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蕭縣王寨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 王其龍
前言:生態環境問題的加劇嚴重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導致生態環境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嚴重失衡,資源被污染浪費,土地被過度開發,再加上居民的環保意識薄弱等問題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恰好就是未來農村發展趨勢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空間和時間的推移,生態環境不斷發生變化,本文對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方面進行分析,采用動態觀點的方式從三個角度出發,協調分析模型由網絡服務器、資源檢測設備、數據庫服務器、綜合分析計算機等硬件組合而成,協調分析模型的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協調分析模型流程圖
根據網絡技術建立的分析模型大致由分析系統、中間系統和現場系統三個部分構成。分析過程先由現場系統將收集到的各項環境治理方面的數據進行處理后通過中間系統傳達給分析系統。相關的環境治理的工作人員通過分析系統對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治理的協調關系進行遠程調控,對兩者的協調情況進行系統性的分析。
建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模型對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治理程度進行協調分析,得到協調度參考數值。首先,根據農村經濟的各項指標相關數據資料進行統計確定,創建原始的矩陣數據,其次,利用各項數據對治理生態環境的協調程度計算出權重和信息熵。最后,對獲得的參數進行計算分析,利用模型分析出治理程度的參數計算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治理的協調度,根據這種分析方法,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奠定基礎[1]。
1.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問題不僅僅只存在城市之中,農村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也日益顯著。雖然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空氣污染原因相同,都是因為不科學的生產生活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但是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空氣污染根源卻完全不同,城市中空氣污染的主要是因為工業時代的興起,城市化的建設等一系列活動,而農村空氣污染的主要是因為傳統的農耕方式中農家肥大量堆積、秸稈肆意焚燒、居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等,大部分農村的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較高,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都會養殖一些牲畜和家禽,村民會將其糞便進行收集發酵,產生氣味讓人難以忍受。甚至還有一些村落將生活垃圾肆意丟棄、牲畜散養在村子里,讓村子里的垃圾和糞便隨處可見,這不僅對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甚至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都帶來一定的影響。這不僅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根源,也是對空氣污染問題加劇的催化劑。
2.水源污染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垃圾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隨著城鄉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大量工業生產由城市遷移到農村,在生產過程中將工業廢水等污染物排放進附近的溝渠中造成水源污染。除此之外,農民在日常耕種時噴灑的化肥農藥也會隨著雨水的沖刷等原因混入土壤,最后滲入水源,造成嚴重的水源污染。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不僅影響到了農作物的生長,對農產品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是現如今農村環境污染中影響力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也是污染情節最嚴重的一種污染形式,土壤污染不僅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更是對人們的飲食安全問題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農民在日常生產種植中使用大量農藥和化肥等化學藥物,而這些化學藥品有一部分會隨著雨水的沖刷等原因對水源造成污染,更多的還是進入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2]。
4.企業污染
近年來,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后,很多企業將工廠設立在農村、城市近郊等地區,隨著企業的發展,工廠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與日俱增。除了常規的企業生產外,大多數南方城市的生產制造都是分散型小作坊模式,這些小作坊,對環保方面的意識薄弱,通常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和垃圾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
跟城市的經濟建設發展相比,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大多數村民祖輩都是種植的農民,沒有接受過高等的教育,對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問題也是了解甚微。在農村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企業等單位一味地追求經濟的發展,村民們也沒有注重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導致污染問題無人管理,這不僅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對當地村民的身體健康也產生嚴重的影響。
1.保護生態資源
保護生態資源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做的事情,面對資源污染問題,人們要做到及時止損,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措施,珍惜和愛護生態環境資源。水資源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首先要重視的就是對水資源的保護。中國作為淡水資源較為貧瘠的國家,頻發的自然災害導致人們所需的淡水資源更為匱乏,這對農村的生態環境也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國家一直對淡水資源起著很高的重視,不僅投入大量資金幫助大型澆灌式農業區建設節水改造設備,還對各地的水利工程進行修建、對水庫進行檢修加固,提倡農民重視節約淡水資源,合理利用,減少對淡水資源的浪費。其次要重視對土地資源的合理保護,毀林開荒、毀草開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人們要吸取以往不合理砍伐的教訓,總結亂砍濫伐的經驗進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保護由于過度砍伐對土地造成的沙漠化傷害。為了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后土地的數量,人們可以將荒坡、荒山等荒地進行開墾作業,保證人們對土地數量的需求,并對開墾的土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另外,人們還要加強對土地的休耕和養護,保證現有土地的質量,維護現有土地的數量。
2.提倡循環利用
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提倡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循環利用,提倡農民在傳統的農業種植過程中將種養結合作為種植基礎,提高對種植過程中廢棄物的重復利用率。對農業種植、企業生產進行嚴格的把控,避免或減少污染資源的產生。調節傳統農業種植、產業生產的結構模式,讓農業種植生產符合標準化現代化的要求,提高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增加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改善種植的生態環境,倡導農業種植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根據地域環境推廣普及種植過程中的循環利用,例如:水稻種植過程中養殖魚蝦、麥豆混種等。不僅可以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還可以利用種植的不同優勢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建立符合規模的沼氣池和糞便堆積場等有利于農家肥收集和產生新型能源的場所,將廢氣、廢水、廢物達到排放的標準,減輕污染排放對周圍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形成農業經濟循環發展新模式。
1.提高環保意識
增強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前提是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要加強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的宣傳工作,讓農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保護生態資源的重要性,了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維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政府在宣傳過程中要重點宣傳農藥和化肥過量使用后對環境造成的不可逆的破壞,推廣農民在種植過程中使用綠色有機肥料或農家肥,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盡量使用物理防治手段,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化學農藥過程中也要科學合理地進行配置,避免過量噴灑對農作物造成傷害,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在整體宣傳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保護宣傳,政府要提倡農民在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整體利用率,禁止秸稈焚燒,生活垃圾進行集中分類處理,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2.防治污染
關于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治理主要體現在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兩個部分,這兩類污染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健康問題,必須加強重視程度。
有關水污染的治理方面,要參考發達國家有關水污染的治理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水源污染情況采取相應治理措施,推廣普及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種植模式,加大對水污染的治理研究。對大量產生廢水的企業進行關停整改處理,將工廠廢水進行治理后達到可排放標準再進行排放,制定標準的企業污水治理規劃。有關土壤污染的治理方面,種植過程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根據地域性植物生長的特點,對種植的土地進行輪休耕種,保證土壤中的有機肥料充足,提高土壤品質。土壤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以及最后的產量,農民不能只看到農產品帶來的經濟收益而忽略土地資源的合理保護,要建立綠色生態的種植方式,減少和避免一切導致土壤污染的因素產生,讓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發展[3]。
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更是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避免在生產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維系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