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狄娜

重要抓手?每一個身在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必將成為教育信息化2.0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創造者。?
周一英語、周二數學、周三作文、周四編程、周五又是英語……這一份并不陌生的校外培訓課表,幾乎是千萬學生現狀的縮影。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各類培訓機構的宣傳也無孔不入,“課內不講課外講”“上課不講輔導講”的亂象頻生,催生出愈加嚴重的“教育焦慮”。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了貫徹落實《意見》,7月28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兩份文件對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以及指導各地做好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治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就《意見》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落實“雙減”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源頭治理,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減少參加校外培訓需求。對此,億聯資本合伙人、樂教樂學董事長鮑岳橋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實現國家提出的“優質、均衡、減負”,智慧教育的加持是重中之重。“有了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加持,可以更好地達到‘三減一高,即減輕學生、老師、家長的負擔,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需求?這就要求學校變革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深入研究“減什么”,多樣化探索“如何減”。在這一目標下,智慧教育作為重要抓手的力量愈加凸顯,每一個身在教育行業的從業者也必將成為教育信息化2.0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創造者。始終深耕這一領域的鮑岳橋,多年來走訪了70多個地級市,對各地智慧教育的發展知之甚深。他切身體會到,山東省淄博市在智慧教育中的發力是比較突出的:教育局重視對校長和教師的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并能對信息化產品進行甄選,始終堅持和教學相融合。“因此,大部分學校和老師,對于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都有濃厚的興趣。”
淄博市周村區第一中學的教師崔巖,很早就對“智慧教育”的概念熟稔于心。2015年左右他就接觸到了樂教樂學云平臺,2020年的暑假,他開始使用樂教樂學的“智慧筆”。通過暑期的學習與研討,在開學初期,周村一中的“數學‘MI模式紙筆方案”落定,“我們的方案歷時四年,從數學學科入手,通過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的方式利用‘紙筆系統促進、完善、提升我們的數學教學質量。”
在崔巖看來,“智慧筆”背后的兩大數據庫,對學生的精準學習和對教師的精準教學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同年級的教師,把設計、布置的作業上傳到平臺中保存下來,日積月累,我們的校本資源就形成了,對老師們下一輪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他說,“學生們則通過‘智慧筆,把建立學生錯題本這件事情交給了‘紙筆系統,讓技術為他們服務,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周村一中,生源非常一般。在校學生中,父母雙方有正式工作的家庭所占比率非常低,大約只有20%左右,30%的學生家庭教育出現缺失、失控的情況。“總的來說,我們學校(初一新生)的入口成績是比較差的。”但在“數學‘MI模式紙筆方案”實施之后,學校的成績非常亮眼,“在初一的四次大型考試中(區里組織的,一年四次,兩次期中,兩次期末),我們學校的初一數學成績都是第一。”
淄博市張店區第十二中學的教師王紅萍,曾經面對的情況和崔巖相差無幾。張店十二中是原張店湖田中學,地處湖田鎮(現湖田街道辦事處),學生以來自天南海北的外來務工子女居多,父母為生計奔波,無暇照看孩子的生活,更別說學習了;絕大多數孩子自由散漫,學習習慣亟待改進,因此,孩子們的成績可想而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于2020年9月接手的兩個畢業班的成績更是讓人擔憂。”王紅萍說。但智慧教育的推進讓她看到了曙光,不僅大大節約了批閱作業的時間,還避免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例如之前有一道題目,通過系統分析我得知一個班的得分率為79%。根據得分率,我進行了具體復習講解,恰巧此題在一模考試中進行了考察,此題該班級在一模考試中得分率為97.22%,僅一人出錯。”她非常感慨,“若不是樂教樂學的平臺統計到‘79%這一數據,此題我根據經驗會認為太簡單,不需要講,最終因學情把握不準確導致學生該會的知識沒會。”
而根據學生自己反饋的、非官方的中考數學成績所進行的不完全統計,王紅萍也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中考數學分數與初三接班時的數學分數,有65%左右的學生提高在15分以上。
《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推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特別是同一區域校際差異,對于減輕學業負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求通過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
對此,億聯資本合伙人、樂教樂學董事長鮑岳橋表示,“國家開始大力治理教育公平難題,這對全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化。”
在鮑岳橋看來,智慧教育對教育公平可以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要同時實現國家提出的“優質、均衡、減負”,如果沒有智慧教育的加持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老師實現精準教學,從“中醫式”轉變到“西醫式”教學,如果說原來因為區域差異,老師之間的教學水平有較大差距的話,那么,實施精準教學不僅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更可以降低教師經驗在教學中的權重,縮小差距。其次,智慧教育除了可以做到優質資源共享,還可以極大地幫助更有效地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第三,通過智慧教育,還可以讓教師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班級,提高凝聚力,提升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絕對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我們應該保障每個孩子都有實現他自己的潛力和享有創造他自己未來的權利。”鮑岳橋表示,理想中的智慧教育應該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發揮作用,以學生為中心,畫像出每個學生差異特點,再通過數據實現智適應成長,從“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內化—素養的提升”,來達到千人千面個性發展。“在技術層面上,這些年來很多公司,包括我們都有很好的嘗試,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關鍵還在如何能夠有效地開展大規模的實施。政府顯然起到主導作用,只要政府定好游戲規則,建立真正市場化的機制,企業把重心放在研究產品、做好服務上面,不斷在應用場景中迭代更新,相信我們離理想中的智慧教育和教育公平會越來越近。”鮑岳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