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山東華遠公路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061)
公路平面交叉口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公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位置,屬于交通流集散地,交通特性較復雜,且與單條道路交通流有明顯區別。根據外業調查資料可知,公路平面交叉口種類豐富,劃分依據也各有不同。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劃分依據包括平面交叉形式、公路數量、控制方式等,見表1。

表1 公路平面交叉口種類
(1)平交口線位不合理
平面交叉口線位是影響其通行安全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一方面,平面交叉口位置應與相鄰交通接入點之前由一定的距離,以減小車輛間速度差,保障駕駛人員反應時間足以駛進平面交叉口。另一方面,平面交叉口平縱線形組合不得干擾駕駛人員視距,以免影響行車安全。
(2)交叉口面積過大
如果公路交叉口面積過大,且沒有合理的設置渠化設施,容易造成交叉口內的車輛軌跡混亂,大大提高了車輛之間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同時,交叉口面積過大不利于行人過街,導致信號燈綠燈時間的浪費和交通混亂,尤其是在老人和兒童較多的路段,安全性堪憂。
(3)標志標線缺失或損壞
由于設計的疏忽或工程造價有限,我國部分平面交叉口內缺乏交通標志標線。或平交口雖然設置了交通標志標線,但隨著公路運營時間的增加,使得交通標志標線文字、圖像磨損,使得駕駛人員在平交口內行駛時無法收到指示,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4)信號燈設計不合理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信號控制燈的信號配時可能與各個方向交通量不適配,使得某一方向車輛擁堵嚴重,而其他方向無車輛通過,此時平面交叉口的信號燈無法充分發揮其調控功能。
不同項目的平面交叉口有其自身特性,在確定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措施時應當綜合考慮交通量大小、交通組成、工程造價等因素,并針對各方案開展技術性和經濟性對比,以確定效果做好、造價最低的安全改善措施,具體可從渠化、交通環境改善、信號控制、行人安全措施等方面開展。
渠化交通是公路平面交叉口設計的重要環節,即利用交通標志、導流線、交通島等措施來引導交通流,確保機動車、非機動車道之間的干擾程度最低,減少駕駛人員和行人的操作負擔,確保交通流的安全有序前行。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可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機動車道渠化。機動車道渠化涉及到進口車道和出口車道渠化等。進口車道渠化一般是進行車道拓寬,包括外加平行車道、壓縮中央分隔帶等措施;出口車道渠化應盡可能和上游各進口道同一相位流入交通量相匹配;第二,非機動車道渠化。在非機動車道上設置左轉專用車道的標志,可以保證非機動車跟隨機動車的左轉車流通過交叉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道路交通擁擠現象。同時還可以將停車線前移,能確保綠色信號燈亮時非機動車先駛進平交口,減小機非車輛在轉向時的沖突碰撞。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環境是影響交通安全的重要外在因素,改善交通環境可從路面和照明兩個方面著手。
(1)改善路面性能
路面摩擦系數、平整性、排水性等都會影響平交口的安全,比如路面設置溝槽來匯集平面交叉口內的積水,能減小水對車輛輪胎的潤滑作用,降低與路面潮濕有關的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公路路面普遍采用的改善方案包括整修不平整路面、路面開溝槽或采用開級配瀝青混合料、路面防滑處理等等。
(2)改善照明條件
照明條件影響著平面交叉口內車輛駕駛人員的視距和反應時間,是否設置路燈對夜間交通事故發生影響明顯。相關調查資料表明:照明良好的路段能降低30%的夜間事故,農村公路平面交叉口能降低28%~46%。因此,在設置公路平面交叉口的照明設施時,必須保證其照明亮度與均勻度滿足規范要求。同時,多車道渠化交叉口也需要設計照明裝置,以擴大照明范圍,避免出現視覺盲區。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信號控制主要有信號相位和信號配時兩方面。信號相位在設計時道不僅要考慮不同相位間的組合,還要確保各個相位之間能夠有序銜接,盡量保持不同相位在時間上連續性。如果左轉車輛多,宜選擇先左轉后直行的相序,如果直行車輛多,宜選擇先直行后左轉的相序。
直行信號相位和左轉信號相位不宜與另一方向的直行相位和左轉相位相接,同時左轉與直行軌跡長度不等的車道,應避免相位尾首過渡時段車輛在交叉口擁堵。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信號配時一般是采用經典的韋伯斯特信號模型。該方法是以車輛最小延誤時間為配時目標,并可以對周期長度進行優化。但是韋伯斯特信號模型受交叉口內的交通量干擾程度大,交通量過小時信號配時周期短,影響行車安全性,交通量過大時信號配時周期長,行車等候時間長,使得平面交叉口容易發生擁堵現象,通行效果差。平面交叉口內的車輛延誤時間D計算可參考下式
式中:qi為第i相交叉口單車延誤;di為第i相車輛到達率。
(1)人行道設置
公路平面交叉口通常位于山區或郊外,通常不設置人行道。但是,在人員較密集的區域還是應當設置人行道來限定人的活動范圍來減小車輛撞人事故。比如公路平面交叉口位于村鎮路段、城鄉結合位置、或平交口附近有商業點,可設計人行道,且人行道長度≥交叉口功能區長度。
(2)人行保護島
人行保護島可布置在平面交叉口規模較大或形狀不規則路段,以確保行人過街時能得到保護。
(1)安全改善評價指標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性影響因素較多,全部作為其安全評價指標是不現實的,應重視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忽略不計,才能平衡平交口安全評價工作量和評價成本。公路平交口安全性的主要評價指標分為客體因素和主體因素兩種,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公路平交口評價指標
(2)安全改善評價方法
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改善效果評價可采用層次分析法。該方法需要先將平面交叉口安全性分解成若干個指標(見表2),再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每個評價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并建立評價指標判斷矩陣。判斷矩陣受主觀因素影響大,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λmax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n為判斷矩陣階數;CI為一致性指標,當CI≤0.1,可認定判斷矩陣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在歸納公路平交口類型和常見問題基礎上,探討了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和改善效果,主要得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1)公路平面平交口類型豐富,主要存在線位不合理、交叉口面積過大、標志標線缺失或損壞、信號燈設計不合理等問題。(2)為了提高公路平交口安全性,可從渠化、交通環境改善、信號控制、行人安全措施等方面開展。(3)公路平交口安全性評價指標分為客體因素和主體因素兩種,評價時可采用層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