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
@ 王洛忠(北京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大力發展專業碩士培養項目,一是要改變對專業碩士的定位與看法。作為高水平、實用型、職業化人才培養項目,不能簡單將專業碩士理解為教育產業化大背景下的辦班收費;作為人才分類培養的重要舉措,專業碩士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助力教育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二是要創新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育人等多個環節,嚴格區分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避免培養模式的簡單雷同;要研究本科與專碩、專碩與博士的銜接問題,避免人才培養的“孤島現象”;要全方位提升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確保專業碩士學歷與文憑的“含金量”。三是要改革專業碩士的評價方式。嚴格落實“破五唯”要求,避免用學術碩士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專業碩士;用學生的獲得感與成長性評估培養單位的教學管理和服務;用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與畢業生的事業發展狀況評價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
@董會澤{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一是充分認識專業碩士教育取得的顯著成就。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已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制度,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二是進一步明晰專業碩士的定位。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和定位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三是要切實解決好專業碩士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解決專碩和學碩培養目標不分、培養計劃和培養方式趨同、培養質量不高、學生就業創業受到歧視等問題,在國家層面上,要對專業碩士的制度設計、制定、執行、評價進一步完善;在高校層面上,要進一步明確定位、分類培養、嚴把質量、突出特色;在學生層面上,要樹牢正確的成才觀、發展觀,妥善處理好工學矛盾,努力成長成才;在社會層面上,要加強宣傳,積極引導,營造專業碩士發展的良好氛圍。四方聚力,專業碩士發展的前景一定光明無限。
@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相比,盡管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但在保證培養質量的要求上應該是相同的。在實施環節,應該做到四個“不放”。一是考勤“不放羊”。因為專業碩士有一部分是在職人員,授課時出勤率會受到影響。有些教師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不考勤,或者流于形式。在職學習的確不容易,專業碩士生大多都公務繁忙,但這些都不是曠課的理由和借口。保證參加各個教學環節是學習的基礎,必須要對學生有明確的要求。二是考試“不放水”。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充分考慮課程特點,采取適合專業碩士特點的考試方式和方法,但絕不能在考試環節降低標準和要求。三是論文“不放松”。盡管專業碩士論文強化應用導向,但不能因此放松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在選題上要與培養方向一致,符合學科要求。工作量要飽滿,內容要充實,形式要規范。四是管理“不放任”。要對每一個教育培養環節嚴格管理;要加強日常督導和平時檢查,切實保證培養和教育教學質量。
@ 蔡勁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公管學院/高研院院長、教授):
新時代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一方面,要進一步把握目標定位,明確分類導向。以培養高質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調整優化規模結構的同時,從理念創新、機制設計、課程拓展等維度,不斷優化完善培養方案,打造分類卓越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另一方面,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夯實專碩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應強化“政產學研”的實質性融合,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和發揮行業企業技術創造主戰場優勢,著眼中國現實問題和社會治理復雜場景,著力推進與行業企業及重點領域聯合培養的“強強聯合”,加強實踐培養基地建設、課程體系完善和行業產業雙導師聘任等工作,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之“專”突出到位、落實到位。同時,要進一步聚焦培養過程和質量管理,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認證試點,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全方位、全過程動態管理機制,構建全面保障的專碩人才培養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