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璇,蘇小燕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惠州 516025)
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實踐性較強,知識面也較廣。然而,傳統兒科護理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及運用,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師生交流互動少,無法滿足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等。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指的是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通過對多種學習模式、學習媒體和學習內容等進行有效混合,從而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1]。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2-4],調動了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成績,深受學生歡迎[5-6]。目前利用各種教學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較多,但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技術教育領域和教育教學技術方面,涉及醫學類教育的較少。超星學習通是新一代網絡教學App,能實現移動學習、互動教學、資源共享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本研究利用超星學習通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嘗試開展混合式教學,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兩個護理專科合班共222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拋硬幣法將2個合班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112人,對照組110人。兩組均為普通高考統一招生,在年齡、性別、高考分數、上學年平均成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使用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及授課教師均相同。
選取高職兒科護理學課程的“消化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和“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兩個章節作為教學內容,共14學時。這兩個章節內容多、難度大、課時少,適合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1.2.1 試驗組 采用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1)課前:①學生登錄學習通平臺查看課前任務,自學課件及本院教師原創的微課。②自學結束后,通過學習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前測驗,系統自動評分。③教師通過后臺查看學生課前觀看課件和視頻情況,并查看課前測驗了解學生自學情況,進行學情分析。④每位學生至少總結1個學習問題反饋至討論區。
(2)課中(每次課2學時):①課前1分鐘,學生通過學習通簽到。②溫故知新,復習上節課相關內容,引出本次課學習內容。③以臨床案例或情景導入,引出本次課學習任務。④理論講授,簡單梳理本次課重點知識,并根據課前學情分析講解重點、難點知識。⑤案例討論,學生分組進行案例討論,并將討論結果上傳至學習通,由教師課后評分,完成后隨機抽取1組講解案例,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確定最終答案。⑥情景模擬,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本次課相關情景,分組進行情景模擬,各組先自由演練,后隨機抽取1組進行表演。⑦課堂測試,學生通過學習通限時完成課中測驗,難度比課前測驗大,完成后系統自動評分,教師根據答題情況對疑難點進行講解。⑧評價總結,教師對學生討論、情景模擬及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而后通過提綱形式引導學生復述本次課要點,進行歸納總結。
(3)課后:學生利用平臺提供的案例庫、試題庫、臨床新知識新技術等資源進行知識拓展和自測,并在討論區交流疑難問題、分享好的學習經驗和方法。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1)課前:學生通過課本及教師提供的課件、微課等教學資源進行自學。(2)課中:以教師講解PPT為主,結束時布置練習思考題等。(3)課后:學生自行復習,遇到問題教師給予解答。
1.3.1 理論考試 考試內容為“消化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和“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章節,滿分100分,兩組試卷相同。
1.3.2 自主學習能力 使用中文版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7],評價教學前后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該量表共3個維度,即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共28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為1~5分,總分越高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6。
1.3.3 對教學的滿意度 自制調查表,包括5個維度(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授課),每個維度設置滿意、一般和不滿意3個選項。該調查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評估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
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理論考核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差異使用t檢驗,對教學的滿意度差異使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章節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教學后,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顯著高于教學前及對照組(P<0.05),而對照組教學前后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前后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教學前后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分)
組別n對照組110時間教學前教學后t值P值試驗組112教學前教學后t值P值自我管理能力38.31±2.88 38.85±3.05-1.342 0.181 38.61±2.66 39.54±3.42-2.246 0.026信息能力38.15±3.01 38.80±3.58 1.468 0.144 38.53±2.96 39.45±3.10-2.272 0.024學習合作能力24.59±2.09 24.61±1.90-0.068 0.946 24.44±2.30 26.40±2.79-5.747 0.000總分101.05±7.32 102.25±6.79-1.269 0.206 101.58±4.84 105.38±6.60-4.919 0.000
在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和教師授課5個方面,試驗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對教學的滿意度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章節理論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混合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課后自行內化知識,由于缺乏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后復習和做題時困難重重,學習效果差[8]。而混合式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考試成績方面有以下優勢:(1)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課后碎片化時間、根據自身學習能力和知識薄弱點有選擇性地反復多次學習平臺上的教學資源。(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案例討論、情景模擬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以及線上交流討論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教師課上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直接指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4)即時反饋。教師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線上測試及討論結果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難點講解。基于以上優勢,學生能夠牢固掌握重難點知識,提高理論考試成績[9-10]。
教學實施后,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P<0.05),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0.05),說明混合式教學可以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是傾聽者,教師是講授者,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常被忽略,導致離開了教師講解學生就不知道如何學習[11]。而混合式教學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以下優勢:(1)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學生在課前自由安排時間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和測驗,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這也讓學生更加自律[12]。(2)提高學生信息水平。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可以針對難點和熱點問題實時檢索,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案例討論和情景模擬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能力。(3)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在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節,教師與學生均可以在線上線下進行有效互動,學生共同完成案例討論和情景模擬等活動,合作與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在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和教師授課5個方面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現代學生喜歡動手實踐,厭惡照本宣科的理論講授[13]。本研究借助學習通平臺推送網絡教學資源,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通過本院教師原創的高質量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降低學生學習難度;通過豐富的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授課的滿意度。因此,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滿意度較高[14]。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有效傳遞,提高了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教學的滿意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本研究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以下幾方面問題:(1)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組織課堂活動的經驗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2)課前預習占用了學生較多時間,學習壓力較大,但課后復習效率明顯提高,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還需要收集相關材料,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教師、學生訪談及滿意度調查,深度挖掘混合式教學可提升的空間。(3)本研究所選擇的章節內容適合混合式教學,但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需要有選擇性地選取比較難突破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混合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