,以免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產生心理陰影,并且,教師過于嚴厲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學生焦慮加劇,影響舞臺表現。
(三)通過舞臺實踐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
在聲樂教學中,舞臺表現力的提高與每一次舞臺實踐的經驗教訓密不可分。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舞臺實踐,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首先,在教學前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接受到有針對性的專題訓練,培養學生在抒發不同情感時有不同的舞臺表現力。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也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督促學生及時改正,以免養成不好的舞臺習慣。最后,在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結自身舞臺表現力現狀的優點和不足,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四)通過欣賞觀摩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
觀摩具有極強的示范性,對學生舞臺表現力的培養具有導向作用。因此,觀摩課經常被作為增強學生舞臺表現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常見的觀摩形式有三種:第一,觀看優秀歌唱家演唱視頻。歌唱家演出經歷豐富,具有成熟的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學生觀看這類視頻能夠對優秀歌唱家的表演形成整體感知。第二,觀看教師現場音樂會。教師這個職業具有示范性,現場近距離的觀看會給學生更多的真實感受,使學生能夠通過模仿、反思、總結、創新,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第三,同學間相互觀摩。同學之間的演唱水平差距較小,相互學習的難度較低,并且,教師可以立即指出學生表演存在的問題,督促改正,促進學生舞臺表現力的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藝術領域,舞臺表現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舞臺表現力的培養非一日可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從轉變教育者的意識入手,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摩實踐,建立自信心,獲得舞臺表現力,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從而推動我國聲樂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艷瓊.當前高校聲樂表演專業學生舞臺表現力缺失現狀與對策探討[J].戲劇之家,2016(23):212.
[2]黃志勇.聲樂表演舞臺美學探究[J].音樂創作,2015(07):134-136.
[3]張時俊.聲樂表演藝術中觀眾審美心理研究[J].黃河之聲,2015(13):77.
[4]常楊.舞臺表現力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黃河之聲,2013(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