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徐莉娜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266071)
失語癥是因大腦損傷而產生的語言障礙。迄今,幾乎所有關于語言的功能及其生物性研究都直接從觀察失語癥而來。眾多研究者依據不同研究方法進行大腦和語言關系的研究并獲得許多重要的成果。尤其是神經學家、神經病理學家、神經心理學家、神經化學家都以失語癥患者為對象,但高素榮[1]認為專家學者的研究目的不同,研究過程也不同,以致結果和觀點不同,甚至矛盾,引起爭論。目前國內失語癥研究現狀如何?將來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又將走向何方?這是許多研究者感興趣的問題。本文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1992-2020 年所刊登的論文為數據來源和研究對象,利用科學計量學工具CiteSpace,從文獻作者、文獻機構、高頻關鍵詞及突變專業術語等方面,對國內近三十年失語癥的主要研究領域、研究熱點和前沿課題進行把握和追蹤,通過繪制科學知識圖譜,以形象的圖表對上述失語癥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等問題展開探討。
本研究選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在“高級檢索”中選擇“期刊”,設定檢索主題詞為“失語癥”或含“失語癥研究”的文字,時間跨度為1992 年1 月1 日至2020年3 月12 日,為保證研究的質量及可信度,期刊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經剔除重復文獻、專家簡介、會議通知、未包含作者等與本研究無關的文獻后,共獲取相關文獻529 篇。
本文借助CiteSpace 統計軟件,對醫療學術領域當中相關“失語癥”的學術期刊進行統計,以便于從客觀角度分析我國醫學領域對“失語癥”研究現狀。通過Citespace統計軟件運用,能夠“有效地幫助讀者理解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它既能展示某個研究領域的整體情況,也能突出顯示那些在該領域發展歷程中的一些重要文獻[2]”,給研究者帶來極大便捷,而且還可以全面體現醫學當中對“失語癥”研究的客觀水平。
新建項目之后導入轉換數據,時間跨度設置為1992-2020 年,時間切片設定為1,主題詞來源為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DE)、Keywords Plus(ID),關聯強度為Cosine、Within Slices,網 絡 裁 剪 為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節點閾值為Top50 per slice,分別以關鍵詞(Keyword)、主題詞(Term)、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為節點類型依次單擊Go 運行軟件生成圖譜。
本文將期刊數據庫中529 篇文獻題錄信息導入CiteSpace 信息可視化軟件,制作出“失語癥”高頻作者、主要研究機構、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以及研究時區圖,多角度分析近三十年來國內失語癥的發展和研究前沿。
分析主要研究者、主要研究機構,可以全面了解該領域的發展情況。同時對后來的研究者把握該領域研究現狀、跟蹤學術前沿的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運行CiteSpace 5.6R3 軟件選擇Author(作者)為網絡節點來繪制失語癥核心作者合作網絡共現圖譜(圖1),時間跨度選擇為1992-2020 年,時間切片自定義為1年,并且將閾值定義為topn=50。在分析圖譜時,需要結合CiteSpace 統計軟件自定義參數內容進行分析,若圖譜當中圓圈越大,則表示該研究人員所發布的文章數量越多;若圖譜當中圓圈越小,則表示該研究人員所發布的文章數量越少。圖譜當中連接點之間的線條,則表示研究者之間的聯系。連線越多、線條越粗表示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越緊密、合作次數越多,反之則越少。

圖1 我國失語癥核心作者共現網絡知識圖譜(1992-2020 年)
以Node types 為機構(institution)制作的失語癥研究機構共現知識圖譜(圖2)。圖中節點代表發文機構,節點大小反映發文數量,各節點間連線反映各機構間合作密切。該圖表明從事失語癥研究的主要單位有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醫學科、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和解放軍總醫院康復醫學科。需要指出的是,從事失語癥研究的主要機構是專門的醫學康復中心和某些大學的外國語學院(如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側面展現出了失語癥不僅是醫學領域的內容,而且還與語言學科領域息息相關。

圖2 我國失語癥研究機構共現網絡知識圖譜(1992-2020 年)
關鍵詞是論文內容的核心體現,作者標引關鍵詞時,通常也會受到其他學者成果的影響而使用相同或者類似的關鍵詞標引自己的論文[3]。對聚類知識圖譜中關鍵詞節點、節點間的共現關系以及關鍵詞詞頻、中介中心度的分析,有助于確定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主題。
3.1.1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分析
對關鍵詞頻次和中介中心度分別排序,因運算方式不同,排序結果略有差異,但兩種排序中“失語癥”“語言不能”“腦卒中”三個關鍵詞頻次和中介中心度最高。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測度節點在網絡中重要性的一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關鍵詞的中心性愈高,表明連接關鍵詞之間的信息愈多,在網絡結構中占據的位置愈重要。因此,中介中心性“可識別和跟蹤研究文獻核心主題的發展變化趨勢[4]”。
由圖3 可知,以“失語癥”為主題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中,各節點間連線繁多,紛繁復雜,表明與失語癥相關領域各研究主題之間的相關度較高。圖3 中,節點“失語癥”和“語言不能”最為醒目,該節點顏色深淺漸變層次多樣,表明該關鍵詞出現頻次最高,發展歷時長,為該領域研究主要關鍵詞。與“失語癥”關聯緊密的關鍵詞包括:失語癥檢查、腦血管意外、低灌注、半球等;與“語言不能”關聯緊密的關鍵詞包括傳導性失語、磁刺激、經顱等。其余較大節點,即關注多、熱點高的關鍵詞還包括:“腦卒中”“語言功能”“失語”等等,這些高頻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三十年失語癥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圖3 國內失語癥研究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1992-2020 年)
3.1.2 關鍵詞聚類分析
借助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發現,針對失語癥研究工作中,最為熱點的研究內容有兩個層面:(1)失語癥患者研究在失語癥研究中的運用,出現6 個相關高頻關鍵詞“患者”“傳導性失語”“半球”“腦卒中”“磁刺激”“失語癥患者”;(2)失語癥評價評估模式的建構,出現6 個相關高頻關鍵詞“失語癥檢查”“語言不能”“腦卒中”“綜述”“言語失用評價”“鏡像神經元”。

圖4 國內失語癥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1992-2020 年)
在CiteSpace 統計軟件運用的過程中,想要對該領域前沿熱點問題進行了解,那么便需要啟用CiteSpace 統計軟件當中的突變計算法手段,實施“學科內研究內容驟增程度”計算。其中“突變(Burst)”,對于關鍵詞等知識單元,考察其各年度頻次變化,出現重大變化的具有較大突變值,表明其可能代表學科前沿。CiteSpace 統計軟件在前沿熱點問題探究時,則會檢測該領域驟然增長的研究問題,并且找出驟然增長熱點問題的關鍵詞,將關鍵詞進行標紅,展現出其關鍵詞驟然增長的高頻性。并且與一般的高頻次關鍵詞相比,突變專業術語的動態變化特性能更準確地反映出某一領域的研究前沿。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軟件,依據突變術語的度量指標,生成了1993-2020 失語癥的Top5 最大關鍵詞突變統計(圖5)。其中圖中Year 表示對應關鍵詞在文獻中的首次出現時間,Strength 表示突變強度,Begin 表示成為熱點前沿的起始時間,End 表示結束的時間。據分析得出,1993-2003 年間,驟增突變高關鍵詞是語言不能;2003-2006 年是失語;2006-2007 年是失語癥檢查;2011-2020年是綜述和腦卒中。

圖5 國內失語癥研究突變詞知識圖譜(1992-2020 年)
本文主要運用科學信息可視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5.6R3),以CNKI 數據庫在1992-2020 年中文核心期刊中收錄的529 篇失語癥相關研究文獻索引資料為樣本,從我國失語癥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作者、機構等多角度梳理,力圖展現出我國失語癥的研究現狀,得出如下研究結果:
(1)從作者和機構合作層面來看,失語癥研究人員及科研機構之間缺少跨領域的合作關系。目前,國內研究者主要以汪潔、吳東宇、陳卓銘等學者為領軍人物,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醫學科、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和解放軍總醫院康復醫學科等為主要權威機構。科研力量主要存在于康復治療醫院機構當中,高校外語學院雖對失語癥有所研究,但研究成果遠遠不夠。
(2)國內失語癥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語言不能、語言療法、評價、腦卒中等方面,并且以這些研究熱點為中心逐漸形成了“患者”和“評價”兩大主題,且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相對比較集中、各主題之間的相關性程度較高,研究熱點的分布情況具有顯著的可信度。
(1)期望我國失語癥研究學者、科研機構之間著重加強合作力度,構建高績效的失語癥科研團隊,加大核心期刊文獻的學術研究及科研經費的支持,主動創新研究方法,拓寬研究視角,來提高科研論文的質量,力求在失語癥領域中做出創新型的研究成果,促進失語癥領域的發展。
(2)建議失語癥研究學者在以患者、評價兩大主題進行研究的基礎上跨學科廣泛深入研究。雖然研究中體現了失語癥研究的學科交叉,但重點還是病理學的臨床研究,語言學領域對失語癥的研究較少,這也是醫學機構成為主要研究機構的原因。
總而言之,在CiteSpace 統計軟件的支持下,詳細對1992-2020 年間知網發布的核心期刊文獻進行詳細分析,揭示了近三十年失語癥研究的基本態勢。雖然在領軍人物及機構的帶領下,該領域研究者及機構不斷壯大,失語癥臨床研究理論日趨成熟、研究體系日益完善,但國內失語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患者的康復治療,跨領域、跨學科研究成果并不顯著。此外,失語癥研究正在呈現角度多元化,如認知心理學角度、語言學角度,研究重心由臨床實踐應用拓展至綜述理論研究,相信失語癥,尤其是語言學和失語癥關系研究將以更加成熟穩重的步伐向前邁進,實現引領式、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