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清
(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攝影藝術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隨著攝影器材及相關后期制作技術的不斷創新而發展出了豐富多樣的視覺表現形式。攝影作為一種能快速且真實反映現實的媒介,與同樣表現世界的圖形繪畫有深切的關聯,在當下的圖像時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中國書法源自象形文字,追溯其本源也是一種圖形,具有文字與圖形的雙重屬性,從中國傳統繪畫中可見書法具有很強的可融合性。攝影與書法同屬視覺觀看的藝術,探索二者相結合的視覺表達將互為二者的創新發展提供靈感,并創作出在圖像時代下的更具創新意義與審美價值的作品,豐富中西藝術的交流。
現當代藝術界不乏有許多藝術家或藝術愛好者們去探索攝影與書法相結合的視覺表達,但是目前關于將攝影與書法藝術相結合的理論性研究還較少。吳峻峰在2014 年的文章《攝影與書法關系初論》中提出:“攝影與書法在造型上、功能上和創作上蘊含著相通之處。”此外,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的楊波先生曾舉辦“攝影與書法的藝術借鑒”的專題演講,他提到掌握書法藝術應把握字的結構,氣息與美感,而掌握攝影藝術則應轉變看事物的角度并自己形成的風格,融合二者,在增加經驗、知識的同時,與人的本真交流以創作出創新形式的作品。相比理論性研究,更多藝術家或攝影書法愛好者通過親身實踐去探索和創新了融合攝影與書法的視覺表達形式。下文將從“書法在攝影作品上的再創作”與“現當代攝影與后期制圖技術影響下結合二者的視覺表現形式”這兩個角度來分析攝影與書法相結合的作品案例,以探究攝影與書法的共通性,為攝影藝術與書法藝術的融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書法在攝影作品之上的再創作可細分為兩方面來探討,一是仿中國傳統繪畫之意境在攝影作品上題字創作,文字內容契合畫面主題;二是將書法字體的造型結構、抽象神韻與攝影作品的畫面構成、格調相呼應進行創作。攝影與書法都講究構圖與章法,攝影與繪畫相通,而書法具有文字的屬性,中國傳統文人畫中便有“詩畫互文”的習慣。其次,我國早期的書法理論即用自然之美來說明書法的美,如晉衛夫人《筆陣圖》中寫到“一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不同書家的書體風格氣韻也各有特點,如梁武帝稱贊王羲之的字:“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人書評》中說:“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地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1]這體現了書法字體中的一筆一劃和整體氣韻都與自然相通,不同的書體展現出或渾厚、或嫵媚的氣質。張璪論繪畫時曾說到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壯闊深邃的大自然可以激發感情,給創作提供激情與靈感,這種藝術之間的共通性便也給攝影與書法的結合提供了方向。
在攝影作品上題書法字體是常見結合攝影與書法的創作方式,通常書法寫作的內容引經據典。郎靜山從名家書畫作品中借鑒構圖美學將攝影與書法相結合創作出一系列具有中國文人畫構圖和意境的“集錦攝影”,體現了攝影本土化的創新與變革。如他的作品《鶴壽長樂》用前期拍攝好的“松樹”與“鶴”的素材通過后期暗房技術拼湊創作出具有中國水墨畫意境的攝影作品,并在此基礎上書寫下呼應主題的文字“鶴壽長樂”(見圖1)。這種風格影響了許多當代藝術家,他們用相機記錄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后,又在圖片上寫下贊美風光的書法文字,如攝影師楊再春的作品《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氣概恢弘的書法字體與雄偉壯觀的風光在畫面中交相映襯。不僅是風光攝影,當代許多影樓拍攝人物藝術照也往往借鑒中國傳統工筆畫的意境,將穿著復古服飾的人物照片處理成工筆畫的模樣,并配上書法文字,一副“窈窕淑女”的形象就此產生了。當代新銳攝影家儲楚的作品《樹語》系列和《果實—齊物》系列同樣將書法融入了她拍攝的照片中。她先拍攝出她放置了四五年之后枯萎腐爛干燥的果實,在拍攝好的果實圖片上書寫小字書法,內容選自莊子的《齊物論》中莊子闡述的關于宇宙萬物相互轉變和無果是非的生存理念。這些書法點濃點淡,驟急遲緩融于攝影之中。
書法字體與人體攝影的結合體現了書法字體的造型結構與抽象神韻呼應攝影作品畫面構成與格調的特點。人體攝影在光影塑造下展現出人體的優美線條與生命氣息。巧合的是,書法藝術中也將書體看作是有骨、肉、氣、血的生命體,筆法為骨,墨為肉,字有肥瘦,這些都能通過不同的技巧展示出來。因此書法的筆畫結構與人體攝影之間便產生了共通性。我國當代書法藝術家王冬齡將氣韻生動的書法文字寫在洋溢著生命的裸體人體攝影圖片之上,創作了《書體》系列作品(見圖2)。這個系列創作使用了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及毛筆、鋼筆等多種書寫工具,他從攝影大師拍攝的經典人體攝影作品選取能展現出優美人體曲線的作品,然后按照自己對照片的理解來選擇氣質相近的書體與關聯性大的文字內容在這些攝影作品上書寫自己的“讀后感”。他在圖上的書法創作一方面是想以書法線條來呼應人體攝影的線條;另一方面則通過書寫的內容來表達他對于畫面的解讀。
相比之下,旅美書法家屠新時則將書法線條抽離出來成單獨的筆畫加以放大以更好地突出線條及水墨的暈染變化,他的著作《生命流美---人體與書法探索手記》中將西方人體與單獨的書法筆畫結合在一起,畫面中人體線條與書法線條的創新組合,在形象與抽象、色彩與筆墨、動態與靜態中展現出不一樣的藝術碰撞,拓展了中西文化的溝通交融新樣式。此外,多倫多的攝影師Heley Friesen 將拍好的舞蹈演員的照片給書法藝術家Nobuhiro Sato創作書法。蒼勁飽滿的筆觸加上人體動感有力舞姿,營造出強烈的視覺動感和藝術效果,人體周圍的書法筆墨猶如是從舞動人體中噴發出的能量,達到了人體線條與書法線條氣質相統一的境界。
郎靜山等藝術家的此番嘗試,不僅將攝影與書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創作出新形式的作品的同時又彰顯出我國傳統繪畫與詩詞的魅力,促進了攝影藝術的本土化。書法除了其文字的屬性,其外在的藝術觀賞性更是能不斷重組,既表達文字意義,又融入圖像。以人體攝影作為書寫載體,極大地刺激了觀眾的眼球。藝術界對此做法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從好的方面來看,這種具有突破性的嘗試打開人的思維聯想,書法中的線條表現變幻無窮,不同的書體在不同的書寫者筆下流露出不同的氣韻,能與之呼應的不僅是人體線條,自然萬物中的線條更具有開創無限靈感的可能。

(圖1:郎靜山《鶴壽長樂》)

(圖2:王冬齡《書體》系列作品之一)

(圖3:電影《黃金時代》海報之一)
攝影技術與后期制圖技術影響下攝影與書法的結合創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利用相機的機械性能拍攝延時攝影書法創作;二是利用后期制作軟件將書法與攝影拼在一起形成和諧畫面。
發揮相機延時攝影技術拍攝“光繪書法”的形式是攝影與書法最直接的結合。早在1949 年,攝影師Gjon Mili 就用移動的光源作畫,通過長時間的曝光創作了“光繪”作品《Live》。后來,法國攝影師Julien Breton aka Kaalam 用長時間曝光的手法拍攝了他用熒光棒在空中比劃阿拉伯語文字的過程,從而得到了一幅幅閃閃發光的創意書法作品。這種創作方法的曝光時間短則30 秒,長則幾分鐘,運動的熒光棒在空中移動的速度和角度控制著最終的“光繪書法字體”的形態筆畫,或粗或細,或頓挫有力或流暢飄逸,此與水墨書法的用筆用墨倒是有相似之處。這些作品沒有后期制作的痕跡,完全通過一個個鏡頭拍攝繪制,我國現在甚至已有“光繪書法攝影方法及裝置”的發明專利。這類通過技術融合了攝影與書法的創作為以往的水墨書法增加了一種表現方式,但是如果需要創作一副字符較多的書法作品相對具有難度,且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比較起來,還是少了那份水墨的韻律與包容性。
攝影后期制作軟件的出現實現了將不同時空、事物拼接在一起的視覺表現方式,這為融合攝影與書法的創新帶來了極大的可能性。如今許多電影海報通過Photoshop 等軟件將書法與攝影合成在一起,如電影《黃金時代》的海報,通過合成技術將字體放大做成金屬質感的墻體,再將拍攝好的人物形象置于其中,仿佛置身于書法字體的森林之中。(見圖3)這種在書法作品基礎上加攝影圖層的形式營造出了書法藝術中的空間感,這種書法的空間感早在中國古代已被指出,如王羲之的書法通過線條的粗細婉轉、筆墨的深淺變化營造的空間感,看似是一副平面的書法作品,卻耐人尋味。
綜上,攝影與書法相結合的視覺表現不僅可以從傳統繪畫中找靈感,從自然的云天山水、花蟲鳥獸等大小物體中找靈感,在現當代攝影技術和后期制技術的發展下,結合二者的創新發展更是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如今攝影藝術和書法藝術都已深入大眾的生活,各種藝術媒介的交互組合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視界。如何更好地將攝影與書法建立聯系并為各自的領域開拓創新將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