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兆文 孫蔚 張新
摘要 為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控技術水平,促進水稻農藥減量控害,通過在巢湖市中垾鎮開展碧護生態綜合技術在水稻上的應用試驗示范,驗證該技術對于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健株抗逆、減藥控害、增產提質的效果,以徽兩優280機插秧為研究材料,進行0.136%赤·吲乙·蕓苔播前拌種與生長期葉面噴施兩次試驗及調查的數據測定。田間結果表明,通過播前使用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水稻種子及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噴施,對健株抗逆、促進水稻生長、減量控害、豐產增效的綜合應用效果明顯。尤其是播種期加碧護拌種,在促進水稻的根系發達、分蘗增多、苗壯,后期功能葉延長,抗早衰及綜合抗逆性等方面作用顯著。碧護生態綜合技術減量控害(減量20%)技術與碧護生態綜合技術處理效果相當,建議大面積推廣應用。
關鍵詞 0.136%赤·吲乙·蕓苔;生態綜合;農藥減量控害;抗逆性
中圖分類號:S223.9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3–0190–03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品種為機插秧:徽兩優280,供試藥劑見表1。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塊在巢湖市中垾鎮建華行政村,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壤質地為湖泥田土,pH值6.5,肥力中等、均勻一致,排灌條件較好,上茬作物種植的是小麥。播種前深耕細耙、精細整地,每畝施入底肥為復合肥(18-10-13)40 kg。
1.3 試驗方法
栽培方式:中垾鎮建華行政村為機插秧,播種時間5月22日,移栽時間6月13日,種植品種徽兩優280。
試驗共設6種處理(表2),每個處理小區面積根據田塊實際情況設定(700~800 m2),隨機區組排列。
1.4 小區施藥處理方法
1.4.1 施藥時間 水稻育苗時拌種、水稻苗期、拔節期結合病蟲害的防治施藥。
1.4.2 施藥方法 施藥噴霧器械統一,葉面噴液量不少于450 L/hm2(碧護45 g/(hm2·次)、安融樂90 mL/(hm2·次)、融地美450 mL/(hm2·次)。
1.4.3 田間管理 各處理田間管理水平一致。
1.5 調查項目、方法
1.5.1 調查時期 苗期(用藥后第5天和第7天)、抽穗期、收獲期取樣調查測定水稻的相關農藝性狀。
1.5.2 農藝性狀及產量調查項目及方法 分別在用藥后第5天和第7天、抽穗期、收獲期觀察,每個處理取5個點,每個點取10株,調查不同處理之間秧苗的葉色、莖鮮重、有效分蘗數、畝穗數、穗粒數等相關生長性狀指標,測定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
1.5.3 抗逆性調查 生長期如遇災害性天氣,及時記載田間抗逆性及災后恢復情況表現,并用文字描述和照片評價產品效果。
1.5.4 病害抗性調查 以當地水稻主要發生病害為主,病害發生期間觀察調查抗病性與防治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秧苗素質調查
調查結果發現,施用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拌種的處理1、處理2中,水稻秧苗的生長狀態好于與之對照的不施用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3~處理6(表3)。0.136%赤·吲乙·蕓苔,可以調節秧苗的生長,增加秧苗的苗高、基部寬、根鮮重、根長及生物鮮重。因此,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生長調節劑能夠發揮對作物生長的調節與保護作用,且對水稻安全性較好。
2.2 水稻生長期農藝性狀調查
根據徽兩優280機插秧在分蘗期與抽穗破口期施用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與當地常規病蟲害防治,對水稻田間生長增效性調查的結果顯示,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可以調節作物的生長,增加有效分蘗數、根長、根重及生物鮮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水稻功能葉SPAD值的下降且能有效增加劍葉葉面積,與對照不加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的處理3~處理6相比,各項增加效果明顯(表4)。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1、處理2與不加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3~處理6之間相比較,防治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說明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對殺蟲殺菌劑藥效的發揮起到一定的輔助增效作用。
2.3 抗逆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于對照處理組,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組抗高溫熱害的效果明顯,且后期恢復好,說明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能夠明顯提高水稻的抗逆性(表5)。
2.4 水稻產量性狀的調查
試驗結果表明,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比常規處理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結實率均有明顯的優勢,說明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處理水稻后能夠增加水稻的產量性狀,同時,碧護生態綜合技術減量控害(減量20%)與碧護生態綜合技術處理效果相當(表6)。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碧護生態綜合技術健株抗逆優質高產試驗示范,通過減量(減量20%)控害處理,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與不減量效果相當,防治效果比常規處理明顯,且每公頃農藥使用量減少。同時,碧護生態綜合技術健株抗逆優質高產試驗示范方案對水稻的生長安全性較高,能夠增加水稻的抗逆性[1]。與常規方案相比,投入成本上有所增加,但產量和收益比常規方案增加,并能減少農藥的用藥次數。綜上所述,碧護生態綜合技術在水稻上的效果明顯,對水稻生產中的健株抗逆、減量控害、增產提質效果明顯,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2]。
參考文獻
[1] 李光胤.“碧護”綜合生態技術在水稻種植中顯高效[J].現代農業,2017(12):22-24.
[2] 汪洋,趙歡.“碧護”綜合生態技術在水稻種植中顯高效[J].中國農資,2013(4):25.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