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金霞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水文地質隊,河北 邯鄲 056004)
為防止煤層底板突水事故發生,需對煤礦進行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目前評價底板突水的方法很多,如突水系數法、多源信息復合法、GIS與ANN 耦合技術法、脆弱性指數法等,由于以上方法需通過專門的勘探手段獲得,存在局限性,故選用“五圖—雙系數三級判別法”對煤層底板突水進行評價。
五圖—雙系數三級判別法是一種帶壓開采工作面評價技術。帶壓開采技術用于采煤工作面評價時涉及許多細致的工作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圍繞“五圖”、“雙系數”和“三級判別”來進行,如圖1 所示。

圖1“五圖雙系數三級判別法”流程Fig.1 Flowchart of"five-figure double-coefficient three-level discrimination"
“五圖”包括底板保護層破壞深度等值線圖(第一圖)、底板保護層厚度等值線圖(第二圖)、煤層底板上的水頭等值線圖(第三圖)、有效保護層厚度等值線圖(第四圖)、帶水壓開采評價圖(第五圖)。
“雙系數”為帶壓系數和突水系數,帶壓系數為《煤礦防治水細則》中T=P/M公式確定,評價臨界值取T=0.06 MPa/m,突水系數依據《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 中Tt=P/(M-Cp)公式計算,評價臨界值也取0.06 MPa/m。
“三級判別”的概念和意義是與雙系數配合用來判別突水與否,以及突水形式和突水量變化的3個指標,Ⅰ級是判別工作面必然發生直通式突水的指標;Ⅱ級是判別工作面發生非直通式突水可能性及其突水形式的指標;Ⅲ級是判別已被Ⅱ級判別定為突水的工作面其突水量變化狀況的指標。
現利用“五圖—雙系數三級判別法”對紫金煤礦15 號煤層進行突水危險性評價。
研究區西部二疊系上石盒子組、下石盒子組和山西組地層出露,東部大面積被第四系覆蓋。區內賦存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奧陶系上馬家溝組、峰峰組,石炭系本溪組、太原組,二疊系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三疊系劉家溝組,新近系,第四系。主要可采煤層為山西組6 號煤層和太原組15 號煤層。
研究區總體為單斜構造,地層走向東、傾向南,傾角5°~14°,共發現28 條正斷層,其中落差大于5 m 的斷層5 條,陷落柱13 個,區內無巖漿巖侵入,地質構造簡單。
研究區位于山西娘子關泉域巖溶地下水系統西北部徑流區,含水層由上至下劃分為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層,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石炭系砂巖夾灰巖裂隙含水層,奧陶系巖溶裂隙含水層。其中主要含水層為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石炭系太原組砂巖夾灰巖裂隙含水層,奧陶系巖溶裂隙含水層。
(1) 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山西組是主要的含煤地層,含水層以中- 粗粒砂巖為主,厚度0.5~48.14 m,平均厚度18.57 m。據BK2、ZK202號鉆孔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0.0013~0.0096 L/s·m,據簡易水文資料,多數鉆孔山西組地層泥漿消耗量較小,一般小于0.50 m3/h。表明該組地層裂隙一般不發育,個別地段雖然節理裂隙較發育,但多為干裂隙或被充填,含水層富水性弱。
(2) 石炭系太原組砂巖夾灰巖裂隙含水層。含水層巖性為中砂巖、細砂巖及灰巖,厚度4.75~48.14 m,平均厚度26.03 m。該含水層包括K2、K3、K4 三層灰巖,灰巖總厚度平均為7.52 m,裂隙、溶隙較發育多被充填。據BK2、ZK202 號鉆孔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0.0012~0.0027 L/s·m,含水層富水性弱。
(3) 奧陶系巖溶裂隙含水層。峰峰組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石灰巖、白云質灰巖,上馬家溝組含水層主要為石灰巖、花斑灰巖、白云質灰巖。據以往抽水資料知峰峰組與上馬家溝組富水性差異較大,峰峰組含水層單位涌水量0.000 1~0.002 2 L/s·m,富水性弱,上馬家溝組含水層單位涌水量0.001~0.201 6 L/s·m,富水性弱- 中等。研究區內奧灰水位標高為+748—+752 m,6 煤底板標高為-20—+680 m;15 煤底板標高為-120—+580 m。6、15號煤層均位于奧灰水位以下,屬帶壓開采。
采用研究區內以往施工的7 個鉆孔資料(表1),通過計算得出15 號煤層水頭壓力值3.73~6.36 MPa,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大(圖2);15 號煤層底板保護層厚度值71.13~104.81 m,由東中部向兩側逐漸增大(圖3);15 煤底板導水破壞帶深度為20.93~23.85 m,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大(圖4);15 號煤層底板有效保護層厚度一般為49.61~83.88 m,由中部向兩側逐漸增大(圖5)。

表1 15 號煤層底板突水相關數據統計Table 1 Relevant data statistics of water inrush from No.15 coal seam floor
依據帶壓系數T=P/M計算得出15 煤底板奧灰水帶壓系數0.036~0.072 MPa/m,依據“突水系數”Tt=P/(M-Cp)計算得出15 煤底板奧灰水突水系數0.044~0.098 MPa/m,研究區內帶壓系數和突水系數總體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大,如圖6、圖7 所示。

圖6 2 號煤層構造對比Fig.6 Structural comparison of No.2 coal seam

通過對破壞深度圖、保護層厚度圖、水頭分布圖、有效保護層圖綜合分析研究,結合帶壓系數圖及突水系數圖,再配合“三級判別”進行帶壓分區,如圖8 所示。

圖8 15 號煤層底板奧灰水突水危險性評價分區Fig.8 Ordovician limestone water inrush risk evaluation zone of No.15 coal seam floor
(1) 15 號煤層全井田帶壓。井田北部“雙系數”均小于0.06 MPa/m 的地段,屬于Ⅲ級評價的范疇,底板“有效保護層”阻抗水頭壓力的能力較強,正常情況下工作面發生非直通式突水的可能性極小。
(2) 在井田中北部,帶壓系數小于0.06 MPa/m,突水系數大于0.06 MPa/m 的地段,屬于Ⅱ級評價的范疇,發生突水的可能性小,但“有效保護層”阻抗水頭壓力的能力較低,增加了發生突水的可能性,同時遇斷裂構造時有發生突水的可能。
(3) 井田南部“雙系數”均大于0.06 MPa/m的地段,屬于Ⅰ級評價的范疇,“有效保護層”阻抗水頭壓力的能力低,在構造地段工作面必然發生直通式突水。在帶壓區的斷層周圍屬Ⅰ級評價的范疇。
Ⅰ級評價的區域,15 號煤層帶壓開采安全性較差。Ⅱ、Ⅲ級評價的區域,總體上15 號煤層帶壓開采安全性較高,但是在Ⅱ、Ⅲ級評價的區域內,應加強對各類斷裂構造的探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滿足帶壓開采的要求。
在紫金煤礦15 號煤層的突水預測分區中,全面考慮了導致15 號煤層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用五圖- 雙系數三級判別法進行了評價結果等級劃分。五圖采用煤礦開采中的基本地質圖件surfer 生成,直觀方便實用,預測分區結果也更符合煤礦實際水文地質條件。結果顯示,突水危險性較大的區域(Ⅰ級區) 分布在井田的南部,面積較大;井田中北部屬于突水危險性較小的區域(Ⅱ級區);井田北部屬于基本安全區(Ⅲ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