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許肖永,李強,胡定華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南京 210094)
石蠟(paraffin,PA)是一種理化性質穩定、儲熱密度較高的相變儲熱材料,在電子設備散熱[1-2]、工業余熱回收[3-4]、太陽能收集[5-6]及建筑保溫節能[7-8]等有儲熱需求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PA的熱導率只有0.1~0.3 W/(m·K),難以滿足高熱負荷下的快速儲熱需求。為改善PA的導熱性能,目前文獻已報道了通過翅片[9]、復合添加膨脹石墨[10](expanded graphite,EG)或泡沫金屬[11-12]及混合納米金屬顆粒[13]等方法來提高PA熱導率的方法。在這些導熱強化方法中,復合添加EG而形成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穩定性好、導熱性能優良、制備成本低廉,因此得到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14-22]。
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導熱性能對其在相變儲熱裝置中的應用非常重要,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為改善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導熱性能,施曙東[16]使用不同方法制備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表明制備方法對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有明顯影響。陳正浩[21]制備了不同EG質量分數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表明提高EG質量分數可以改善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導熱性能。徐眾等[23]制備PA-EG復合相變材料時使用了不同粒徑的EG,表明使用小粒徑EG制備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更大。目前,已報道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差異很大,較之純PA材料,這些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最小提升了約0.4%[15],而最大提升了約162倍[22]。
準確預測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對于儲熱系統的優化設計十分重要。Alzoubi等[24]基于Maxwell-Eucken方程預測了不同EG體積分數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孫文鴿等[25]假設了一種微米級尺度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顆粒,使用概率分散方法將這種顆粒分散在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并由此預測了不同EG質量分數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上述預測方法能夠較好反映EG質量分數對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的影響,并在一些相變儲熱裝置的設計過程中得到了應用[26-27]。然而,王文健[15]與Ren等[18]分別制備了EG質量分數均為10%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他們所測得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分別為0.392 W/(m·K)與3.776 W/(m·K),已難以通過上述預測模型進行解釋。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的實驗中采用EG的粒徑差異較大,而且制備方法也不相同。目前常見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制備方法有鋪層法[21]、攪拌法[10,17-19]和超聲振蕩法[14-15]等幾類。鋪層法是在容器內逐層鋪涂PA與EG,鋪涂完成后加熱混合物,使PA層在毛細力的作用下逐漸滲入EG層;攪拌法是將EG加入熔化的PA中連續攪拌,使得PA在攪拌過程中逐漸滲入EG;超聲振蕩法是在水浴加熱環境下使用超聲波將攪拌法制得的PA-EG混合物進一步混合均勻。這些制備方法的分散均勻性逐漸提高,但均無法實現完全均勻分散。從已報道文獻中,可以發現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受到了EG質量分數、EG粒徑和制備方法的綜合影響,而目前相關研究報道較少。
為準確預測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除了EG質量分數外,還需要綜合考慮EG粒徑與制備方法的影響。本文分析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微觀結構,構建了EG在PA中的完全均勻分散的單元體模型,通過對均勻分散單元體相變過程的數值模擬,分析了不同EG粒徑、不同EG質量分數單元體的等效熱導率,獲得了單元體的等效熱導率預測模型,并與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在此基礎上,通過與不同制備方法下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對比分析,提出了基于制備方法修正的PA-EG熱導率預測方法,并與已有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
天然石墨礦物通常為鱗片狀結構,通過化學插層、超聲氧化等方法可將天然石墨制成疏松多孔的可膨脹石墨[28],這種可膨脹石墨經加熱后膨脹形成了EG。復合添加在PA中后,這種EG在PA中伸展開來,表現為松散蠕蟲狀結構[29]并與PA結合緊密(圖1)。

圖1 PA-EG復合相變材料微觀結構Fig.1 Microstructure of PA-EG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A-EG復合相變材料可按EG質量分數分為三類:(1)當EG質量分數較小時(小于9%),EG易于均勻分散在PA中,使用常規方法制備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有較好的各向同性[30]。(2)提高EG質量分數(處于9%~20%間),EG間的PA減少,EG難以均勻分散,需要在常規方法的基礎上延長混合時間才能獲得各向同性較好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21]。(3)進一步提高EG質量分數(大于30%),此時PA全部被吸附在EG中,材料的各向異性明顯,EG分布不均勻[31]。Zhao等[29]的研究表明,EG質量分數為20%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仍有部分游離在EG外的PA,EG可以均勻分散。而EG質量分數為25%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游離在EG外的PA很少,EG分散不均勻。本文假設EG完全均勻分散在PA中,因此主要研究EG質量分數小于20%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
對于完全均勻分散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圖2(a)],可取單根膨脹石墨纖維的PA-EG單元體[圖2(b)]進行分析。該單元體中,lgra為EG特征尺寸,等于EG粒徑除以EG層數,以常見的80目(粒徑177 μm)、4層疊加的可膨脹石墨[32]為例,其特征尺寸lgra為44μm;ηV-gra為EG體積比,可通過式(1)由制備時添加EG的質量分數ηm-gra計算得到。

圖2 PA-EG微觀結構假設模型Fig.2 Assumption of PA-EGmicroscale structure


這種均勻分散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等效熱導率keff較純PA熱導率kpar的提升比不僅取決于EG的熱導率kgra,還與EG特征尺寸lgra及EG體積比ηV-gra相關,其等效熱導率提升比可表示為式(2)。

在上述PA-EG單元體模型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將進一步通過數值模擬的方式,分析PA-EG單元體模型熔化相變過程中等效熱導率與EG特征尺寸lgra及體積比ηV-gra的關系。


式中,k是熱導率,W/(m·K);T是溫度,K;q是輸入熱量功率,W;ρ是密度,kg/m3;Cp是比定壓熱容,kJ/(kg·K);t是時間,s;L是熔化潛熱,kJ/kg;f是熔化率(即液態PA占全部PA的質量分數)。
PA與EG間的接觸熱阻對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影響很大[34]。對于混合均勻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由于EG表面的多孔結構充分吸附了PA,這一接觸熱阻可以忽略不計[29]。因此設置PA-EG單元體中PA與EG間的接觸熱阻為0。
1.2.2 邊界條件與計算參數 設定PA-EG單元體的XY下底面為恒溫加熱邊界,加熱溫度為298 K;四周與XY上頂面為絕熱邊界條件,PA-EG單元體的初始溫度為258 K,加熱時間設定為10 s,材料物性見表1,所使用的PA熔點為258 K。

表1 材料物性Table 1 Materials properties

1.2.3 網格獨立性檢驗 以lgra為0.1 mm,ηV-gra為0.33%的模型[網格如圖3(a)]為例,進行網格獨立性驗證[圖3(b)],由于該數值模擬為非穩態過程,還驗證了不同時間步長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圖3(c)]。為保證計算誤差小于0.1%,所有PA-EG單元體的網格數量均大于3.5×105個,時間步長均設置為1 s。

圖3 PA-EG單元體網格獨立性檢驗Fig.3 Grid independence test of PA-EGunit
圖4為不同EG體積比與不同EG特征長度下PA-EG單元體中心截面的熔化率f。

圖4 PA-EG單元體熔化截面Fig.4 Melting section of PA-EGunits
圖5是不同ηV-gra及不同lgra的PA-EG單元體中PA熔化率的數值計算結果及其擬合[擬合結果如式(4)],這一計算結果表明,提高EG質量分數或降低EG特征長度,可以促進PA-EG單元體中的PA熔化。

圖5 PA-EG單元體計算結果及其擬合Fig.5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A-EGunits and their fitting

圖6是不同熱導率的純PA材料熔化率的計算結果及其擬合[擬合結果如式(5)],PA的熔化率正比于PA材料的熱導率。

圖6 不同熱導率純PA材料熔化率Fig.6 Melting rate of pure PA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通過式(5),式(4)轉化為理想分散的PA-EG單元體等效熱導率預測式(6)。


由于實際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EG分散不均勻,本文在完全均勻分散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等效熱導率預測模型[式(2)]基礎上引入分散系數α,并去除了近似為常數的EG熱導率[kgra=151 W/(m·K)],形成了實際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預測模型:

式(7)中α值取決于EG在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的分散均勻性,其取值區間為0~1。對于實際PA-EG復合相變材料,α可通過實驗結果與式(4)均勻分散模型預測結果的比較得到。圖7給出了已報道的不同制備方法下[10,14,17,19,21,35-36]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EG分散系數α,從圖7中可以看出EG的分散均勻性與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方法有較大關系,相同的制備方法下分散性通常較為相近,而不同制備方法的分散均勻性則有較大不同。分散均勻性越高的制備方法,相應的分散系數α也越高。對圖7中三種PA-EG復合相變材料制備方法,通過計算分散系數α的平均值給出了分散系數α的經驗取值[式(8)]。

圖7 PA-EG復合相變材料實驗結果推導分散系數α[10,14,17,19,21,35-36]Fig.7 Deduction of dispersion coefficientα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A-EG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10,14,17,19,21,35-36]

基于上述所獲得的預測模型與分散系數,本文將通過文獻中其他實驗結果進行比較來驗證模型的正確性。Wang等[22]通過預先壓縮強化EG結構并使PA加壓滲透至EG中的方法制備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通過SEM微觀結構分析,他們認為所獲得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實現了EG完全均勻分散,且所測得熱導率達到了20.6 W/(m·K)。通過本文式(6)預測得到該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理想熱導率為23.4 W/(m·K),預測誤差為13.6%,說明式(6)能夠較好預測具有EG均勻分散結構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
為進一步驗證常規制備方法的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預測模型,圖8給出了模型預測結果與已報道實驗結果的比較,其中王文健[15]與Ren等[18]分別使用超聲振蕩法與攪拌法制備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的最大誤差為15.1%,說明上述PA-EG復合相變材料熱導率預估方法可靠。

圖8 PA-EG復合相變材料實驗結果與計算結果對比[15,18]Fig.8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stimated results of PA-EG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15,18]
同時,預測模型很好地解釋了王文健[15]與Ren等[18]差異較大的實驗結果。前者制備PA-EG復合相變材料時所使用EG的lgra約為300μm(50目單層EG),遠大于后者所使用EG的lgra[約為44μm(80目4層EG)],因此前者制備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熱導率顯著低于后者。
(1)本文建立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理想模型等效熱導率的預測方法。對比已報道的實驗結果,這一預測方法的誤差為13.6%,說明建立的理想模型與PA-EG復合相變材料理想結構接近。

(3)通過對比已報道實驗結果,說明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制備方法與PA-EG復合相變材料中EG的分散均勻性聯系緊密,并給出了不同制備方法下分散系數α的經驗取值,形成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實際熱導率的預測方法。
(4)進一步對比其他已報道實驗結果,驗證了PA-EG復合相變材料實際熱導率預測方法的準確性,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的誤差小于15.1%,可用于指導PA-EG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與性能改進。
符號說明
kpar——簡化模型中PA熱導率,W/(m·K)
α——分散系數(EG纖維實際分散均勻性與理論均勻性之比)
ρ——材料密度,kg/m3
ρgra——EG密度,kg/m3
ρpar——PA密度,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