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波
摘要采用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對568名中等職業護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中職護生體驗到的積極高喚醒情緒最多,消極低喚醒情緒最少,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他們在積極低喚醒和消極高喚醒情緒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積極高喚醒和消極高喚醒維度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積極低喚醒和消極高喚醒維度上存在顯著的生源地差異;在積極高喚醒和消極高喚醒維度上存在顯著的獨生子女身份差異;在積極高喚醒、積極低喚醒和消極低喚醒維度上存在顯著的學生干部身份差異;在積極低喚醒維度上存在顯著的家庭經濟條件差異;在四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的平時成績差異。中職護生的學業情緒以積極情緒為主,不同類別的護生體驗到的學業情緒有差異。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護生;學業情緒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50
A Survey on the Academic Emotion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AN Yunbo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Wuxi,Jiangsu 214028)
AbstractThe Adolescent Academic Emotion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568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y experienced the most positive high arousal emotions,the least negative low arousal emotions,and positive emotions were more than negative emo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low arousal emotions and negative high arousal emo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high arousal emotions and negative high arousal emo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lace of origin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low arousal and negative high arousal emo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only child and non-only child students in th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high arousal emo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udent cadre identity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high arousal,positive low arousal and negative low arousal emotions. In the dimension of positive low arousal emotion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four dimension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academic performance levels. In general,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cademic emotions were mainly positive.
Different types of nursing students experienced different academic emotions.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nursing students;academic emotions
引言
學業情緒是指與學校學習、課堂教學及學業成就直接聯系的情緒,[1]它貫穿于學習全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康會產生深刻影響。本研究中學業情緒是指在教學或學習過程中,與學生的學業活動和成績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包括在得知學習結果時、在課堂上、做作業時、備考階段和考試期間體驗到的各種情緒。[2]良好的學業情緒有利于開展認知活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減輕學習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3]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專業學習上的消極情緒,將影響他們護理知識的掌握和臨床護理的質量。[4]本研究旨在了解中職護生的學業情緒現狀,為其改善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以班級為單位,抽取某衛校中職護理專業三個年級共590人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68份(96.3%)。其中一年級183人,二年級194人,三年級191人。男生90人(15.8%),女生478人(84.2%),獨生子女371人(65.3%),非獨生子女197人(34.7%);農村學生168人(29.6%),城鎮學生400人(70.4%)。年齡范圍15~20歲,平均年齡(16.58±0.97)歲。
1.2方法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年齡、性別、年級、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是否學生干部、平時成績、家庭經濟條件等。
1.2.2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5]
共72題,包含積極高喚醒(3個因子:自豪、高興、希望)、積極低喚醒(3個因子:滿足、平靜、放松)、消極高喚醒(3個因子:焦慮、羞愧、生氣)和消極低喚醒(4個因子:厭倦、無助、沮喪、心煩-疲乏)4個維度13個因子。采用5點計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分數越高說明該情緒體驗得越多。本研究中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3、0.83、0.87、0.92,總量表系數為0.86。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配對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中職護生學業情緒狀況
中職護生四個情緒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積極高喚醒(3.72±0.53)、消極高喚醒(3.08±0.65)、積極低喚醒(3.01±0.57)、消極低喚醒(2.65±0.64)。13個情緒因子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希望(4.01±0.63)、高興(3.85±0.58)、平靜(3.46±0.64)、生氣(3.41±0.75)、自豪(3.32±0.74)、沮喪(3.31±0.81)、焦慮(3.25±0.79)、放松(2.98±0.75)、滿足(2.68±0.67)、心煩-疲乏(2.60±0.79)、羞愧(2.51±0.72)、無助(2.46±0.76)、厭倦(2.46±0.76)。積極情緒中得分最高的是希望,消極情緒最突出的是生氣。單一樣本t檢驗顯示,滿足是唯一顯著低于中數3分的積極情緒因子(t=-11.641,P<0.001),生氣(t=12.853,P<0.001)、沮喪(t=8.998,P<0.001)、焦慮(t=7.452,P<0.001)是顯著高于3分的消極情緒因子。配對樣本t檢驗顯示,積極情緒得分顯著高于消極情緒得分(t=15.696,P<0.001)。
2.2中職護生學業情緒的人口統計學變量差異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女生的積極低喚醒得分低于男生(t=-2.642,P<0.01),而消極高喚醒則高于后者(t=3.390,P<0.01);放松情緒體驗比男生少(t=-3.347,P<0.01),而焦慮(t=3.261,P<0.01)、生氣(t=4.398,P<0.001)、沮喪(t=3.631,P<0.001)和心煩-疲乏(t=2.715P<0.01)等消極情緒高于后者,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農村護生的積極低喚醒得分低于城鎮同學(t=-2.428,P<0.05),而消極高喚醒得分高于后者(t=2.755,P<0.01);滿足(t= -2.483,P<0.05)和平靜(t=-2.693,P<0.01)等積極情緒體驗少于城鎮同學,但焦慮(t=2.851,P<0.01)、羞愧(t=2.823,P<0.01)、無助(t=2.258,P<0.05)和沮喪(t=2.428,P<0.05)等消極情緒體驗更多,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獨生子女的積極高喚醒(t=-2.579,P<0.05)和消極高喚醒(t=-1.971,P<0.05)得分低于非獨生的同學,自豪(t=-2.476 ,P<0.05)和高興(t=-2.380,P<0.05)等積極情緒也低于后者,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學生干部的積極高喚醒(t=2.883,P<0.01)和積極低喚醒(t=3.515,P<0.001)維度,以及自豪(t=2.376,P<0.05)、高興(t=2.605,P<0.01)、希望(t=2.048,P<0.05)、滿足(t=3.704,P<0.001)、放松(t=3.216,P<0.01)等積極情緒均高于普通同學,而消極低喚醒(t=-3.584,P<0.001)、厭倦(t=-4.075,P<0.001)、無助(t=-2.750,P<0.01)、心煩-疲乏(t=-2.426,P<0.05)等消極情緒均低于后者,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中職護生在積極高喚醒(F=19.704,P<0.001)及其各因子(P值均<0.001)、消極高喚醒(F=10.530,P<0.001)及其各因子上(P值均<0.001)均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進一步事后檢驗發現,三年級積極高喚醒及其各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年級(P值均<0.05);一年級消極高喚醒及其各因子得分、沮喪情緒得分均顯著高于其他兩個年級(P值均<0.01)。除生氣情緒外,不同平時成績的護生在四個維度及各因子上得分均有顯著差異(P值均<0.001)。成績偏上者積極高喚醒及其各因子均顯著高于其他同學(P值均<0.001);上、中、下三個成績檔次學生的積極低喚醒及其各因子得分兩兩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即成績越好,積極情緒體驗得越多;除生氣情緒外,成績偏下的學生在兩個消極維度及其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其他同學,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的中職護生僅在積極低喚醒維度(F=3.298,P<0.05)和厭倦情緒上(F=4.664,P<0.05)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事后檢驗發現,較富裕家庭的護生積極低喚醒得分比其他同學更高,較貧困的護生比其他同學更厭倦學習,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3討論
和趙金娥結果一致,[6]中職護生的積極高喚醒得分最高,消極低喚醒得分最低,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說明他們的學業情緒整體積極樂觀。和高中生基本一致,生氣、沮喪和焦慮是最困擾他們的問題,[7]而學業滿足感則較低。這些學生大多因中考失利來到職校,承受著社會偏見的壓力,加上護理專業課程入門難、難度大,不適應職校的學習方法,導致學業自我效能感低,缺乏滿足感,對學習狀況惱火、沮喪,為學業和前途焦慮。
學業情緒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和前人研究結果一致,女生的消極高喚醒維度顯著高于男生,而積極低喚醒維度則低于男生,[8,9]放松情緒不如男生,且低于理論中值3,[10]焦慮、生氣、沮喪等消極情緒因子得分也更高,[11]說明女生更易受消極學業情緒的影響。青春期女生特別情緒化,更難以承受學業挫折,情緒波動大,消極情緒體驗更多。護生絕大多數是女生,要特別重視她們的學業情緒,加強情感疏導,提高心理韌性。
學業情緒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中職一年級的消極高喚醒及各情緒因子、沮喪情緒因子顯著高于二、三年級;和趙金娥結果不同,三年級的積極高喚醒及各情緒因子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年級。調查時一年級剛入學,帶著來到職校的羞愧感,還不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加上人際關系、獨立生活等多重考驗,學習上產生較多焦慮、憤怒、沮喪情緒;三年級專業課程多、難度大,學業挫折多,學業自豪感和成就感降低,對學業成功不抱很大希望。
學業情緒存在顯著生源地差異。農村比城鎮護生體驗的消極學業情緒更多,積極學業情緒則較少。農村學生整體條件不如城鎮同學,學習不好格外自卑、焦慮;加上青春期思想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容易將生活中的負面想法和情緒帶到學習上,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情緒。[12]教師要通過學習方法指導、與學優生結對幫扶等方式,幫助農村護生樹立信心,減少學業無助感、羞愧和沮喪,減輕前途焦慮。
獨生子女護生的積極高喚醒維度低于非獨生的同學,尤其是自豪和高興兩種情緒,和前人結果部分一致。獨生子女是家庭唯一的希望,上職校讓他們覺得辜負了家長的培養,學習上缺乏自豪感、喜悅感。非獨生子女的消極高喚醒維度則高于獨生同學。兄弟姐妹間存在比較,成績不好讓他們羞愧,也為因此可能遭父母冷落而焦慮。
和他人結果一致,學生干部的積極情緒多于普通同學,而消極情緒較少。學生干部通過工作成果體驗到更多成功的喜悅;獲得師生認可后也體驗到更多自豪、高興、滿足感,內心充滿希望,并把這些積極情緒帶到學習中,促進學業進步,從而體驗到更多積極的學業情緒。班主任要鼓勵學生擔任干部,實現學業和能力雙豐收。
平時成績越好的護生體驗到的積極情緒越多,成績靠后的護生消極情緒體驗得更多。研究表明,學習成績對積極學業情緒有正向預測作用,對消極學業情緒有負向預測作用。[13]經常性學業失敗會導致痛苦和挫折感,體驗到更多消極情緒。有些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努力后成績仍提不高,深感焦慮、沮喪,逐漸厭倦學習,產生無助感,最終放棄學習。
家庭較富裕的護生積極低喚醒情緒多于其他同學,較貧困的護生厭倦情緒比他人多。說明家庭條件好的護生積極情緒多,條件較差的護生消極情緒多。家境好的學生學習環境好,能在較放松、平靜、滿足的積極情緒中專注學習;家境差者可能為學費、生活費擔憂,學業思想負擔重,產生厭學情緒;家長忙于生計,只重結果,無暇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態,導致其消極學業情緒較多。[14]
4結論
中職護生的學業情緒體驗較豐富,以積極情緒為主。但他們仍體驗到多種消極學業情緒,沮喪、焦慮較突出,學業滿足感低。女生消極情緒體驗更強烈。對專業學習缺乏興趣、努力沒有回報、學習方法不當、缺乏就業信心等是學業消極情緒的主要來源。[15]要通過加強專業認知和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專業和學業興趣,[16]增強護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和就業信心。針對護生認知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實踐課程比重,多用激勵性反饋,激發學習主動性,提升學業滿足感、自豪感,減少無助、厭倦、沮喪、焦慮情緒。開展結對助學活動,增強學困生學習自律性,避免因荒廢學業而產生無助、厭學。加強對女生、新生、農村學生、貧困學生等群體的針對性指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多開展理性情緒、心理韌性、積極歸因、放松技巧等訓練,培養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和良好的考試心態,保持積極的學業情緒。
參考文獻
[1]Pekrun,R.,Thomas,G.,Wolfram,T. et al. (2002).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me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 chologist,37(2):91-105.
[2]王妍.小學生學業情緒的問卷編制與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3]俞國良,董妍.學業情緒研究及其對學生發展的意義[J].教育研究,2005,10:39-43.
[4]馬中霞.高職護生學業情緒對學業倦怠的影響——認知重評策略的中介效應[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4):30-32.
[5]董妍,俞國良.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的編制及應用[J].心理學報,2007,39(5):852-860.
[6]趙金娥.中職生學業情緒的現狀與特點研究——以山東省某中等職業學校為例[J].中國特殊教育,2014,10:78-86.
[7]張平.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學業情緒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D]. 荊州:長江大學,2016.
[8]杜鑫.中職生心理韌性、學業情緒及其二者關系的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1.
[9]王芳,崔麗瑩.中職生學業情緒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0):1588-1593.
[10]白垚垚.心理韌性促進高中生學業情緒的干預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8.
[11]尹春霞.中職學生自我控制、學業情緒與學業成績的關系[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12]蘇世將,馬惠霞.大學生的一般學業情緒現狀及其與大學適應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5):591-593.
[13]姜召彩,徐兆軍.中學生學業情緒與心理韌性、學習成績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⑵:290-293.
[14]張艷.大學生家庭親密度、學業情緒與心理和諧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15]李亞玲.高職學生學業情緒現狀初步調查報告[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2):46-48.
[16]宋秀麗.高職院校單招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適應——學業情緒的中介作用[J].船舶職業教育,2021,9(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