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秒98的成績排名第六,創造了歷史。就在這一天——2021年8月1日,他成為歷史上首位闖進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半決賽發槍前,蘇炳添用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手勢,引發網友的猜測與熱議,他自己解釋道,這個“一厘米”的手勢,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突破,讓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深感震撼——這哪里是進步一點點?這是巨大的進步!
就在蘇炳添取得突破的前一天,7月31日晚,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這是中國第二次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年度大會,也是中國在世界遺產保護領域承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會議。作為世界遺產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當中國再次成為大會東道國和主席國時,中國不僅僅申報、保護了眾多的世界遺產,還逐步建立起了融合、獨特的世界遺產價值認知。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提出了新的難題,在此背景下舉辦的遺產大會具有不尋常的意義。7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向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致賀信。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踐行新發展理念,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不斷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道,加強交流合作,推動文明對話,促進交流互鑒,支持世界遺產保護事業,共同守護好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現在世界上有1121項世界遺產,到未來會更多,每一項遺產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在故事當中我們都能夠找到自己,并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份。”在7月16日晚上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開幕式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黛麗·阿祖萊介紹道,2020年,世界游客數量下降了66%,世界遺產地平均損失了一半以上的收入,“但這就像我們組織所撰寫的面對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世界遺產的報告所說的,現在是一個振興和反彈的時候”。
這一次,為期16天的盛會,為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中國申報的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也順利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6處。
有人將蘇炳添同中國的世界遺產聯系到一起,認為兩者都具有“創造紀錄、突破難關、堅持不懈、尊重科學”的屬性。事實的確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在文物保護專項經費中支持世界文化遺產監測126個項目,共計6億元,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并有力地推動了世界遺產保護國際合作。“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后,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升至56處,是擁有世界遺產數前五名的國家中唯一來自亞洲的國家,也是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只要擁有進步的決心與方法,在任何領域都能取得突破,文化如此、體育如此,從社會發展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