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平 黃豁

2007年2月5日,下著雨,這是鄧平壽最后一次回到虎城鎮。
22天前,也是雨天,鄧平壽在桑田中突發疾病,被抬上車,離開了虎城鎮。
最后一次回虎城鎮,這位還差3天就滿51歲的梁平縣(現梁平區)虎城鎮黨委書記已是女兒懷中的一捧骨灰。
一群又一群鄉親從院壩里趕來,從田間趕來,從河溝旁趕來……他們在風雨中佇立,只為接他們的鄧書記回家。
虎城鎮是梁平最偏遠的一個鎮,1997年以前,全鎮大部分鄉村都未通公路。
1998年,鄧平壽出任虎城鎮黨委書記,上任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沒有道路就沒有出路。為了籌備修路資金,鄧平壽每個村挨個跑,動員大家集資修路。眼看著資金要湊齊了,卻被一些不同意的人告到了上級機關。上級機關回復:為了不增加農民負擔,退回集資修路的錢。
鄧平壽反思后,找到自己家所在的五角村村委會主任,經過共同協商,一致決定由村里出大部分資金、每戶村民再出100元,把村里的路先修起來。為帶好頭,鄧平壽當場從腰包里掏出500元作為修路資金。
五角村的路一修好,全鎮的人都坐不住了。于是,修路工程在全鎮開展起來。
到2005年底,虎城鎮村級公路形成了縣道連村道,村道連組道,村組公路進農戶的交通網。
虎城鎮一直有種桑養蠶的傳統,但那些年蠶繭市場波動太大,價格一跌再跌,很多蠶農看到這種情況,紛紛放棄養蠶,全鎮養蠶量減少了三分之二。
但鄧平壽認準一條:蠶繭市場一定會回升,關鍵要保住桑樹。
為了保住桑樹,鄧平壽帶著全鎮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下村時,他的包里總是帶著蠶藥、桑剪、嫁接刀,遇上誰家有需要,他就幫一把;在辦公室,他的桌上總擺著幾本關于桑蠶種養的書,書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筆記。
2002年1月的一天,鄧平壽一早就背著包下了村,在桑田里一直轉到天黑才回到鎮上,還沒來得及坐下,一口鮮血從他嘴里噴了出來。
同事趕忙將他送到重慶主城的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肺部良性腫瘤。醫生為他做了手術,但術后6天,他就回到了鎮上,在寢室邊輸液邊工作。
在鄧平壽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年,虎城全鎮養蠶量占了全縣養蠶量的三分之一;到2005年,虎城鎮農民蠶桑年收入達到500萬元。
2007年1月14日,虎城鎮五角村,鄧平壽在家中吃完妻子給他煮的一碗面后出了門,他要去千丘村檢查桑樹冬管和栽植情況。
這天,一早出門的鄧平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虛弱。下午,他突然腹痛如絞,直到沒有力氣,倒在了桑田。
15日凌晨,鄧平壽被送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早上7點多,鄧平壽還在給大興村村委會主任袁家福打電話,叮囑他:“你們的桑樹栽得怎么樣了?要栽好。”這也成了他最后一個電話。
1月16日,鄧平壽被診斷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2月1日凌晨,鄧平壽永遠地走了。
鄧平壽在50歲那一年說過:“現在的虎城鎮公路硬化率才達到95%,只有80%的村民喝上了自來水和安上了加密電視,我的目標就是要讓這一切都變成100%!我要讓虎城鎮所有的老百姓,都過上巴巴實實的好日子!”
如今,鄧平壽的目標都一一實現了!現在的虎城鎮,道路四通八達,硬化路通往家家戶戶,蠶桑產業也在穩步推進。此外,還引進了蜜柚優良品種,將柚子產業培養成了虎城鎮的支柱產業,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旅游觀光農業產業帶,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實現了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