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綠色設計在我國已從一種產品理念逐漸變成產品的一種標準。從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及環境友好的目標出發,綠色設計將普遍應用于我國各行各業的產品設計之中,并貫穿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綠色設計前景廣闊,必將跟隨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壯大。
關鍵詞:綠色設計;綠色制造;3R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綠色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已經逐漸成為當代設計師的一種共識。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國已經步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人民生活從原來的“物質滿足需求”轉變為“物質品質需求”,且對物質品質的追求正在不斷提升。以往人們對生活中的產品只追求“有用”,即只是滿足于產品的功能性設計,而如今人們對生活中的產品追求不再只是單一方面的功能性,而是對其安全性、環保性的要求逐漸提高。另一方面,我國近些年發生的生態環境問題,也讓國家認識到發展綠色經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原來的粗放型產品正在不斷地向綠色環保型產品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看出國家對于生態環境和綠色經濟的重視程度。這也指導人們要尊重自然,注重生態文明,切實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產品設計必然是產品設計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綠色設計的發展現狀
綠色設計的概念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工業的快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促使人們開始積極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少設計師開始深層次地探索設計與人類持續發展的關系,想通過設計活動,建立人、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機制,由此,綠色設計應運而生。中國的發展軌跡與世界的發展軌跡高度重合,由于經濟與工業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與人們越來越期盼健康生活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隨著我國正在從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綠色設計在我國的發展也從概念性設計快速轉變為應用性設計。
綠色設計產品標準化是我國的發展方向,也是努力實現的目標。早在2015年,就開始啟動了試點工作,其內容主要包含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和綠色設計產品評價。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在北京召開了“2015年綠色設計與制造技術及標準國際交流會”,這次會議提出了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和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實現目標,到2020年,爭取開發出上萬種綠色產品,積極推動創建百余家示范企業,積極推動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1]。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了首批綠色設計產品名錄,該名錄共包括7家企業的4類11種產品。2017年,綠色設計產品標準清單由工信部發布,其中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達到了29項[2]。2018年,GBT36132-2018綠色工廠評價通則國家標準正式發布,這是由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提出的,由多個重要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及重點企業共同編制。這也是我國首次制定發布綠色工廠相關標準。同年4月,蘇寧易購集團在北京組織召開了2018綠色(生態)設計產品蘇寧全球首發會。2019年,第一批次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入選企業總共達到了9類61家。
從2017年至今,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公布了四批次綠色制造名單,詳情可參看表1,從表中各項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各企業逐漸加大了綠色設計在各自產品中的應用,中國的綠色設計呈現出躍進式的快速發展,這是國家大力支持和相關企業以及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三、綠色設計的應用分析
綠色設計的核心之一在于對環境的保護,在盡量減少對環境破壞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產品設計,它強調人與生態的完美融合,關注二者的平衡關系,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并體現于設計過程的各個環節。眾所周知,對工業產品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它旨在將物質和能源充分利用,力爭減少他們的消耗,在制造或者使用過程中降低有害物質的排放,同時遵循可再生循環或可重新利用的原則來設計產品及零部件[3]。
基于“3R”原則,綠色產品設計目前主要體現在造型設計、結構設計、功能需求以及材料選擇等方面,對于耗能型產品其考慮的重點也包括能效。造型設計在綠色設計中突出的重點是簡約設計,最大限度減少浪費,降低污染。結構設計在綠色設計中要考慮到產品生命周期結束后的歸宿以及產品中某個部件損壞后的替換。因此,結構設計的主要準則是可拆卸、可替換。功能需求與造型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減少資源投入,最大限度地使用材料,從而將產品設計為多功能產品。材料選擇在綠色設計中極為重要,當今,人們普遍認為純天然的生活用品最為綠色,因此,綠色設計要采用可再生材料、綠色循環材料、節能材料。
目前,根據最新發布的“綠色設計產品名單”來看,我國綠色設計產品的主要著力點在于材料選擇,例如,潔能凈無磷洗衣粉的綠色設計亮點是不使用易造成污染的原料,在其全生命周期內,對水質富營養化影響較小;全生物降解薄膜的綠色設計亮點是產品生物降解率大于60%,在其全生命周期內,對化石能源消耗影響較小;長虹冷藏冷凍箱的綠色設計亮點是采用環保制冷劑、發泡劑,可再生利用率不低于73%。
綠色設計在國際上一直是主流設計方向之一,近年來,綠色材料的研究利用及環保材料的再利用,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以2018年紅點設計概念獎——綠色環保類的兩個作品(Nanugi,“綠色生活”)為例,Nanugi(如圖1)是Daegu-Gyeongbuk設計中心(DGDC)的一個升級設計項目和生產線。在2011年,開始了一場使用廢棄織物創造新的價值的運動,這是Nanugi的開始。該項目給當地的一些弱勢群體例如失業的婦女、老年人和當地的一些小裁縫店主,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由于它是采用紡織廢料作為原材料,也有效減少了環境污染[4]。Nanugi開發了98種不同的產品,使用了大約40家紡織公司捐贈的各種面料廢料。截至2018年,此項目已向非政府組織捐贈了32萬人民幣,幫助了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此外,這個項目還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450個就業機會。
這個設計不僅使廢棄紡織物得到了循環利用,也改變了一部分弱勢群體的貧困狀況。將廢棄的紡織物再利用,合乎規律性,生產出來的產品再為人們服務,合乎目的性,不僅如此,它還改變了部分人們的生活,達到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體現出了綠色設計的真、善、美。
“綠色生活”(如圖2)是一個雞蛋盒,用純草壓成。它的制作過程是將草收割、除塵、干燥、切割后與環保膠粘劑混合,最后壓制成型并進行干燥處理。采用“草成型”技術生產的產品可生物降解,環保無污染,也代表了日常產品生產中材料創新的可能性。使用經過徹底干燥和加工過的草,可以創造出提供有效保護的包裝。采用這種“草制作材料”可以用于裝飾,用于展覽展示等,比如為心愛的寵物建一個草屋。
中國古人講究“順物自然,物盡其用”,“綠色生活”便是從設計上將大自然的原生材料物盡其用,重視人與物之間關系的統一。從美學角度看,“綠色生活”給人一種明亮新奇的視覺感覺。真正的草的觸感和氣味讓人們的想象力直接進入了一個有新鮮空氣的大草坪,因此,除了提供實際的用途,這種設計也讓人感到清爽,放松。
四、綠色設計理念的延伸
綠色設計的理念蘊含著對大自然的誠意與崇拜,這種理念改變了近代西方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它更加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自然界中的一切生靈與人類擺在同一位置。在某種意義上,自然界中的一切是與人類平等的,所以應該充分尊重自然[5]。自然界的生命因其內在活力,具有一種“生命之美”。綠色設計就是將這種“生命之美”在人類社會現實中展現出來。位于日本鹿兒島機場附近的旅館雅敘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田島健夫先生把大自然與人的生活空間完美結合在了一起,沒有一點兒人為的痕跡,充分體現出了對大自然的尊重,體現了大自然的生命之美。
在理論研究方面,綠色設計的設計研究方向應該是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綠色設計主要是針對物質產品設計而言,它并不能解決人類社會的生態環境問題,這是一個系統性的課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更深層次、更廣泛的層面進行設計思考,基于此,產生了可持續設計的理念。在可持續設計之后,又產生了低碳設計概念。由此可知,綠色設計是未來工業設計的一個重要基石。
綠色設計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具象化設計再現,自20世紀80年代被首次提出,經過多年發展,其理念已融入各個領域,例如綠色建筑、綠色裝修、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化工、綠色材料等。具體表現為:天津生態城低碳體驗中心是綠色建筑的典型案例,中國高鐵是綠色交通的典型案例,石墨烯是綠色材料的典型案例,等等。從生態文明建設以及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各領域并貫穿于各個生產、消費及流通等環節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五、結語
綠色設計是將人與自然融合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從最初的破壞自然,回歸到保護自然。大自然無時無刻地不在賜予人類豐富的資源,并且毫不吝嗇。大自然擁有豐富的創造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聰明才智也是大自然給予的,人類利用自己的睿智,發展創造技術,并利用這些技術再從大自然身上獲得能源或資源,不斷索取[6]。綠色設計就是人類對于這種恩惠給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它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并回報自然,它的設計理念從誕生起,就是以此為目的。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綠色設計在我國已從一種綠色產品理念逐漸變成綠色產品的一種標準。從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及環境友好的目標出發,綠色設計將普遍應用于我國各行各業的產品設計之中,并貫穿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綠色設計前景廣闊,必將跟隨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李霄.首批13項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發布[J].標準生活,2016(9):9.
[2]盧春陽.淺談綠色設計產品評價[J].上海節能,2020(3):199-202.
[3]劉曉蓓.情感化因素在綠色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4]蘇亞軒.2018紅點設計概念大獎[J].設計,2018(22):48-75.
[5]李擁軍.廣東文化視覺形象品牌整合構建與提升設計實踐研究[J].美術學報,2014(3):116-120.
[6]劉娟.綠色設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J].包裝世界, 2009(6):92-93.
作者簡介:姜宇,天津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