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智
(涼州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武威 733000)
2013年在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西寨村日光溫室油桃示范點開展試驗研究。試驗點屬于西北干旱區,年平均氣溫7.8℃,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年有效積溫2 980℃;土壤為多年耕作的灰棕荒漠土,熟土層厚度30 cm,pH值7.8;年降水量165 mm,灌溉水源為地下水;試驗的溫室為第二代日光溫室,配置電動卷簾保溫被,溫室長72 m,寬7 m,溫室內種植面積426.67 m2。試驗田設置在一個溫室內,有效利用了該溫室中間用保溫材料分隔成兩個完全可控的小溫室的特殊條件,東側溫室作為空白對照試驗田,盡栽植面積213.33 m2;西側溫室作為實施試驗研究的試驗田,盡栽植面積213.33 m2。
第二代日光溫室,生產面積426.67 m2;油桃早熟品種一年生一級苗木中油5號;日光溫室常規栽培的土壤條件(農耕土)、水肥條件(井水、普通N、P、K肥以及生長調節劑等)、普通日光溫室環境條件。
在同一個日光溫室里,一半面積(213.33 m2、100株)采用常規栽培技術方法(空白對照);另一半面積(213.33 m2、100株)采用“一邊倒”早產豐產方法,采用特殊整形修剪,輔助使用生長調節劑。在同一個生產年度定植苗木,分別實施管理技術,在第二年度分別測量兩種栽培方法取得的有關產量與品質的試驗數據,對比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
2.2.1 常規栽培方法(空白對照)。開溝整地:3月上旬,先平整地面,在距北墻60 cm處,開挖溝間距1.8 m,深、寬各0.8 m的溝。高溫暴曬或悶棚2~3天后,溝底裝入15 cm厚的麥草秸稈。用腐熟的畜糞5~6 m3/667m2、加過磷酸鈣150 kg/667m2,與熟土混均后回填到溝里。灌溉后使土壤沉實。栽植行作15 cm高、60 cm寬的栽植壟。
苗木定植:3月下旬~4月上旬,在栽植壟上定植苗木,株距1.5 m,相鄰兩行定植點呈“品”字形,定植后行間澆透定植水。壟上鋪設滴灌、覆蓋地膜。
整形修剪:苗木定植成活后,在苗高80 cm高度全部定干,促發分枝,以便次年制作樹形。主枝延長頭抽生的新梢,在30 cm長度摘心;分生的側枝長放。冬季修剪時選擇方位錯開、間距合適的3個強壯枝作為三大主枝,形成“開心形”樹形骨架,第三年冬季修剪時,去除中央領導干。
水肥管理: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滴灌;結合灌溉,夏季使用適量N肥、秋季使用適量P、K肥;在10月中旬開溝施入適量腐熟農家肥;不使用生長調節劑。
冬季管理:落葉后,溫室覆蓋保溫被,幼樹進入越冬休眠,次年3月初,陸續揭開保溫被,進入第二年度生長。
2.2.2 “一邊倒”早產豐產方法。開溝整地:1月上旬溫室覆蓋棚膜,開始升溫,土壤解凍后完成開溝整地。開溝整地方法與空白對照完全相同。
苗木定植:1月下旬完成苗木定植。苗木定植方法與空白對照完全相同。
整形修剪:苗木定植成活后,不采取定干,而是加強水肥管理,促進幼樹高生長與加粗生長,并在幼樹主干距離地面30~100 cm高度每隔30 cm、南北兩側選擇合較好的芽體進行刻芽,促發側枝,主干東西兩側的側枝以及延長頭競爭枝,及時清除。經過6個月的培育,幼樹在10月上旬普遍形成了傾斜、扁平的“魚刺骨”樹形,樹高達到1.5 m以上;南北兩側分別具有3個左右的側枝,側枝長度在50 cm左右。在幼樹主干基部系1~2根拉繩,把幼樹向正西拉成與地面呈60°夾角的傾斜狀態,南北兩側的側枝保持均衡。在日光溫室環境中繼續生長。及時清除背上枝,主、側枝及時摘心。
水肥管理:春、夏、秋季加強水肥管理。秋季增施P、K肥,葉面噴施多元微肥;10月下旬~11月中旬,葉面噴施1 500 ppm的生長調節劑B9,每15天噴1次。
冬季管理:11月中旬適時、適度打開上風口,使冷空氣緩慢沉入溫室,同時控制灌水,促進幼樹進入休眠。1月上旬,開始逐步揭開保溫被升溫,進入第二年度生長。
空白對照(見表1):從苗木定植到落葉期,樹形基本形成了以一個主干、三個主枝的樹體骨架。第一年落葉休眠前,主干上初步形成了主枝雛形,無結果枝,樹形結構為1個主干、3個主枝的直立傘形;第二年在主枝上培養結果枝,落葉前樹形結構為1個主干、3個主枝上有長短不一的若干分枝,樹形依然為直立傘形;第三年主枝上完成了結果枝的培育,落葉前樹形結構為1個主干(中央領導干上部落頭)、3個主枝,主枝上有若干結果枝,樹形培育成開心形樹形,具備開花結果條件。

表1 樹形與結果枝對照表
“一邊倒”樹形:栽植當年11月幼樹落葉,整個樹體培養成一個傾斜、扁平的“魚刺骨”樹形,傾斜的整個樹體就是一個大型結果主枝,主干左右兩側培育出均勻、互生的結果枝5~6個結果枝;第二年進入開花結果;第三年進入盛果期。主干一側相鄰的結果枝整形修剪時采取雙枝更新方法,輪換結果,保證每年果實產量穩定。
結果枝數量計算方法:在試驗樣地的對角線上,等距抽取樣株,樣株上選留的分枝滿足“長度30 cm以上、枝段成熟、冬芽飽滿”3個指標的分枝,界定為結果枝。各樣株累積計算結果枝的數量,樣株結果枝總數,除以樣株數,等于單株平均結果枝數。
空白對照(見表2):從苗木定植到第一茬果實成熟經歷26個月,經歷了2個休眠季節,第三年進入盛果期。栽植當年不結果,栽植第二年初步掛果,試驗田(213.33 m2)總產量25 kg;第三年初步進入結果期,試驗田(213.33 m2)總產量540 kg。

表2 結果時間與產量對照表
“一邊倒”樹形:從苗木定植到第一茬果實成熟經歷15個月,經歷了1個休眠季節,第三年進入盛果期。栽植當年不結果,第二年進入掛果期,試驗田(213.33 m2)總產量460 kg;第三年進入盛果期,試驗田(213.33 m2)總產量680 kg。
單株平均產量計算方法:在試驗樣地的對角線上,等距抽取樣株,樣株上采摘成熟果實,果實總重量除以樣株數,等于單株平均產量。
空白對照(見表3):由于開心形樹形前期暫時不能去除中心干,三個主枝方位不同采光也不同,果實大小與著色都差別明顯,面向西南的個別果實出現了較多的日灼為害的果實,果品質量較差。

表3 果品質量對照表
“一邊倒”樹形:由于“一邊倒”樹形整個樹冠傾斜面方位一致,即樹體向西傾斜,采光相對均勻,所以果實大小差別不明顯且著色均勻,由于樹體向西傾斜,樹冠面向東,減輕了在西北地區西南方向強光照而造成果實日灼為害,果品質量較好。
果個差異率計算方法:在試驗樣地的對角線上,等距抽取樣株,每個樣株上統一選擇地面以上第3個結果枝上的果實,作為樣本果,兩種栽培方法選擇的樣本果中,各隨機抽取50個果,作數據檢測。樣本果最小果實橫徑除以樣本果平均橫徑;果實著色差異率:將樣本果的果柄向下緊密排列在同一個方盤內,垂直盤面拍照,將彩色照片放大在電腦上并通過馬賽克處理,紅色馬賽克總數除以果面馬賽克總數,等于果實著色率;果實日灼率:樣本果實果面上受日灼的果實總數與樣本果總數的比率。
日光溫室油桃促成栽培采用“一邊倒”新模式,打破了桃樹栽培“先在在樹體主干上培養主枝,再主枝上培養結果枝”的傳統程序,而是“直接把整個樹體傾斜培養成一個大型主枝,栽植當年完成結果枝的培養,提前一個年度開花結果,”在生長調節劑的輔助下,實現了:當年成型、次年結果、三年豐產的早產豐產栽培模式,為日光溫室桃等早熟品種的促成栽培實現早產豐產的創新了栽培模式,經濟效益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