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經濟循環中,消費是終點和目的。作為消費驅動型城市,北京服務消費占比超過五成,成為引領首都消費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北京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服務消費為重要抓手,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服務消費;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本文索引:賈碩.推動服務消費擴容提質 促進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J].中國商論,2021(14):-127.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7(b)--03
新發展格局下,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內容。當前,北京服務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超過五成,對總消費的貢獻率超過七成,成為引領首都消費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服務消費還存在較大擴容和提升的空間。要從供給端、需求端、政策端共同發力,推動服務消費擴容提質,促進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1 北京服務消費現狀及問題
隨著居民消費需求從“基本物質文化消費需要”向“美好生活消費需要”轉變,北京服務消費呈現以下幾個特征:從生存型到發展型,服務消費持續升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升級類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在總消費中的占比超過四成。從同質、單一到個性、多元,服務消費品質化特征顯著。專業化服務受到青睞,2008—2018年生活用品及服務領域實現收入年均增長8.3%,其中家政服務、婚慶服務、寵物服務均保持快速增長。從無到有,互聯網經濟開辟了服務消費新領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培育成長使得服務消費邊界不斷拓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明顯沖擊,而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服務消費逆勢增長, 對推動消費恢復、促進經濟穩定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1—5月,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收入同比增長13.2%,規模以上教育企業中,開展線上教學的企業收入增長29%。與此同時,北京市服務消費也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
1.1 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有待提升
當前,北京服務消費領域的供需矛盾仍然較為突出,服務供給尚未有效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消費需求。比如,文化旅游領域,相比于其他世界城市,北京缺乏集合多種消費業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聚集區。相比火熱的出境游,入境旅游人數呈下降趨勢,2019年接待入境游客376.9萬人次,同比減少5.9%,與倫敦、巴黎每年2000萬人次左右的入境旅客數量相距甚遠。教育領域,托育服務供給嚴重滯后,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托率在25%~55%,而北京僅為4%左右。國際教育市場供不應求,如海淀的建華實驗學校2018年每學期學費21000元,錄取率只有3%。
新型服務消費領域,服務消費的繁榮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和前沿技術的應用支撐,而北京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剛剛起步,VR/AR、遠程醫療、物聯網等場景技術成熟度普遍較低,還難以形成高質量的新服務供給。此外,基于互聯網的醫療、教育等服務還涉及個人信息隱私保護以及網絡安全等問題,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在“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對互聯網進行監測發現,20余款外賣、醫療和在線教育類移動應用存在涉嫌隱私不合規行為,消費者數據保護亟需加強。
1.2 居民服務消費潛力有待挖掘
服務消費多屬于發展和享受的范圍,中等收入群體不僅具有較強的消費意愿,也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因此是擴大服務消費、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2019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大約是6萬元,如果將4萬元到12萬元之間的人群劃為中等收入群體,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占常住人口的55.8%,與發達國家“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存在很大差距,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1975年美國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就已達到70%以上。
1.3 服務消費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受資本準入限制、競爭障礙等非市場因素影響,北京部分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尚未形成公平、有序、開放的服務供給體系,服務消費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2020年北京市服務行業發展環境評價報告》顯示,北京重點服務行業及服務貿易領域間的競爭壁壘差異較大,多數行業開放度低于OECD平均水平,其中,電信、影視、商業銀行、保險業的開放度明顯低于OECD平均水平和標桿經濟體。此外,資金、土地等相關配套政策不盡完善,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領域依然困難重重。比如,一些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熱情很高,但在供地問題上卻面臨著進入門檻高、“拿地難”和“用地貴”等問題。
2 國際經驗借鑒
發達國家在消費轉型升級過程中,服務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并最終實現對商品消費的超越。目前美國服務消費比重為69.1%,法國和日本服務消費比重也保持在58%以上。這些國家通過加大高品質服務供給、加快消費業態模式創新、優化市場發展環境等方式,持續擴大服務消費,對北京市促進服務消費擴容提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1 完善服務供給體系,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發達國家圍繞居民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消費需求,構建起多層次的服務供給體系。如在教育領域,新加坡為幼兒保育提供全面的學前課程,尤其注重“托”與“幼”之間的銜接與聯結,很多幼兒園實現了托幼一體化。如在養老領域,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務設施分類詳細,居住建筑包括各種層次的老人之家、租賃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銀發住宅等,服務設施包括日托中心、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在宅介護支援中心等,全面覆蓋了各類人群的養老需求。
2.2 加快消費業態和模式創新,助推服務消費升級
在數字經濟時代,發達國家紛紛加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美國早在2011年就開始探索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的技術創新,并逐漸應用于無人駕駛、醫療技術、教學與操作指南等領域,2017年美國在VR/AR行業的開支達到32億美元。歐盟聚焦網絡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及數字化教育等重點領域,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為數字消費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鼓勵各類主體參與服務供給,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發達國家通過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加大服務供給。以醫療健康領域為例,美國健康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很高,私立醫院占比高達85%,醫療服務覆蓋人群占到全國人口的58%。澳大利亞雖然實行全覆蓋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但通過實施商業醫療保險刺激計劃、鼓勵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聯合開展服務、降低準入門檻允許外國人在澳設立診所等方式,為私立醫院提供了公平的競爭環境。
2.4 提高居民收入,釋放服務消費需求潛力
發達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為居民服務消費迅速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積極推進農地改革,完善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在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擴大服務消費方面效果顯著。韓國通過20世紀70年代發起的“新農村運動”和80年代末期出臺的《最低工資法》,城鄉和不同階層收入差距顯著縮小,普通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
3 政策建議
服務消費是北京加快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供需循環暢通的重要抓手。要從供給端、需求端、政策端共同發力,推動服務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和數字化方向提檔升級,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3.1 從供給端發力,建立符合首都功能的高質量服務供給體系
一是促進商貿文旅跨界融合發展,打造面向國際的城市消費地標。加快文化休閑街區、藝術街區、劇場群等建設,推動重點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支持餐飲、商場、老字號等打造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發展集合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區。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業態,開發一批適應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線路、旅游演藝及創意旅游商品,持續優化入境旅游環境。
二是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供給短板,健全多元化供給機制。教育領域,增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加強中小學國際學校建設,不斷完善國際學校布局。加大中外合作辦學力度,提升職業院校、高校建設水平。進一步做大做強“留學北京”品牌,增強來華留學吸引力。醫療領域,支持設立國際研究型醫院或研發病床,鼓勵和引導國外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提供國際化的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養老領域,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行、助潔等便捷服務。
三是壯大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一方面,完善“互聯網+服務”對接平臺,加快在線教育、互聯網健康醫療、在線文娛、智慧旅游等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支持企業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聯動、上下游全鏈條一體發展。另一方面,加強新型服務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融合,積極開展消費服務領域人工智能應用,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增強新型服務消費技術支撐。同時要安全有序推進數據商用,探索數據流通規則制度,有效破除數據壁壘和“孤島”,提升消費信息數據共享商用水平。
3.2 從需求端發力,持續提升居民服務消費能力
一是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激發潛力。圍繞技能性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重點群體,深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努力形成“愿消費、能消費、敢消費”的新格局。
二是穩定就業促進增收。工資薪金收入是城鄉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收入來源,要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就業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聯動統籌,通過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提高就業待遇,提高體面就業、高質量就業比例,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工薪勞動者跨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三是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豐富和規范居民投資理財產品,引導投資者通過多元化理財增加財產性收入。鼓勵引導創新創業,支持企業采取合伙制或全員持股等方式經營,實現“工資+股權”的薪酬模式。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切實減輕居民稅負,持續增強消費能力。
3.3 從政策端發力,優化服務消費政策環境
一是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發揮“兩區”政策疊加優勢,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推進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服務、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金融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等重點領域開放力度。試點“備查制”改革,全面清理影響市場主體經營準入的各種隱性壁壘。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持續降低部分服務行業準入門檻。
二是強化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服務消費不同于有形產品消費,消費質量很難在消費前預知,因此完善服務業標準和規范更為重要。要加快服務業標準的制定修訂,推動建立優質服務標識管理制度。引導服務業企業完善服務標準,加強員工崗位技能培訓,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贏得市場、滿足需求。
三是健全財稅土地配套政策。通過PPP模式、社會領域產業企業專項債券、REITs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體育、養老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好健康、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結合城市功能優化和有機更新等統籌規劃,探索實施綜合用地模式,鼓勵工業、倉儲、批發市場等用地調整為托幼、小學、中學等教育設施和養老設施,并在用地供應價格上予以適當優惠。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2020首都發展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01).
36氪研究院.2020年中國城市5G發展指數報告[R].2020(07).
王微,王青,劉濤,等.消費性服務業新階段發展實踐與改革創新[J].中國發展出版社,2017(12).
北京市商務局.2020年北京市服務行業發展環境評價報告[EB/OL].http://www.beijing.gov.cn/ywdt/jiedu/zxjd/202009/t20200910_2057145.html.2020-09-10.
北京市統計局.服務性消費推動市場消費持續升級[N/OL].北京青年報,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9/10/content_336873.htm?div=-1.2019-09-10.
Promoting the Expans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ervice Consumption and Achieving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 Social Development
JIA Shuo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cycle of "production-distribution-circulation-consumption", consumption is the end and purpose. As a consumption-driven city, Beijing's service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50%, becoming the leading force lead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in the capital.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Beijing should strengthen the basic role of consump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e service consumption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vigorously build an 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 city, and inject new momentum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s economy.
Keywords: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service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