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水芹
【摘 要】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我國的幼兒教育改革勢如破竹,區域活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各地的幼兒園大量開展了區域活動。但是目前國內區域活動的開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幼兒園,這些幼兒園經費充足,師資力量強,家長素質高,班額小,空間大,適于開展區域活動。而在我們山區,由于經費不足,班額過大,空間相對狹小,再加上家長的觀念比較落后,要開展區域活動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怎么才能利用現有的條件在鄉村幼兒園開展好區域活動呢,下面就談談我們幼兒園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區域活動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關鍵詞】鄉村幼兒園;區域活動;資源開發
首先什么是區域活動,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為什么要開展區域活動呢?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互相交流,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鍛煉了幼兒動手操作、主動參與、好奇好問的能力,同時也增強幼兒的表現力和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其次在經費不足的條件下我們怎樣開展區域活動呢?
俗話說巧婦難為米之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幼兒玩具、用具、學具豐富多彩,琳瑯滿目。但是我們鄉村幼兒園經費有限,買不起太多的玩具。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所以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就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利用地理環境和先天條件來想方設法地為孩子們創造條件。
在全園教師齊心協力地實踐和探索中我們發現利用鄉土資源來開展我園的區域活動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那么怎樣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區域活動呢?
一、鄉土材料的收集
一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展現自己的收集品,并通過相互交流、研討,擴展活動思路,明確收集范圍與收集的多種途徑。既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分類。我們根據當地農村特色,把鄉土材料分成:幼苗種子類、花果蔬菜類、沙石類、木頭、竹子、民間勞動工具類、體育活動類和其他廢舊用品類,為開展農村幼兒園特色區域活動奠定物質基礎。
二是拓展收集途徑,發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收集活動。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收集各種材料對孩子進行區域活動的重要價值,讓他們真正了解各種物品的再造功能與作用。同時,讓家長欣賞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以激發家長的積極性。在親子活動中,讓家長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開展各類創作活動,我們組織了六一親子風鈴制作和元旦親子燈籠制作展。大大地激發了家長共同參與幼兒園活動的興趣。
二、根據材料的情況設置適宜的區域
適宜的材料能引發幼兒活動,我們根據收集到的材料、利用現有的場所結合幼兒的需求設置了種植區、輪胎竹梯區、鉆爬舉重區、石磨、榨榨面(農家小院、本土特色)、超市、餐廳、木趣、竹趣、車趣、益智區、美工區。
三、鄉土材料的投放
設置好區域后,我們就將分類整理的材料進行分批投放。區域活動是幼兒在區域環境中通過與材料互動實現自我發展的活動,材料的提供為幼兒和知識之間搭起了橋梁。我們秉承家園齊動手、就近取材、廢物利用的原則,突出地方特色,利用鄉土資源,為區域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也為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兒教育創造了條件。我們發動老師、家長、熱心人士收集到許多木料,請師傅加工打磨制作成各種形狀的木塊、木條、木板投放到木趣區。找來竹子做成竹棍、筆筒投放到竹趣區,收集十多個石磨投放到小磨坊,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榨榨面引入到農家小院中。還做了不少梅花樁、獨木橋、竹梯投放到體能活動區。發動家長做用木箱、紙箱、木板、輪子做了各式各樣的車子。我們充分挖掘、利用鄉土資源,為幼兒創設探索、實踐、創造的自主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滿足了農村幼兒區域活動的需要。
材料既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又是孩子與知識之間的橋梁,更是誘發孩子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的媒介。我們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層次性、探究性,使每個孩子獲得成功和自信,進而樂于創造。
(1)材料投放的多用性,一物多用。
(2)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先易后難。
(3)材料投放的探究性,鼓勵大膽嘗試。
四、活動的觀察和支持
幼兒在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時,教師作為一個觀察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像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五、材料的收拾和整理
材料的收拾和整理是大多數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之初的一個難題,我們也面臨過這樣的難題,后來老師們就將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拍攝成照片,貼在固定的地方,孩子們照著整理,這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總之,我們以區域活動內容、空間的設置與游戲材料的投放為切入點,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多渠道獲得材料,教師通過觀察和支持游戲,從孩子的操作中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考,在觀察、反思整個區域活動的基礎上,讓幼兒在相互學習、互相展示中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方法、結果來促進自我意識的升華、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發展、個性的張揚,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兒教育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