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琴
主持人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提出“學習”一詞。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荀子說:“學不可以已。”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些名言都詮釋了學習的可貴和重要。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平凡的一句話,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對于學習,你有怎樣的認識和理解?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集思廣益]
A.學習是一個貫穿一生、永無止境的過程。從牙牙學語到步入校園,少不了學習;從走入象牙塔到融入社會,缺不了學習。人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少年時,學習是為了考取好成績,實現理想;中年時,學習是為了充實精神,提升價值;老年時,學習是為了與時俱進,永葆活力。學無止境,學習讓生命綻放光芒。
B.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益精進的過程。學習不只是簡單模仿,更重要的是不斷積累與思考。學習藏在精湛的技藝和極致的追求中,張冬偉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顧秋亮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胡雙錢創造了35年加工的數十萬個飛機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這一個個“中國制造”的神話,哪一個不是通過反復學習締造的呢?
C.學習是一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過程。別林斯基曾說:“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只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學習難在堅持,貴在有恒。荀子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若大國工匠張冬偉、顧秋亮、胡雙錢等人不能在重復繁雜中持之以恒地摸索學習,他們怎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作品?若北斗人不能在枯燥的日子里堅持不懈地學習研究,北斗系統眾多衛星怎能織成一張“天網”服務全球?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更要沉下心來持之以恒地學習。
D.學習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品嘗到學習的苦。宋濂外出拜師求學,“足膚皸裂而不知”,幾十年如一日刻苦學習,努力充實自己;童第周上學時,天不亮就到路燈下讀外語,晚上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學習。沒有艱辛的學習,宋濂怎能成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童第周怎能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盡管學習過程中充滿艱辛,但那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老話是永遠不過時的。
E.學習是一件苦中有樂的事情。“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挨得了眼下學習的苦楚,方能品得明日碩果的甘甜。當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多年如一日地勤奮學習時,便已醞釀了未來事業的崇高;當屠呦呦埋頭翻閱古籍資料,泡在實驗室反復研究實驗時,便已在單調的苦學中嘗到了事業的甘甜。
[演講時刻]
揚學習之帆 逐未來之夢
海南省儋州市思源實驗學校? 陳保根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揚學習之帆,逐未來之夢”。
還記得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嗎?當5歲的方仲永提筆成詩時,人們無不感到驚奇。但這樣一個天才,最終卻“泯然眾人矣”,歸根結底是“不使學”的緣故。方仲永在學習的道路上成了一個反面例子。
還記得三國時的呂蒙嗎?呂蒙曾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不想讀書學習。后來,在孫權的勸說下,他開始學習。一段時間后,他與人議論談吐不凡,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這離不開他的刻苦勤學。呂蒙在學習的道路上做了一個好榜樣。
學習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正如歌德所說:“人不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的一切來造就自己。”杭州外賣小哥雷海為刻苦讀詩背詩13年,最終奪得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綻放出了生命的光芒,可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普通外賣小哥雷海為通過學習為自己的未來撐起了一片天,讓人們看到了學習的力量和價值。
學習是飛翔的羽翼,是奮斗征程中的助力器。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詹姆斯·阿爾特、查爾斯·賴斯和英國科學家邁克爾·霍頓,以表彰他們為抗擊血源性丙型肝炎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篤信,每一塊獎章上,都深深地烙印著“學習”二字。第三屆青橙獎獲得者共10人,這群青年科學家平均年齡不足32歲,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最會學習的人,也是最懂得學習重要性的人。
無數成功者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攀上成功的高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鍥而不舍的毅力、耐得住寂寞的心境和堅定不移的信心。
學習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怎能在吾輩手中丟失?人類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同學們,前行中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阻礙,而學習就是跨越阻礙最強有力的武器,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揚起風帆,向無盡的學海駛去,逐未來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