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希冉
關鍵詞:在校表現;平均學分績點;logistic回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2 — 0174 — 03
隨著高校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穩步擴大,選擇考研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考研熱”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并持續升溫??佳袑τ谠S多學子來說,是他們在高考之后的“第二次命運抉擇”,是他們在踏入職場前再次為自己打磨的利刃。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推進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變革的重大命題。“三全育人”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總稱。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強調了教育的本質屬性,契合了新時代全面發展型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激活了高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資源要素,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大學期間的教育對畢業生考研結果是否有影響,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衡量全程育人效果中亟待關注的問題。
本科生考研錄取率不高的一個原因在于:學生不能準確定位自己,在選擇報考院校時存在諸多的不合理性,忽視了自己大學期間的表現,片面地認為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和大學期間的表現并無太大關聯,只重視了考研備考階段的輔導與復習,而沒有把在校期間的客觀表現作為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參考,以致報考志愿偏高,無法實現考研夙愿。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究本科生在校表現與考研結果的關聯性,基于本科生考研的基本情況,通過文獻研究和已有數據,對已成功考取研究生的學生進行了數據分析,從微觀層面定量分析考研成功的影響因素,彌補已有文獻在考研成功影響因素研究方面的局限與不足?;凇叭恕备窬?,以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通過探討提高考研成功率的有效方法,為準備考研的學生了解畢業生考研具體情況并針對性選擇目標院校有指導意義。
本文以S大學工科類2020屆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應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將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本科畢業生所報考院校分成兩類:一類是“雙一流”院校;一類是非“雙一流”院校。本文主要是研究本科生在校表現是如何影響考研結果的,所以被解釋變量為考研結果。本研究的解釋變量為在校表現。本科生在校期間的表現涵蓋思想道德狀況、學業專業水平、文體創新能力等方面,可通過在校期間綜合素質測評成績來衡量。綜合素質測評著重測評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業成績、身心素質、人文素質、創新與實踐能力、日常行為等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理論素質、文體創新素質三大模塊。
因此解釋變量選擇將學生在校期間綜合素質測評中思想道德素質模塊的平均成績作為其思想道德素質得分,將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平均學分績點作為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理論素質得分,將學生在校期間綜合素質測評中文體創新素質模塊的平均成績作為其文體創新素質得分。由于英語為考研初試和復試考試科目之一,因此將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作為解釋變量之一。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并建立回歸模型對每個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深入地研究,最后得出在校表現與考研結果的關聯程度。
x1:思想道德素質得分;
x2:平均學分績點;
x3:文體創新素質得分;
x4:是否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如果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則x4=1,否則,x4=0;
y:是否成功考取“雙一流”院校,如果學生成功考取“雙一流”院校,則y=1,否則,y=0。
1.學生在校表現分析
S大學工科類學生在校期間綜合素質測評中思想道德素質模塊包括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場、思想品質、道德行為、誠實守信、法紀素養等方面應具有的符合新時代特征的基本品格,對學生的現實表現做出評價。此項得分由學生評議、班主任評議和加減分三部分組成。根據已有數據計算得出S大學工科類2020屆成功考研學生在校期間思想道德素質得分平均值為85.18,處于中等偏上得分,如表1所示。

表1:綜合素質測評三大模塊成績
專業理論素質模塊包括大學生對專業培養方案規定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水平,主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在專業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操作能力。此項用平均學分績點來衡量。成功考研學生平均學分績點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均為3.10。
文體創新素質模塊包括大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文化體育方面的特長、創造發明素養,以及參與學生組織、志愿服務等展現的社會工作能力、公益精神。此項得分平均值為85.07,處于中等偏上得分。
在大學英語六級方面,成功考研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人數占總人數的34.57%,未通過的人數占總人數的65.43%,具體如表2所示。

表2:英語六級通過情況
綜上,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在校表現總體是優秀的。
2.學生報考情況分析
在對學生報考情況分析中,在錄取類型上,成功考取專碩的學生較多,占總人數的66.49%。成功考取“雙一流”院校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4.04%。

表3:錄取類型及院校情況
由于被解釋變量為是否成功考取“雙一流”院校,是二分類變量,這里對上述樣本做logistic回歸。
模型的初始估計結果如下:

表4:初始回歸結果
由于β3和β4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需要對模型進行修正。
通過逐步回歸法,對變量進行選擇。
當用x1、x2、x3、x4作為回歸方程的解釋變量時,AIC的值為230.24,去掉x4回歸方程的AIC值為229.25, 再去掉x3回歸方程的AIC值為228.32。由于去掉變量x3和x4可以使AIC達到最小,因此去掉x3和x4后得到當前最優的回歸方程。
此時回歸結果為:

表5:最終回歸結果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所有參數通過了檢驗(α=0.05),此時的回歸模型為:

在logistic回歸中,被解釋變量是y=1的對數優勢比(log)。
回歸系數含義是當其他解釋變量不變時,一單位解釋變量的變化可引起的被解釋變量對數優勢比的變化(事件發生與不發生的概率之比的對數變化值)。如果p表示y=1的概率,則稱:ln(p/1-p)為logit(p)。即βi表示xi改變一個單位時,logit(p)的平均變化量。
由于對數優勢比解釋性差,對結果進行指數化:

表6:指數化結果
1.β1>0,說明學生成功考入“雙一流”院校的概率與思想道德素質得分正相關。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思想道德素質得分每增加1分,成功考入“雙一流”院校的發生比率將乘以1.056,比之前上升5.6%。
2.β2>0,說明學生成功考入“雙一流”院校的概率與平均學分績點正相關。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平均學分績點每增加1,成功考入“雙一流”院校的發生比率將乘以2.305,比之前上升130.5%。
因此,隨著思想道德素質得分和平均學分績點的增加,成功考入“雙一流”院校的發生比率將上升。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本科學生在校期間思想道德素質模塊得分和平均學分績點與其考研結果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素養是學生的核心素養。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創新發展的核心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價值訴求和本質要求。高校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育人環節始終,恪守德育為先,完善高?!傲⒌聵淙恕钡慕M織管理與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統領、凝聚和推動作用。
2.注重本科期間的學習。學生在重視考研復習的同時應同樣注重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在校期間基礎課程的學習成績能夠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并且許多課程之間相互關聯,對某一門課程的學習掌握情況極有可能會影響到考研初復試所涉及的課程內容。本科期間良好的學習基礎能夠體現一個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能力強,因此容易通過碩士研究生考試。
3.準確定位自己。本科學生在選擇報考學校之前,要把自己在校期間各方面的表現客觀地進行分析,從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專業素質與學習能力對自身準確定位,慎重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報考。同時,以往考研形勢與學生的考研數據,對準備考研的應屆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4.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指導。在對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指導時,必須把握針對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多樣性等原則,充分整合資源,豐富教育指導形式,根據年級、專業、學習狀態和個性特征的不同,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與技能貫穿學生本科階段的全過程。完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增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與生活,避免從眾心理,減少行動的盲目性,在考研中作出最優的選擇。
〔參 考 文 獻〕
〔1〕車如風,曾華,胡康秀,楊菲菲,張偉偉.成功考研學生群體特性視角下高??佳兄笇Чぷ餮芯俊睯〕.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379-383.
〔2〕苑英科.構建三大格局為主體的“三全育人”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20(10):9-10.
〔3〕鐘定國,劉選會,王璞.考研擇校影響因素探析〔J〕.高教論壇,2020,(03):109-113.
〔4〕李國昌,任笑良.成功考研大學生的群體性特征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145-148.
〔5〕王曉艷,鄒丹杰.大學生考研的動機分析及心理調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1):77-78.〔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