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彩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教師隊伍對辦好老年大學至關重要,而隨著社會變遷和老年教育快速發(fā)展,進一步提升老年大學教師隊伍素質成為老年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老年大學教師隊伍的組成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一是來自高校或職業(yè)技術院校的教學一線教師;二是來自中小學教師隊伍;三是來自社會團體;四是來自高校的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他們的選拔任用主要靠個人推薦或知名聘用。其中一部分人是教師出身,有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能,具備教師資格;另一部分人沒有教學經(jīng)歷,沒有教師資格證,是具備某些專業(yè)特長的能工巧匠。20世紀八九十年代老年大學開辦初期,由于學員學歷普遍偏低,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不高,能得到一支這樣的教師隊伍還是令人欣慰的。而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發(fā)展,學員的學歷層次有了很大提升,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同志也報名來到老年大學,這是一種顛覆性的改變,新時代的老年人對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有較高的心理預期。信息化革命以及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的現(xiàn)實宣告了消極養(yǎng)老時代的結束,要學習、要成長、要智慧、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已經(jīng)成了新時代老年人共同的認知。新時代老年人需要好老師幫其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樹立或再造積極而理性的三觀,他們希望抓住最后一次受教育的機會對自己的人生給予客觀的審視和關照。基于上述原因,提升老年大學的教師隊伍素質已經(jīng)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了。

么彩霞副校長(中)主持召開教師及學員代表座談會

魏曉芹老師在對學員進行紅歌教學
老年大學的教師雖然不是在編人員,不評職稱,不比升學率,但是也不能沒有門檻,比如最低學歷、最高年齡、有無教師資格證、有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經(jīng)歷等;要經(jīng)過面試、試講等環(huán)節(jié)優(yōu)勝劣汰,然后經(jīng)過公示期、試用期的考核頒發(fā)老年大學聘書。實施這一系列的正規(guī)操作,能有效地增強教師的榮譽感和責任意識,并把最優(yōu)秀的教師選拔出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老年大學的教師既然不在編,就沒有嚴格的退休制度,但不能沒有嚴格的辭退制度,否則就會變成死水一潭,嚴重削弱整個教師隊伍的進取心。把嚴格的辭退制度和開放的選拔任用制度相結合,就能使教師隊伍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這是使整個師資隊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的根本保證。比如,教師一旦出現(xiàn)因疾病或年齡問題不能勝任教學工作;因家庭矛盾無心從事教學工作;因教學水平偏低把一個班帶散;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發(fā)布負能量的言論,又屢教不改等情況,都應予以勸退或辭退,再擇優(yōu)選拔好的教師上崗,使整個教師隊伍保持昂揚的正氣和純潔向上的力量。
老年教育雖然經(jīng)過近40年發(fā)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它畢竟屬于新生事物。對這項特殊教育的研究工作是世界性的短板,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可是經(jīng)驗告訴我們,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是可以有效嫁接到老年教育的實踐中來的。這一嫁接過程往往比較漫長,要改善這種狀況,加強新教師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培訓方式要多樣化,可以在本校培訓,也可以到辦學經(jīng)驗豐富的兄弟學校短訓,還可以委托上一級老年大學代訓;必要時,省級老年大學機構可以設立老年大學教師培訓中心或建立培訓網(wǎng)站,進行遠程培訓工作;在有條件的師范院校開設老年教育本科專業(yè),建立起老年教育研究碩士點,為老年大學培養(yǎng)專業(yè)專職教師,同時擔負一部分老年大學教師的短訓任務,從教育源頭上改變老年大學教師隊伍素質結構。
老年大學經(jīng)費短缺,各方面條件較差,這是不爭的事實。老年大學要想辦好、辦出特色,并造就一批好教師,就必須整合資源,抱團取暖。建議省級老年大學通過政府部門把各市(區(qū))的老年大學統(tǒng)領起來,發(fā)揮“領頭羊”的指導功能,抽調各市(區(qū))有教學科研能力的教師組成跨市(區(qū))的學科教研組。教研組不僅可以完成某些專業(yè)的教學大綱、教材的編寫任務,還能肩負起學科教學研究、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師資培訓等方面的責任。各市(區(qū))老年大學可利用省級學科教研組這一平臺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及時溝通,達到共同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
強化常規(guī)管理。老年大學教學管理的正規(guī)化也是提高質量的重要措施。前階段,山東省聊城市老年大學實行了教學日志管理法,這對于缺少大綱和教材的專業(yè)教師是很有效的管控手段,對避免教學的隨意性,提高教學過程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很有好處。建議對好的管理模式和措施要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下去,只要堅持不懈地推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變成教師的自覺行動,從而在提升教師素質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
杜絕無教案的教學。如果說教學日志是一學期的教學計劃,那么教案就是一次課的具體實施計劃。有的教師以無教材為由拒絕編制教案,這是完全錯誤的。在缺少大綱教材的前提下實施教學,更應該詳細地寫出教學方案,讓教學過程有章可循,讓教學目標凸顯出來,讓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得以解決,讓教學方法發(fā)揮最大效能,這是一個教師應有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有的教師認為術科課不同于學科課,只要技能純熟、動作到位,讓學員模仿就行了,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這些教師忽略了如何選擇最優(yōu)的教學途徑、如何準確簡潔地表達技術要領、如何有效糾正常見的錯誤等教學上的根本問題,從而使課程教學蘊含的文化、藝術、教育以及哲理等重要內涵都得不到挖掘,而被簡單外在的東西掩蓋了。

書法老師在展示、點評學員作品
設立常規(guī)化的聽課評課制度。任何一個人,不論他是少年、中青年還是老年人,都會在生活中不斷進步,老年大學的教師也是這樣,也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成熟起來,這就是成長。成長受主動和被動兩方面因素影響,很多教師在來老年大學之前是沒有從事過老年教育工作的,在由入門向適應轉化的過程中,正常的制度約束和外力推動是不可或缺的。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只要我們的教學管理者提供了足夠的外部正能量,教師的成長就會翻倍加快。比如設立了常規(guī)化的聽課評課制度,主講者要對公開課深入挖掘,精益求精,以便使上課效果最優(yōu)化;聽課者要認真地吸取,全面地記錄,以便自己取長補短,并取得評課過程的話語權,這是一個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會得到全面提升。
用好評優(yōu)獎勤的激勵機制。評優(yōu)是促進教師隊伍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只要用得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堅持每學期搞一次評優(yōu),在評優(yōu)前成立由學員代表、教師代表、一線工作人員和學校領導組成的評委會,讓參評者上交自己的教案、教學研究成果,并寫出學期教學工作總結,評委會根據(jù)情況評出若干單項獎和綜合獎,予以表彰獎勵。這種獎優(yōu)制度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能使每一位教師都在開放的系統(tǒng)中得到公正、公平、公開的評價,有效激勵教師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