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泊辛,劉亞峰,鄭家琪,張解和
(皖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下簡稱“大創”項目)是本科生個人或團隊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準備、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和成果(學術)交流等工作[1]?!按髣摗表椖糠譃?類: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本研究基于對某高校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2015—2020年“大創”項目申報情況的統計,分析其對提升學生“雙創”能力的作用,為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總體看來,2015—2020年該校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大創”項目立項數量穩中有升,參與人數逐年增多(見表1)。
表1 2015—2020年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大創”項目立項情況
大三學生“大創”項目立項數最多,大一和大五學生一般不參與該活動(見表2)。
表2 2015—2020年不同年級學生“大創”項目立項情況(項)
不同學科的“大創”項目立項數呈波動性增高,以自然類學科為主,女生申請的項目立項數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3)。
表3 2015—2020年立項的“大創”項目學科和申請人性別分布
“大創”項目列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標準》后,立項數量逐年增加,項目組大多達到滿員。但部分學生參與項目帶有功利性,為了拿實踐學分或評優評先,在申報成功之后不認真開展項目實踐,實屬“掛名”成員,不實質性參與工作,難有成效。
近年來,該校報名參與創新訓練項目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很少有學生參加創業訓練項目,幾乎沒有學生參與創業實踐項目[2]。創業項目與創新項目相比,需要的知識結構更復雜,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從學校的部門職能來看,創新創業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屬于招生辦等部門;從管理體制來看,創業教育多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創新項目一邊倒、創業項目微乎其微的形勢。
高校教師一般重視個人教學和科研,對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重視,最終導致創新創業多停留在口頭和書面[3],大多數醫學院校將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為專業或公共選修課。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的持續性發展,對醫學院校教學實踐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培養基礎強、素質高、應用性強的綜合型醫學影像人才。但醫學院校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以我院為例,醫學影像專業教師大多在醫院一線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擔任指導教師或任課教師,因此創新創業課程教師多由行政人員擔任,傾向于講授具體理論,缺乏實踐演練。這不但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雙創”能力,還會導致學生不能深刻理解創新創業與多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也不能深刻理解創新創業在合作共贏中的重要性[4]。
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往往認為自己只需要熟練掌握臨床醫學和醫學影像學理論知識、具備影像診斷技能就可以了,忽略了創新創業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醫學生從入學之初就對醫療事業有強烈的職業歸屬感,他們長期以來接受的傳統就業理念以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等,使得今后發展的路線已經固定化[5]。另外,大多數父母希望子女在醫院工作,較少有家長支持孩子創業,因此醫學生往往會忽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近年來,醫學影像學飛速發展,影像診斷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并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據統計,10年來互聯網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了12.45%,說明互聯網已經是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新動力[6],“互聯網+”行動計劃已被提升到國家層面。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醫療”模式得到了迅速發展,互聯網的介入使整個醫療行業面臨著醫療資源重新分配、服務質量持續提升、醫療保障制度變革等新問題。因此,為適應醫學影像學飛速發展的趨勢,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應該盡早提升“雙創”能力,抓住信息時代的新機遇。
創新創業是當今社會解決就業問題的必要舉措[7]。隨著國內經濟的崛起,國家越來越重視培養具有“雙創”能力的人才,確立了加快國家創新發展的戰略目標,明確指出創新創業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戰略作用。因此,培養“雙創”人才是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提高人民富裕程度的戰略舉措。
大學生就業困難主要是因為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方式過于守舊,畢業生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國家醫療事業的發展需要具有較高科研和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在現階段能力培養是重中之重。高校應加強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聯系,提高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開展“大創”項目有利于培養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科研能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競爭力,緩解就業壓力。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開展課題匯報,及時進行反饋,避免出現學生缺乏自主性、課題完全照搬導師的研究或團隊成員參與申報后僅有一人實施、缺乏團隊精神等現象[8]。除鼓勵學生在開展項目過程中多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外,還應注重結題前的實踐過程,及時解決研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對不合格的項目終止資助等。
當前,醫學院校缺乏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近年來醫學影像學發展速度飛快,新概念新理論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不僅掌握醫學影像專業理論知識和前沿技術,還要加強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學校還應培養應用型導師,通過定期對校內教師進行創新創業培訓或聘請“就業創業指導師”等,提高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大創”項目對醫學院校教育具有引領作用,為提高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醫學院校應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明確培養高水平專業醫學人才是醫學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9]。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應不斷加強研究,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在今后的項目申報中,學??梢栽诖笠恍律蟹e極宣傳,提高他們對“大創”項目的了解程度;同時為大二、大三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研究平臺,針對已立項的項目提供幫助,保障其順利完成。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立項項目多為科學實驗,可以看出專業特色明顯,學??梢詾閷W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條件,訓練其細胞培養、分離、鑒定、標記等分子影像相關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及科研能力。體現專業特色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高??梢葬槍Σ煌詣e、不同愛好的學生,提供多元服務,滿足其自主創新需求。一項關于學生對“大創”項目的期待的調查顯示,較多學生希望從學校獲得相關制度和流程方面的培訓指導,從校外引入專業科技咨詢公司為自己提供支持[10]。
(1)政府: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高度重視創新創業,積極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大經費扶持力度,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完善創新創業體系,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有序發展。(2)醫學院校:應以《關于建設全民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的意見》為契機,依托現有平臺進行有效建設,如規范化建設孵化基地,鼓勵具有醫學特色的項目入駐等。此外,學校還應為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提供自主創業政策和資金支持,并通過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3)企業: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醫學院校應加強與當地醫院和醫藥企業等的合作,大力開展科研講座、舉辦創業大賽、創業實訓營等活動,建立良好的長效機制,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醫學院校大多采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但信息時代高等教育正在經歷調整,對于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來說,“大創”項目將理論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和“雙創”能力,成為具有系統性、綜合性思維能力的影像人才,提高今后從事臨床或科研工作的競爭力。早期接觸科研是解決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差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大創”項目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具有探究性的研究平臺。在開展項目過程中,學生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雙創”能力,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潮流和社會需要,為未來的事業帶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