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正
摘要 林草產業是推動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彭陽縣發展林草產業的措施及成效進行總結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推進當地林草產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 林草產業;發展;探索;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3–0156–02
近年來,彭陽縣把“四個一”林草產業工程作為踐行“兩山”理論的大膽實踐、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的具體行動、調整產業結構的主要抓手,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上山入戶進梯田”的工作思路,通過試驗試種、試點示范、全面推廣,全縣篩選品種40個,累計種植“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四個一”林草產業約66 666.7 hm2,帶領農民種出了產業、種出了風景、種出了財富。
1 主要做法
1.1 注重頂層設計,一盤棋推進試驗示范工程
縣委、縣政府確立了“1231”、“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工作思路(推行“政府引導、企業引領、科技支撐、群眾參與”一種模式,堅持“加大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力度,擴大引種試驗成功品種種植規模”兩條途徑,強化“組織保障、資金保障、技術保障”三項保障,實現“四個一”林草產業促進山綠與民富雙贏的目標),與脫貧富民、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有機融合、整縣推進;推行“1+1”技術跟蹤指導服務模式,把31名林草專家和技術骨干一對一安排到示范園區,為林草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1]。
1.2 合理規劃布局,分區域選育推廣優質林草品種
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適地引種、分類推進的原則,宜樹則樹、宜苗則苗、宜花則花、宜草則草,分區域、分階段實施“四個一”試驗示范工程。依據地貌、土壤、降雨量、氣候、海拔等自然條件的不同,把縣域境內劃分為北部黃土丘陵區、中部河谷殘塬區和西南部土石質山區3個自然類型區,引進培育、篩選推廣適宜種植且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林果、苗木、花卉和牧草品種,在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率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調整林草產業結構,形成多產業、多樹種并存的良好局面,帶動生態旅游等關聯產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2]。
1.3 創新經營模式,多層次配套發展扶持政策
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不斷理順“四個一”林草產業規模化發展運行機制;統籌利用400 mm降雨量造林綠化工程、水保小流域綜合治理資金,扶持發展紅梅杏、花椒、蘋果、大果山楂等“四個一”林草產業,由自然資源、水務部門通過統一招標引進企業實施規模種植;給予基礎設施配套支持和苗木補貼,扶持企業自主經營,對于集中連片型種植的自主經營企業,結合水庫聯蓄聯調、鄉村道路建設,積極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同時,制定苗木補貼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擴大種植,實現規模化發展;利用整合資金解決整地栽植及苗木費用扶持村集體合作社及農戶庭院型經營,主要是全額扶持苗木、整地及樹膜費用;由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落實種植積極性較高的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地塊面積,統一采購發放苗木和樹膜,按照整地數量指導栽植,對驗收成活率超過85%的,當年兌現全部整地費用,成活率低于85%的第2年自籌苗木補栽達標后兌現全部整地費用。
2 取得成效
2.1 與脫貧富民融合,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果
把“四個一”林草產業作為脫貧富民的重要產業,扶持群眾積極發展庭院型果林、林下經濟和特色作物,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土地流轉、就近務工,為群眾增加經營性、財產性和工資性收入拓展了新渠道,帶動群眾穩定增收致富。
2.2 與鄉村振興融合,鞏固提升了生態治理成效
把“四個一”林草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借助林權制度改革,推行“林場+企業”“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林場+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林場和合作社投地、企業投錢、農戶投勞的方式,在國有林場、生態移民遷出區和農村撂荒地規模發展“四個一”林草產業,種出風景、種出產業、種出財富的同時,有效解決農村生態治理上的一些難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3]。
2.3 與全域旅游融合,鞏固提升了花海彭陽品牌
把“四個一”林草產業示范工程嵌入全域旅游規劃,在環線周圍發展林草產業,用林草、花卉裝飾旅游環線,相互輝映,互相融合,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區域性生態旅游風光。2018年以來,累計整合資金2 000萬元,實施了以“四個一”林草產業為主體的生態增景工程,在金雞坪梯田公園搭配種植觀賞果、彩葉樹種和觀賞草約666.67 hm2,在白陽鎮、王洼鎮旅游環線外梗種植波斯葵和蜀葵466.67 hm2,打造更富色彩的旅游風景。
3 存在問題
3.1 規劃體系不夠完善
第一,缺乏長遠的指導意見和規劃體系,從全縣整體看,“四個一”發展面廣、點散、品種雜,缺乏全縣“一盤棋”的整體性規劃;第二,缺乏主導產業品種,依然存在鄉鎮各自為政、盲目試種推廣的現象;第三,主管種不管銷,產業鏈條短,缺乏產品冷鏈貯藏技術和初深加工企業。
3.2 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第一,基礎設施配套跟不上企農發展需求。在水資源配套方面,水庫聯蓄聯調項目覆蓋面有限;在基礎道路配套方面,以砂礫路為主,容易損壞。第二,技術支撐薄弱,專家服務團隊力量薄弱,特別是縣本級、長期駐地技術人才短缺,整形修剪等撫育管理技術難題、病蟲鼠害防治難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4]。
3.3 富民效益不夠凸顯
第一,政府正面宣傳不到位、企業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不足,群眾持懷疑態度,發展林草產業內生動力不足;第二,鄉村引導力度不夠,群眾庭院種植隨意性較強,缺乏統一性、連片性;第三,前期對地塊氣候、市場需求等考察研判不足,所選種植地塊適宜性不足、種苗質量層次不一,致使部分示范基地、農戶自種品種掛果率不高、產品質量不優,市場前景堪憂。
4 對策建議
4.1 完善規劃體系,確保林草產業可持續發展
第一,將“四個一”林草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彭陽縣林草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和《彭陽縣林草產業發展五年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任務、布局、重點以及措施,保持政策延續性和長效性。第二,緊盯市場需求,立足縣情實際,選定2~3個市場前景好、適宜彭陽種植、品質優、競爭力強的主打品種,在全縣規模種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長效優勢產業。第三,以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為基礎,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和培育本土企業,建設冷鏈物流設施,發展林果產品初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
4.2 完善政策措施,確保林草產業發展多元化
第一,繼續實施“林草產業+”行動,將“四個一”林草產業與花園城市、鄉村振興、全域旅游、園區振興、脫貧富民、山水林田湖草修復等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構建現代化林草產業體系,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二,以富民增收為核心,出臺積極的支持政策,培育壯大林草產業龍頭企業,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引領、訂單收購、基地示范帶動、農戶自種參與的方式,靈活運用“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政府+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林場+企業+農戶”等多形式聯動模式,帶動村集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發展“四個一”林草產業,形成林草產業化聯合體,構建“產銷”一體化鏈條。第三,加大科學技術支撐,聘請更多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定期駐地服務,注重培育本土技術人才,爭取政府通過公益性崗位或政府補貼等激勵措施,推行技術托管方式,做到技術服務全覆蓋。
4.3 完善體制機制,確保林草產業發展高質量
第一,建立“四個一”林草產業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其納入地方經濟工作考核范疇,對“四個一”林草產業責任部門、鄉鎮進行考核,嚴格獎懲,倒逼推動落實。第二,建立“四個一”林草產業獎勵機制,對發展“四個一”林草產業成績突出、帶動效益明顯的企業、村集體、合作社以及農戶進行獎勵,激發內生動力。第三,建立技術培訓體系,組織高校、研究機構林草專家、部門及本土科技人才、企業技術人才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教習農戶栽植技術,帶動群眾自種增收。
參考文獻
[1] 劉裕.固原市“四個一”林草產業示范建設工程實施結果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9(4):130-131.
[2] 綠文.林草科技創新持續助力脫貧攻堅 建立各類林草科技扶貧示范基地1316個實施項目784個[J].國土綠化,2019 (11):7-8.
[3] 張建龍.全面提升林草科技工作水平 引領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J].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2019 (5):82-95.
[4] 寧攸涼.實現五大轉變,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N].中國自然資源報,2019-12-12(3).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