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宣辰

600多公里。
這是首批重慶市選派赴四川省掛職(頂崗)干部工作隊隊員劉明剛,從“娘家”重慶市北碚區蔡家崗街道到“婆家”四川省綿陽市的往返距離。
2020年4月,川渝兩地聯合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重要內容是建立川渝兩地年輕干部互派掛職長效機制。
截至2020年9月,重慶從16個市級部門、15個區縣共擇優選派50名優秀年輕干部赴川掛職(頂崗),掛職年限為一年。
劉明剛就是其中之一。
劉明剛每次駕車往返兩地,都會載上同赴綿陽的隊友吳向東,一起探討工作中的疑問,600多公里的“旅程”由此變得無比珍貴。
而這些起于路途中的探討,已形成11份扎實的工作報告,助推兩地簽訂17份合作協議,涉及科技、農業等領域。
近一年時間,和劉明剛一樣,肩負使命赴川掛職(頂崗)的工作隊隊員們爭分奪秒、沖鋒向前,攜手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跳棋手:突破地域隔閡 打造全國非毗鄰地區合作樣本
從北碚區蔡家崗街道黨工委書記,到綿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身份的轉變帶給劉明剛新的挑戰,但讓他感到最為棘手的,是如何才能完成加深綿陽與北碚合作的使命。
2020年4月,綿陽同北碚簽署了第一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非毗鄰地區合作協議,但綿陽與北碚之間相距300多公里,在交通互聯、人員交流方面,都存在地域隔閡。
“非毗鄰地區合作如何走深走實在全國都是一個難題,我們甚至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樣本。”劉明剛碰到了“硬骨頭”。
“沒有思路,那就先看一看、走一走。”劉明剛將綿陽近年來的產業發展規劃、工作報告仔細研讀,到綿陽各個區縣、重點企業走訪調研。
在走訪調研中,劉明剛摸到了綿碚合作的第一條“脈”——科技。
綿陽擁有雄厚科技創新實力,而科技正是北碚近年來的發展重點。
2020年10月,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重慶中心落戶北碚,成為兩地攜手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重要支撐;2021年3月,十余家綿陽企業前往位于北碚的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參觀學習,為綿陽產業提質增效帶來新動力……
“有交流才有信任、有信任才能協同、有協同才有方向,通過交流發現彼此發展中的癥結和共同利益點所在,是讓非毗鄰地區合作走深走實的關鍵。”劉明剛與同事的行動,推動了綿碚兩地行業部門、園區、企業之間的深入交流。
重慶和綿陽都是汽車產業重鎮,雙方正攜手構建汽車全產業鏈;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的專家幫助提升綿陽市梓潼縣20余萬畝蜜柚品質……
如今,劉明剛心中的難題早已不復存在,他躊躇滿志地為綿碚合作尋找更多契機。他與吳向東寫下的《綿碚共同打造非毗鄰地區高水平合作示范的初步思路》已獲得兩地政府認可,為綿碚未來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破壁人:打破行政限制 共建發展平臺
“川渝高竹新區規劃面積達262平方公里,一半屬于重慶渝北,一半屬于四川廣安。”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合作處一級調研員盧小甫來到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掛職任地區處副處長后,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制訂《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
接到這個任務時,盧小甫摩拳擦掌,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干。
川渝高竹新區,是全國唯一的跨省域共建的新區,承擔著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要使命。
“全國唯一”、“跨省域”等標簽讓它注定將在川渝合作歷史上占據重要的一頁,但也意味著,地區要發展必定需要突破常規。
在川渝高竹新區,招商入駐的企業該給四川還是重慶繳稅?川渝企業社保繳費比例不同,該如何統一?
作為《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的主要協調者、推進者之一,盧小甫直面背后的矛盾。
“一個問題就需要四五個部門或單位共同參與協商解決。”盧小甫說,“但我們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就算是存在矛盾,也要讓他們磨合在一起。”
盧小甫與同事們一遍遍實地走訪調研,一次次專家研討、會談,讓“招商企業向四川重慶各繳納50%稅費”、“同一事項川渝兩地政策擇優辦理”等制度一一落地。
如今,川渝高竹新區累計簽約149家企業,已投產61家企業,累計培育規上企業33戶,多所高校、醫院陸續簽訂入駐協議。
川渝高竹新區,只是盧小甫參與建設的10個川渝共建毗鄰區域功能發展平臺之一。
“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的建設開創了川渝兩地跨行政區域、跨行政級別的‘雙跨合作先例,集合7個區縣共同發展。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已簽約9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金額達175億元……”每個發展平臺的建設,盧小甫都全力以赴。
架橋者:建立協作機制 共護川渝水
重慶和四川有81條跨界河流,但這些河流的治理卻并未全部“相通”。
“有的河流上游在四川,下游在重慶,治理常常陷入困局。”自從事水環境保護工作后,為兩地治水工作“架橋”,將這些河流全部“聯通”就成了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鄧力的夢想。而今,這個夢想離鄧力又近了一些。
掛職擔任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副處長后,鄧力的主要工作便是牽頭促進川渝兩地在環保領域的合作,其中以“治水”為重。
2020年6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李岳東,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余國東共同在川渝兩地重要跨界河流瀨溪河開展巡河工作,而鄧力正是這場聯合巡河的推動者之一。
瀨溪河流域水質常年不能穩定達標,被列為重慶市重點整治河流。
“近些年,川渝兩地對瀨溪河的治理交流多是通過會議或函件進行。兩地省市級生態環境部門領導直接到現場聯合巡河,還是第一次。”鄧力明顯感覺到,聯合巡河為瀨溪河治理工作按下了“加速鍵”。
聯合巡河當天,李岳東、余國東便對瀨溪河水情復雜的區域進行了重點調研,將相關問題當場反映,并壓實各方責任,簽訂了川渝兩地水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協議。
此后,川渝兩地瀨溪河流域治理合作越發順暢。
2020年12月,鄧力牽頭擬定的長江流域首個跨省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正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并將瀨溪河流域作為首輪試點。
2021年上半年,瀨溪河流域水質達到Ⅲ類,同比上升一個類別,考核斷面已基本穩定達標。
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鄧力還牽頭完成了瓊江、銅缽河等流域的聯合巡河方案以及近20個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
“每個方案、協議都像一座橋,連接起了雙方。”鄧力激動地說,如今,她還在推動兩地共同制訂《川渝生態環境區域立法工作方案》、統一兩地生態環境標準等,繼續為川渝生態共保、環境共建工作搭橋。
探路者:要跑好“第一棒” 更要送好“接力棒”
一年時間,大家能做多少工作?赴川前,赴川掛職(頂崗)工作隊臨時黨委書記、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掛職擔任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德川心中有些忐忑,但隊員傳來的一個個捷報,打消了他所有的不安。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板鎮鎮長胡怡到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運行局掛職后,順利完成了成都高新區人口普查工作,并在去年接受省市質量驗收時,取得了驗收合格率達100%的好成績。
在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處副處長侯瑩(掛職擔任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處副處長)的努力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而該中心是目前全國5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之一。
重慶市公安局法制總隊案件協作支隊支隊長蓋國恒掛職擔任四川省公安廳法制總隊副總隊長后,牽頭完成川渝公安機關辦理維護政治安全案件證據規格、研究統一川渝兩地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執法司法標準。
重慶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想到四川天府新區天府總部商務區掛職后,為兩江新區、天府新區籌建產業聯盟牽線搭橋,目前雙方已啟動汽車、電子、會展、科創四大聯盟,為川渝合作產業發展再添強大助力。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政策研究處副處長陳敬濤(掛職擔任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副處長)參與擬訂的《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川渝職稱互認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已正式發布?。
……
2021年上半年,在工作隊的參與推動下,川渝共有300余份合作協議、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順利簽署,58個川渝合作共建項目開工。
“作為‘第一棒隊員,大多數可能無法參與完成項目的所有工作。”陳德川深有感觸地說,“但為‘下一棒排除阻礙,錨定方向,為‘接棒者探好路,也是我們的重要使命之一。”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50名工作隊員,讓越來越多的川渝合作項目生根發芽,在巴山蜀水間,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