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弟 沈蘇軍 王毅 婁鈞冀 琚凱霖 黃旭波 高美蓉 黃城開
摘要 浙江紅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中國特有珍貴油茶和茶花樹種,國內外曾引種。浙江紅山茶蘊藏著許多抗性基因和優良品質基因,是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育種和品種改良的重要基因源。利用青田縣開發油茶資源的有利條件,對青田縣紅花油茶資源現狀進行調研,并探析當前資源開發與改造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使青田縣紅花油茶資源得到充分的改造提升,促進林農增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關鍵詞 浙江紅山茶;紅花油茶;資源開發;改造提升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3–0188–02
浙江紅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屬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是食用、藥用、觀賞、綠化價值較高的山茶優良品種[1]。因最早發現于浙江,故又有浙江紅花油茶之稱[2],浙江紅花油茶也是我國特有樹種,適生于中亞熱帶中高海拔地區的氣候,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和福建北部海拔600~1 300 m的山地[3-4]。一般喜生長在海拔600~1 000 m的溫暖濕潤地區,生長要求夏季溫涼,冬季不甚寒冷,氣溫變率小,水濕條件好等氣象條件。
浙江紅花油茶枝繁葉茂,花紅似火,果實碩大,樹姿豐滿,優雅端莊,集觀賞、藥用及油用為一身,油脂中含不飽和脂肪酸90%,并富含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以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其質量超過西方的橄欖油[5],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補提神、驅蟲健胃的功能,具有極高的應用開發價值。
青田縣是浙江紅花油茶的發源地及主要分布區,全縣有1 200 hm2浙江紅花油茶林,其中主要分布在大垟山林場純林55 hm2,石門洞林場純林60 hm2,八面湖林場純林50 hm2,峰山林場純林27 hm2,季宅鄉下莊村純林50 hm2,阜山鄉龍隱村純林130 hm2,仁宮鄉紅花村、小奕村純林230 hm2,舒橋鄉蔡坑村純林20 hm2,貴岙鄉大雙坑村純林22 hm2,北山鎮肖山村純林35 hm2,船寮鎮箬寮村純林60 hm2,巨浦鄉徐山村純林27 hm2,黃垟鄉底項村純林133 hm2,萬山鄉烏泥塘村純林10 hm2。雖然近年來對浙江紅花油茶的多用途開發利用的研究比較多,但青田縣的浙江紅花油茶資源開發、改造提升卻仍停滯不前,僅徘徊在現有林地的培育管護上,加工落后,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本地浙江紅花油茶資源[6](圖1)。
1 浙江紅花油茶當前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從目前情況看,國外大多數關于山茶屬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和收集重點以觀賞為主,在育種上也緊緊圍繞觀賞目標進行長期選育,在觀賞種質保存和創新育種方面大大領先于我國。但以油用為目標的研究在國外很少涉及,在我國主要由一些從事油茶研究的科研單位結合科研項目進行收集保存,雖然保存了一定的數量,但在規模上均不大,且比較分散,管理水平和保存技術水平也不高,而且近10 a來破壞嚴重,種資源大量流失[7~9]。
浙江紅花油茶長期以來以野生或實生繁殖為主,雖然個別單株和少片林分產量尚可,但大面積產量不高;在初步調查過程中發現有的單株鮮果產量超過50 kg,但大部分單株結果很少;對浙江紅花油茶的研究除個別單位對其油脂成份、觀賞價值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對它的基本生物學、遺傳育種、栽培技術和果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尚處于空白,良種選育工作近年才正式開始,目前還未育成高產優質或觀賞用的新品種。近年由于園林綠化需要,有較大面積被采挖,原有林分受到一定破壞。總之,浙江紅花油茶還沒有進行系統的良種選育工作,單株間差異很大,育種的潛力大,是一個有很大發展前途的經濟樹種。
2 青田縣改造提升浙江紅花油茶的有利條件
青田縣地勢由西北、西南向東南傾斜,1 000 m以上的山峰有八面湖、金雞山、山炮嶺、大風坳、東坑湖等共217座山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400~600 m的丘陵低山區年平均氣溫15℃~16℃;800 m以上的山區年平均氣溫14℃以下,滿足浙江紅花油茶的生長條件。青田縣相關林場和鄉鎮栽植的浙江紅花油茶都在海拔700~1 000 m,現有經營浙江紅花油茶面積2 000 hm2,其中已經開發的浙江紅花油茶林近800 hm2,可年產鮮果75.2萬kg,平均產量僅為940 kg/hm2,仍有較大的提升和利用發展空間。
青田縣現有經營的2 000 hm2浙江紅花油茶林面積,自20世紀60年代起,已培育管護多年,有開發利用、改造提升的基礎。近年來,青田縣又通過省級項目建造20 hm2浙江紅花油茶試驗林,并培育新造浙江紅花油茶良種基地800 hm2。此外,青田縣是浙江省的油茶主產區之一,素有“浙南油庫”之稱,也有傳統的油茶加工、副產品利用企業,近年來也涌現了不少利用新技術的加工企業,對浙江紅花油茶的開發利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 青田縣的浙江紅花油茶資源開發利用和改造提升存在的問題
青田縣人民政府及林業局對該縣的浙江紅花油茶資源的利用價值還缺乏深度的認識,雖已有所意識,但沒有深入研究、探討、規劃、改造及提升。在2009年之前,青田縣油茶產業仍屬粗放管理的狀態,自2009年青田縣人民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大力推動了青田油茶產業的發展,但是針對的主要是普通白花油茶,沒有對浙江紅花油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和建議。
青田縣雖有2 000 hm2浙江紅花油茶林面積,但真正有產出的才800 hm2,只占總數的40%,利用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現有的浙江紅花油茶林除原生林外,均為20世紀60~70年代種植,部分面積經歷過長時間的失管,其次產量表現不佳,且有年份上的差異,使管理者感覺風險較大。再者,紅花油茶從種苗到盛果一般需要8~10 a,產效周期長,見效慢,難以吸引規模化的經營者。
現有浙江紅花油茶林(人工栽培)所栽浙江紅花油茶多為實生苗,個體之間差異大。到目前為止,浙江紅花油茶尚未有通過審定或鑒定的、種性穩定、產量高的品種(系),這對于推廣浙江紅花油茶存在較大的限制。
4 關于青田縣的浙江紅花油茶資源開發利用和改造提升的幾點建議
政府部門和林場應提高對浙江紅花油茶資源開發利用價值的認識,對浙江紅花油茶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引起重視,并對浙江紅花油茶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給予政策、資金上的必要扶持,引導林農規模化種植管理浙江紅花油茶林、提高林農開發利用浙江紅花油茶資源的積極性。
對浙江紅花油茶進行優良單株選擇,其中要突出兩種優良單株。高產單株選擇:優良單株進入盛產期后每平方米樹冠產果在2 kg以上的高產單株;高油酸單株選擇:優良單株毛油的油酸含量在82%以上[10]。通過對浙江紅花油茶產區投產林進行全面地調查和群眾踏訪,從中選擇出一批連年產量及品質優良的單株,采集接穗進行無性繁殖,并集中進行正規的無性系測定試驗,通過試驗選擇出無性后代表現優良的無性系[11]。對初選的優良無性系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從中選出適應性廣、抗性強的優良無性系或品種。引進芽苗砧嫁接育苗等育苗新技術,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培育優良種苗[12]。
建設浙江紅花油茶高效栽培試驗示范林。通過芽苗砧嫁接,一年生壯苗室內嫁接,二年生苗圃地埋土保濕嫁接,多年生苗保濕遮蔭多頭嫁接等項技術,實現浙江紅花油茶優良品種苗木的規模化培育,建成浙江紅花油茶良種苗木的培育中心[13]。分別用普通油茶或浙江紅花油茶作砧木嫁接浙江紅花油茶優良單株,繁殖成無性系苗木,按無性系測定林要求建立浙江紅花油茶試驗示范林[14-15]。
協調扶持相關加工企業,做好紅花油茶籽及副產品(茶蒲、茶籽殼、茶籽餅)的深度開發利用,提高紅花油茶系列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并將得益部分讓利于林農,從而提高林農種植紅花油茶的經濟效益。
拓寬浙江紅花油茶的利用途徑,可借鑒章旦紅羅山桃花節的成功經驗,在紅花油茶花季開發大垟山區的旅游資源,舉辦“紅花”節,使之與紅花油茶相得益彰。與農家樂、生態雞養殖等項目相結合,逐步做成大垟山林場的“名片”、“品牌”,促進大垟山林場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裘寶林.浙江植物志[M].第四卷.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89.
[2] 林協.紅山茶浙江[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5(5):46-47.
[3] 張宏達.山茶屬植物的系統研究[M].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1-180.
[4] 吳若菁.浙江紅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的核型分析[J].福建林學院學報,1983(1):20-26.
[5] 楊軍,邱日紅,趙文進,等.浙江紅花油茶種質資源及開發利用[J].現代園藝, 2012(9):12-13.
[6] 周文才,肖相元,沈敬理,等.浙江紅花油茶種質資源述評及育種策略[J].南方林業科學,2019,47(6):24-28.
[7] 黎先勝,黃光文.湖南油茶產業化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10(5): 47-50.
[8] 林油汀.羅源縣油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青海農林科技,2011(2):80-83.
[9] 周成強,卿付均.宜賓油茶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四川林業科技,2018(6): 148-151.
[10] 關玉梅.浙江紅山茶觀賞性狀優良單株的選擇及光合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
[11] 高長寶.不同基質對浙江紅山茶扦插繁殖的影響[J].中國林副特產,2012(2):40 -41.
[12] 韓桂蓮.浙江紅花油茶人工繁育技術的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13(1):128-133.
[13] 張平安.浙江紅花油茶高接換冠技術[J].浙江林業,2012(9):24-25.
[14] 李田,徐小強,溫強,等.浙江紅花油茶芽苗砧選擇及嫁接成效分析[J].南方林業科學,2018,46(4):1-5,50.
[15] 張平安,陳雄弟,溫玲榮,等.浙江紅花油茶高接換冠成活率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25):38-42.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