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南,劉 洋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檢驗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糖尿病是人體內血糖水平持續性增高而導致的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是目前我國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患病率高達12.3%,約有1.14億例人患病,居世界首位,并且呈逐年增長趨勢[1]。糖尿病具有發病率高、進展緩慢、致死致殘率高的特點,給患者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也給社會帶來嚴重的醫療負擔[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環障礙、足部壓力及神經性營養不良等因素造成的下肢動脈病變,是糖尿病晚期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發病率約為8.57%,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患者截肢[3]。糖尿病足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但主要認為與血糖、血脂代謝紊亂密切相關[4]。因此,早期診斷并判斷嚴重程度對糖尿病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是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的亞組分,與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體內的含硫氨基酸,是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預測因子;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能反映近期血糖水平,是臨床診斷和管理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重要手段[5-7]。本研究主要探討sdLDL-C、Hcy、HbA1c在糖尿病足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診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年齡40~65歲,平均(53.6±11.4)歲,其中男100例,女88例。納入標準:(1)均為初次診斷且未進行任何糖尿病治療;(2)符合《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8年版)》[8]的診斷標準;(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異常;(2)合并惡性腫瘤;(3)免疫系統疾病或有服用激素類藥物史;(4)嚴重感染、創傷等應激狀態。根據是否并發糖尿病足,將所有患者分為糖尿病足組50例,非糖尿病足組138例。糖尿病足的診斷根據《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8年版)》[8]中糖尿病足診治指南進行,并按照Wagner分級標準進行分級[9]。分級標準:0級,存在足部潰瘍的危險因素,但還未出現潰瘍;1級,表面出現潰瘍但無感染,突出表現是神經性潰瘍;2級,表面出現較深的潰瘍,合并軟組織炎但無感染;3級,深度感染,常常伴有膿腫或者骨組織病變;4級,腳趾、足跟、足背出現局限性壞疽;5級,全足壞疽。同期選擇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40~65歲,平均(52.3±12.1)歲,其中男54例,女46例。三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符合倫理學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空腹8 h以上,于第2天8點左右抽取靜脈血3 mL,靜置30 min,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檢。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sdLDL-C采用北京九強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配套試劑,參考區間為0.23~1.37 mmol/L;Hcy檢測采用深圳泰樂德醫療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參考區間為0~10 μmol/L;HbA1c采用美國伯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試劑,參考區間為3.80%~5.80%。所有檢測項目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室內質控均在控。

2.1三組研究對象sdLDL-C、Hcy、HbA1c水平比較 糖尿病足組sdLDL-C、Hcy、HbA1c水平較非糖尿病足組、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足組sdLDL-C、Hcy、HbA1c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sdLDL-C、Hcy、HbA1c水平比較
2.2sdLDL-C、Hcy、HbA1c對糖尿病足患者的診斷效能比較 根據ROC曲線分析顯示,聯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AUC)、靈敏度、特異度可達到0.932、90.2%、84.8%,較任何一項單獨檢測具有更高的診斷效能,見表2、圖1。

圖1 sdLDL-C、Hcy、HbA1c對糖尿病足患者診斷效能ROC曲線

表2 sdLDL-C、Hcy、HbA1c對糖尿病足患者的診斷效能比較
2.3不同Wagner分級患者sdLDL-C、Hcy、HbA1c水平比較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sdLDL-C、Hcy水平隨著Wagner分級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不同Wagner分級間患者sdLDL-C、Hcy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Wagner分級患者 sdLDL-C、Hcy、HbA1c水平比較
糖尿病可引起骨關節各級組織及足部皮膚損傷,嚴重者可發生壞疽。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中晚期慢性并發癥之一,治療較困難,是導致患者截肢最主要的原因[10]。糖尿病足的發生、進展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影響,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外周血管病變、感染等因素導致。因此,深入了解其發病機制,尋找防治靶點、積極干預治療意義重大。
研究表明,血脂水平的異常與糖尿病足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1]。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隨脂代謝異常,以高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為主要表現。sdLDL-C是強致病的膽固醇,在心腦血管疾病中明顯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血清學標志物。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sdLDL-C水平明顯升高,這說明sdLDL-C水平與糖尿病密切相關。這主要是因為sd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中顆粒較小而密度較大的一種,較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進入血液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清中SdlDL-C的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風險明顯相關[12]。動脈粥樣硬化又是糖尿病獨立而危險的因素之一。SdlDL-C體積較小,容易穿透動脈壁,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力較弱,而在血管內皮的黏附力則較強,從而更容易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13],這與糖尿病足的發生密切相關。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在蛋氨酸、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產生。Hcy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含量較低,但在心腦血管疾病中會明顯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很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將導致Hcy轉化的關鍵酶活性降低,導致代謝下降,進而引起體內Hcy水平升高。Hcy還可以誘發內皮功能紊亂,促進氧化應激反應和炎性反應,激活凝血途徑,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及血栓形成。Hcy與糖尿病足密切相關,其水平越高,糖尿病足的嚴重程度越高[14]。HbA1c能反映患者近3個月的血糖水平,與血糖水平控制較差密切相關,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危險因素[15]。持續的高血糖水平,導致糖基化終末產物增加,微循環缺氧、血流灌溉不足,可以誘發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糖尿病足等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sdLDL-C、Hcy、HbA1c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明顯升高,與糖尿病足病情密切相關。sdLDL-C、Hcy、HbA1c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可達到90.2%、84.8%,相比較單獨檢測而言都具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可達到理想水平。Wagner分級法是在1976年由Meggitt提出,由Wagner進一步推廣,將糖尿病足分為0~5級。Wagner分級是評估糖尿病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臨床應用廣泛。在糖尿病足患者中,sdLDL-C、Hcy隨著Wagner分級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各組間具有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1)Wagner分級越高,感染越嚴重,下肢靜脈血栓程度就越重,并發癥就較重;(2)Wagner分級越高,血糖控制的效果越差,全身營養狀況就越差,病程也就越長,下肢動脈病變程度就越重,導致糖尿病足的程度就越嚴重。而HbA1c水平在不同Wagner分級患者中無明顯差異。因此可以動態監測sdLDL-C、Hcy的水平,積極干預并控制糖尿病足,以防病情惡化。
綜述所述,sdLDL-C、Hcy、HbA1c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明顯升高,聯合檢測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診斷的準確度。sdLDL-C、Hcy與糖尿病足Wagner分級密切相關,積極干預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與預后。但本研究標本量偏少,可能存在偏頗,有待以后開展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以及納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齡對象的前瞻性設計,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