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離婚,離婚,我明天就和你爸離婚,這日子一天都過不下去了!”自我記事起,這種尖銳的控訴,在我們家就從未停止過。
憤怒的能量和驚恐的磁場,從母親干瘦的身軀內(nèi),一點點往外蔓延,布滿家中每個角落,把躲在角落里的我和弟弟,一點點吞噬。只有父親除外。他要么蹲在樓道里,要么在小書房里不慌不忙地畫著圖紙,沉默得像一個局外人。
那時,我只想帶著弟弟逃離這個家。多年后,我如愿考上了離家1200公里的大學(xué)。3年后,弟弟考上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我們都如愿離開了家。
我曾以為,遠離母親,我就會像回歸山林的鳥兒一樣,身心自由,毫無牽掛。然而,事與愿違。
“你不配戀愛。”“你看看你爸媽多么不幸……”這些念頭就像植入我記憶的某種密碼,一次次向我叫囂。我覺得自己要樂觀,要積極,但真實的我,總是陷入消極逃避的情緒中。
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進入國企上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宋先生。他是技術(shù)男,在省研究所上班。他清瘦,寡言,嚴謹,不茍言笑,做事認真,踏實靠譜。
認識9個月后,我?guī)蜗壬丶摇D赣H把我拽進廚房,強忍著一臉的嫌惡,說出了這輩子我都沒法忘記的一句話:“我看他,和你爸一個德行!”
那一刻,我如遭五雷轟頂,憤然離開。不久后,我和宋先生結(jié)婚。一年后,我們有了孩子。
伴隨孩子的到來,問題接踵而至。宋先生業(yè)務(wù)能力很強,賺錢也不少,沒有不良嗜好,但他還是一次次把我逼進崩潰的深淵。
孩子出生后,婆婆來幫我們帶孩子。我產(chǎn)后抑郁,婆媳矛盾讓我不知所措。
宋先生不會安撫婆婆,更不懂寬慰我,下班后索性躲到書房里,以加班之名玩游戲。
他甚至住在書房,對孩子的哭喊聲,女人的爭吵聲,置若罔聞。
我跑進書房抓起他的電腦,狠狠地摔在地上:“離婚!”當(dāng)我清晰有力地說出這兩個字時,竟然嚇到了自己。仿佛這兩個字,根本不是出自我的口,而是來自那遙遠深刻的記憶,來自另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人。
那一刻,我看著沉默的宋先生,像個孤獨的影子,彎腰去撿摔爛的手提電腦,不回應(yīng),不反抗,更不安撫。
我突然放聲大哭——他像極了我父親。我不想成為另一個母親。我決定和宋先生談?wù)劇?/p>
在某個深夜,孩子熟睡之后,我走進宋先生困守的書房。我從我父母相處的模式,聊到我和宋先生的結(jié)合;從我重蹈母親的覆轍,聊到宋先生和父親如出一轍;從我和我弟的逃離和哀傷,聊到我們孩子的當(dāng)下和未來……
我哭了,宋先生也哭了。
結(jié)婚5年,孩子4歲,我們終于找到了相處之道:可以吵架,可以互損,可以就事論事說問題,但誰都不許用冷暴力傷害對方。
人前寡言的宋先生,開始在我面前喋喋不休。我也漸漸發(fā)現(xiàn),說話有人聽,吵架有人應(yīng),出招有人接,需求有人懂,是多么舒暢的一件事兒。
我漸漸放下對母親的怨憎,開始主動給她打電話,聽她嘮叨。我從母親蒼老而沙啞的聲音里,第一次聽出了她的孤獨,以及對愛的渴求。
經(jīng)歷了那么多紛亂爭吵、誤解傷害,總算沒有走散。我們學(xué)會了溝通,學(xué)會了訴說,也學(xué)會了理解和包容。我們終于懂得,所謂愛,不過是:我在。我在聽。我愿聽你說。我想對你說。我們一起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