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月,項 杰,郭少鵬,段丁強
(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武漢430200)
2019 年1-11 月,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95萬億美元,預估全年可達到4.4 萬億美元,是繼美國之后的全球貿易第二大國。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漫延,給全球各國及中國的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帶來了沉重的沖擊及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全球需求總量大幅度萎縮誘發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尤其是美國持續性制造中美貿易摩擦從而誘發全球信任危機;另一方面,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各國減少航班航次、停運鐵路、水運等交通運輸設施,使得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大幅縮減遭到斷崖式下滑。我國作為世界第二貿易大國,受影響是必然的。據《世界貿易統計評論2020》報告,2019 年中國貨物出口在世界出口貿易中的比例為13.6%,成為世界第一位,而同時期美國貨物出口總額僅占世界出口總額的9.0%;2019 年中國貨物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總量的11.0%,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二,而當年美國相應比例為13.7%。像這樣規模龐大的對外進出口貿易,決定著在全球普遍遭受疫情沖擊經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想要繼續保持昔日兩位數的高速出口增長是非常不易的。2020 年5 月14 日,國家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雖然人口眾多,經濟規模龐大,但國內有效市場需求規模相對世界來講有限,有效市場需求的人口規模也相當有限。在此新態勢下,我國實施外貿企業出口產品轉內銷措施,要想通過擴大內需和增加消費來解決這些行業產品供給相對過剩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必須研究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分析它們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和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優化我國出口政策,使出口經濟繼續發揮其應有貢獻的同時不斷完善我國對外貿易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一個新的貿易環境,幫扶適銷對路的出口企業不斷開拓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助力外貿企業紓困,渡過疫情寒冬。
早在18 世紀的歐洲,就有著出口問題的研究雛形;20 世紀60 年代開始,已經有關于出口貿易相關的實證分析,以埃默里、巴拉薩等人為代表的經濟學家逐步采用計量分析方法,建立相關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疫情暴發后,國內一些學者采用實證研究法,具體地描述被選取的因素與出口之間存在的影響關系。陳憲(2020)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找到了破解當下復雜嚴峻形勢的切入口(數據來源于《世界貿易統計評論2020》)。國內大循環動力源體現在:短期動力來自最終消費,但消費增長乏力是不爭的事實;中長期動力是改革創新,通過深化改革以激發創新活力。管濤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立足于擴大內需,維護國內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需要通過積極推動新型全球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優化穩定產業鏈。這些研究肯定了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的積極意義,說明了國內大循環短期內能一定程度解決疫情期間出口商品滯銷等問題,同時也強調了內循環不是封閉,而是積極與國際接軌。有鑒于此,本文采用計量經濟分析方法,搜集整理2000~2019 年的出口總額相關數據,對模型結果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異方差檢驗、自相關檢驗、t 檢驗、F 檢驗及擬合優度檢驗,根據結果對模型進一步修正,最終得出國內生產總值、匯率、居民消費水平為影響出口貿易的顯著因素,并依據計量結果對當前疫情影響下中國的出口貿易如何更好實現國際國內雙循環大格局提出建議。
選取國內生產總值(X1)、人民幣對美元匯率(X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X3)、居民消費水平(X4)、關稅收入(X5)、中國對世界直接投資凈額(X6)為影響因素。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各國貿易結構表現為完全的專業化國際分工,本文以國內生產總值代表一國經濟發展水平,探討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影響的大小;人民幣升值,會使得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出口量減少;通過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活動,國民經濟不斷采用先進技術裝備,建立新興部門,從而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間接對我國出口貿易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外匯儲備的劇增帶動我國進出口額的飛速發展,推進并優化了我國與世界各國貿易的往來;征收不同高低稅率的關稅,也會影響國內商品的出口成本;根據蒙代爾要素稟賦論,要素流動和國際貿易相互替代,要素流動與商品自由貿易一樣能導致商品和要素結構均等化;而在垂直型對外貿易中,國際直接投資則與國際貿易互補。基于前述分析假設模型為:

利用Stata 軟件,對模型進行OLS 估計,記如下表1 所示:

表1 OLS 初步估計結果
從原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其R2=0.9764,調整后的R2=0.9655 都比較大,接近1,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很好,但是在給定α=0.05 的情況下,自變量的t 統計量大多是不顯著。R2很大,但t 統計量很小,可能是由于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和異方差,因此對模型初步修正,對變量進行對數處理,建立新的方程。
對模型進行對數處理,建立模型:

對初始修正后的模型進行OLS 估計,結果如表2:

表2 修正后的OLS 估計結果
得到修正后的回歸模型:


原模型進行對數修正后,R2=0.9888,修正后的R2=0.9836,可以發現進行對數修正后的模型比原模型的擬合優度更高,效果更好。
1.多重共線性檢驗
第一,Stata 軟件得到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如表3 所示:

表3 相關系數估計
經過分析可以看出,各解釋變量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系數,表明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
第二,為進一步檢驗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對模型進行膨脹因子法檢驗,輸入命令:estat vif,得出模型的 VIF 值為 164.80,遠遠大于 10,表明模型確實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2.多重共線性修正
第一,由相關系數矩陣可以得出,lnY 與lnX3相關系數最大,因此,初始一元回歸方程選取為:lnYi=β0+β1lnX3+ui。
第二,由初始一元回歸方程lnYi=β0+β1lnX3+ui開始,依次進行逐步回歸,最后剔除引起多重共線性的lnX3、lnX5、lnX6,出口貿易總額函數應以lnY=f(lnX1,lnX2,lnX4)最優,修正多重共線性問題后的模型為:

對修正后的模型做懷特檢驗,得到表4 結果:

表4 異方差檢驗結果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其nR2=6.52,在顯著性水平α=0.05 的情況下,x2(9)=16.919,nR2<x2(9),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1.自相關檢驗
第一,DW 檢驗,模型經過多重共線性和異方差檢驗修正后,輸入命令:estat dwatson,得到模型的DW值為0.9554655,此時n=20,k 為加上常數項的解釋變量的數目,即k=4,取顯著性水平為α=0.05,查表可得,dL=0.894,dU=1.828,而 dL<DW=0.9554655<dU,因此懷特檢驗法不能確定是否存在自相關。
第二,B-G 檢驗,對模型進行B-G 檢驗,得到結果如下表5:

表5 B-G 檢驗結果
觀察結果,我們可以得知Prob>chi2 的概率為0.0201,原假設H0 為沒有序列自相關,故我們可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無序列自相關”的原假設,認為模型存在自相關。
第三,Q 檢驗,Q 統計量為 Pierce-Box 的白噪聲檢驗統計量的簡稱,服從卡方分布,輸入命令:wntestq el,得到結果如下表6:

表6 Q 檢驗結果
在給定α=0.05 的情況下,Q 檢驗統計量chi2(8)=37.2032,對應 P 值為 0.0000,拒絕模型不存在自相關的原假設,認為模型存在自相關。兩種方法結果一致,表明模型存在自相關。
2.自相關修正—HAC 穩健標準差法
采用HAC 穩健標準差法,即“OLS+異方差自相關穩健標準差”對模型自相關問題進行修正,計算截斷參數n^(1/4)=0.211,取大于它的整數為3,得到如下表7 結果:

表7 自相關修正結果
從上表修正后的結果對比OLS 估計表可以看出,模型的估計系數沒有發生變化,但t 值和估計標準誤發生變化,修正了相關問題。并且模型在整體上是顯著的,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由此,經過計量檢驗和修正后的模型為:

由最終的模型可知,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1 個百分點,出口總額增加3.699155 個百分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1 個百分點,出口總額增加1.4074761 個百分點,居民消費能力每上升1 個百分點,出口總額下降3.0035581 個百分點。因此在國內生產總值方面,要轉變生產方式優化出口結構,出口深加工和高科技產品,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加我國的貿易實力,推動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對國內市場,外貿企業向中西部遷移潛力巨大,民營企業發展前景猶在;對國際市場,繼續挖掘東亞和“一帶一路”國家的需求潛力。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去中國化”態勢不減的情況下,更應把握好與周邊國家的緊密往來;外貿企業必須強化品牌意識,增強品牌營銷的緊迫感,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品牌模式。新業態、新模式都依賴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要將加快發展新基建作為發力點,不斷擴展提升企業數據處理和運營水平,從低附加值的生產加工環節轉向高附加值的產品設計、研發等環節;匯率方面,目前我國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即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中央銀行應調整貨幣政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支持本國貨幣市場穩定;居民消費水平方面,政府應加大政策引導,創造就業機會,向受疫情重大影響的居民提供補貼,以保障居民最低生活消費能力引導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在保障疫情不擴散的情況下,引導居民加大國內旅游,改善工作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