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晗 (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安徽 宣城 242300)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為實踐高質量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各地紛紛出臺水環境保護政策。市政排水管網作為城市保障線,對提升環境品質和運行效率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對N市某區域雨污水管網的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為今后城市市政排水管網優化提供參考。
N市地處山區,境內山川起伏,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約1426.9 mm。為制定針對性的市政排水管網優化策略,采用CCTV閉路電視系統對該市某區域展開排水管網普查工作。此次管網調查結果較為詳盡,留存了管道內照片、清淤前后的對比圖和影像資料,為后續的雨污水管網改造和企業納管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
CCTV檢測結果顯示,N市該區域25條市政道路排水管網存在結構性缺陷1684處,功能性缺陷463處。其中雨水管網結構性缺陷768處,功能性缺陷345處;污水管網結構性缺陷916處,功能性缺陷118處(圖1)。排水管網的結構性缺陷主要為支管暗接、變形、錯口、異物穿入、腐蝕、破裂、起伏、滲漏、脫節、接口材料脫落,功能性缺陷主要為沉積、殘墻壩根、浮渣、結垢、樹根、障礙物,其中變形缺陷占比46%,破裂缺陷占比25%,起伏缺陷占比10%,障礙物缺陷占比9%,沉積缺陷占比2%(圖2)。總體上,結構性缺陷數量上污水管網多于雨水管網,功能性缺陷數量上雨水管網多于污水管網。該區域雨水充沛,林木繁茂,雨水易將地面上的建筑垃圾、樹根等沖入排水管網中。

圖1 該區域雨污水管網缺陷類型

圖2 該區域雨污水管網缺陷分析
①管道變形、破裂、沉積缺陷較為嚴重,現有的排水管道不能滿足需求。該區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配套的管網設施存在滯后建設現象,部分路段只敷設雨水管或污水管,且存在雨污水管網錯混接的現象,需盡快推進管網建設和雨污管網錯混接點改造。
②部分管道管徑過小,不能滿足排水要求,且坡度設計不合理,容易造成沉積。現有排水管道多是配合城市路網拓展而敷設,順應場地地形變化,敷設在地勢較高道路上的部分管道埋深較小,導致沿線區域的雨污水無法排入管道中。
③排水管網缺乏有效貫通。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管道沒連通,導致污水無法順暢排出;不同排水區的排水管網缺乏有效貫通,部分排水口排入低洼的溝渠和湖體,對城市水體造成了污染。部分路段管道修建年代久遠,缺乏疏通管護,現狀地下管網設施資料不夠完整,延誤管道修復的工期。
根據管網缺陷分析結果和存在問題,針對結構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制定修復計劃。整體缺陷以開挖修復為主,局部缺陷以非開挖修復為主。
3.1.1 結構性缺陷
根據結構性缺陷的位置和嚴重程度快速開展修復工作。立即對管網中破裂、滲漏缺陷展開修復,防止路面坍塌;重點修復起伏、變形、錯口、脫節缺陷中的Ⅲ級、Ⅳ級缺陷,避免出現加重趨勢;提高管材選用標準,管道施工時接口處應加橡膠圈,防止接口處脫節,回填材料的壓實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嚴禁弱電管線直接從排水管道內穿過。
3.1.2 功能性缺陷
通過對管道功能性缺陷的分析,盡快疏通修復排水管網。針對沉積缺陷,應加強疏通、清洗、養護;對存在的異物、浮渣等,可采用高壓水射流清洗技術進行疏通、清洗;重點對殘墻壩根、障礙物、樹根缺陷中的Ⅲ級、Ⅳ級缺陷進行修復;對于樹根缺陷,應及時切除樹根修補裂縫。
應加強對前期設計的把控。因歷史遺留問題,沿路兩側分布大量電線桿,部分設計院未仔細踏勘現場,對現場情況的考慮不周,導致施工圖與施工現場存在出入、施工圖無法使用等后果。在新建、改建雨污水管網時,綜合考慮造價因素和現場施工安全,科學選用管道施工技術。由于山區城市坡度起伏較大,應及時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局部設計變更,實現分段施工、及時回填,將管道改造對交通運輸的影響降至最低。排水管網改造可與弱電管線改造同步進行,以減少土方回填、綠化及路面恢復的工程量,縮減成本。
①完善市政排水管網系統。局部新增污水主干管,提高污水管網的納污能力。新建雨污水管道時,統籌考慮管道坡度和管徑,與現狀排水管網做好銜接。注重對工程竣工圖紙的繪制,同時規范管道驗收交接程序,除進行閉水試驗外還應同步進行CCTV視頻檢測和影像資料留存。該區域在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未定期進行排水管網設施疏通工作,管道破損積淤嚴重,加重了城市內澇、污水溢流等現象。應建立雨污水管網定期普查機制,對轄區內的市政排水管網進行定期檢測和維修疏浚。
②進行管網錯混接點改造。園區內部分排水管網存在錯接、亂接等現象,應加快雨污水管網的分流。目前該區域排水管網管理體制較為混亂,分屬于不同部門管理,由于管理屬性及使用年限各不相同,為避免重復開挖的現象,應盡快制定統一的排水管網協調管理體制。在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試點綜合管廊建設。針對數量眾多且不易區分的井蓋、雨篦子等,可用不同的顏色或紋理進行區分,防止錯接,企業納管時指派專人進行指導。
③加快智慧管理平臺建設。針對N市該區域排水管網普查成果,繪制排水管網平面位置圖,將管道管徑、高程、材質及管道內錄像視頻進行收集歸檔,作為后期各項工程設計的參考資料。采用GIS、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和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對地下排水管網的日常監測、應急處置、科學管理、統計分析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