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要 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農業生產的推動和助力。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只有合理利用水資源,才能逐步擴大農業生產力,實現農業的穩定發展。而在農業化灌溉中,滴灌技術成為了主要的生產應用模式。由于當前我國的農業用水利用率比較低,尤其是像蔬菜大棚這種用水量需求較大的農業生產中,傳統的灌溉方式在形式上較為落后,不能滿足現代化的生產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強化滴灌技術的應用,解決我國水資源匱乏和浪費的問題,迎合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 滴灌技術;農業生產;誤區
中圖分類號:S27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3–0193–02
滴灌技術是農業生產中一種全新的灌溉方式,主要特點是對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和傳統灌溉方式相比,滴灌技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蔬菜大棚對水資源的需求問題,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棚內雜草的生長,改善蔬菜的生存環境,降低農業生產的一系列成本,提升整體的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增加農戶的收入。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上,滴灌技術是迄今為止最節水的農業灌溉技術之一,主要是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水進行過濾之后連接上滴灌帶或者滴頭,然后將水以水滴的形式,均勻緩慢地滴入到蔬菜根部的一定距離處,形成一種固定的灌水方法。滴灌技術不管是在特點上和還是在系統組成上都和其它灌水方式有很大的區別。現階段,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還存在明顯的誤區和不足,需要加以探討和研究,尋找科學、合理的滴灌技術運用方式,提升大棚蔬菜生產的綜合效益,節約成本、增加收入,推動農戶個體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以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和劣勢入手,結合實際情況展開闡述,針對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應用中的誤區進行探討。
1 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
1.1 節約生產資源省時省力
滴灌技術是全管道輸水模式,在農作物局部進行微量的滴水灌溉,讓農作物可以充分地接觸到水分,避免出現水資源滲漏或者浪費的情況。同時,在作物需要水分時可以及時滿足,降低外圍水的消耗和損失,很大程度上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另外,灌溉技術還可以用在對作物的肥料實施上,可以把肥料和水進行融合,在滴灌注入的同時把養分也同樣輸送給作物,讓肥料養分均勻地實施到農作物的根系層,實現肥、水同步,不僅可以提高肥料的使用率,而且能保障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進而更好地生長。同時,在滴灌技術的實施上,主要作用面積是小范圍內的,可以很好地實現局部控制,保障肥、水的有機利用,節省肥料成本。對于蔬菜大棚來說,滴灌技術的應用可以及時給作物補充其需要的微量生長元素,降低浪費。大棚內整體的工作開展只需要控制好滴灌系統的閥門,為農業生產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勞動力成本也隨之降低[1]。
1.2 對棚內溫度和濕度的有效控制
在傳統的蔬菜大棚作物生產方面,主要采取溝灌技術,不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還要實施一次性的大面積灌水,導致非根莖部分或根莖層都大量接觸水份,地表濕潤時間過長,造成大棚內溫度快速下降,回升緩慢,而且水分長時間蒸發,棚內濕度嚴重過高,會引發蔬菜作物的不良生長,甚至導致病蟲害的發生。滴灌技術的應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彌補了傳統溝灌技術的不足。在灌溉中,僅滴灌于蔬菜作物根莖部分,整體地表大部分是干燥狀態,而且,水分可以直接被吸收,地溫回升快,水分蒸發少,對棚內濕度的影響極小。另外,滴灌技術的可操作性極強,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可以高頻率地實施灌溉,出水口的流量和流速均可以被控制,即使在長時間的灌溉下,也能很好地保障土壤和氣溫的變化,讓棚內的溫度、濕度等各種客觀因素皆與蔬菜的生長因素相吻合,有效減少病蟲害的侵害,進而減少農藥噴灑機會,促進蔬菜綠色生長[2]。
1.3 穩定土壤結構改善生產品質
傳統的溝灌技術在水資源大面積灌溉的情況下,水流的沖刷和覆蓋很容易對土壤的土質和土壤結構造成改變,破壞土質層,造成土壤結塊,缺乏透氣性,從而嚴重影響蔬菜的生長和土質養分的吸收。而滴灌技術則是微量灌溉技術,水分是滲透式地進入到土壤深層,可以有效保護土壤結構,形成適宜蔬菜生長的土壤環境,改善蔬菜的品質,實現農作物的增收增產[3]。
2 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劣勢
2.1 容易引起堵塞
滴灌技術應用過程中主要依靠灌水器,它是滴灌的主要運行閥門。如果灌水器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導致堵塞,不僅會導致整個灌溉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甚至會造成灌溉系統的損壞,不能投入使用。比如水中的泥沙沉淀、過濾系統過濾不到位、有機物質或者微生物、包括與水融合的肥料作物等都會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因素,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檢查水質,除了簡單的過濾之外,還要加強水資源沉淀或化學處理。
2.2 容易引起鹽分積累
部分蔬菜的生長條件需要有一定的鹽分含量,因此,滴灌技術如果在含鹽量高的土質上進行操作會導致鹽分積累在濕潤區邊緣,或直接通過滴灌技術進行咸水滴灌,則更加容易造成鹽分積累。在長期的水分利導下,很容易使作物的根莖區接觸到鹽分,引起不必要的鹽害。因此,在沒有充分的洗滌條件下,降低滴灌技術在含鹽量高土壤上的使用率,避免直接咸水滴灌[4]。
2.3 容易限制蔬菜根莖生長
滴灌技術在本質上僅僅是對作物生長需要的部分土壤進行水資源引入,如果恰好作物有向水性,那么很容易導致作物根系集中在濕潤區域,造成蔬菜作物長勢出現問題。
3 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誤區探討
第一,灌溉制度存在不合理現象,導致灌溉流量與作物需求量不相符。滴灌技術的使用者對灌水時間缺乏意識,灌溉時間較長很容易造成滲透化的深層次浪費;相反,時間過短則會使根系水分吸收不足。作為使用者要明確灌溉制度,了解滴灌技術的灌溉強度、蔬菜作物的吸水量、土壤土質的持水量等關鍵要素,進而實施更加有效的滴灌,結合不同作物和不同溫濕度作物的生長規律,及時調整滴灌技術,有針對性的應用,避免統一化[5]。
第二,滴灌實踐中對滴頭型號的認識錯誤。在滴灌技術發展中,主要存在兩種型號的滴頭,一種是帶有壓力式的滴頭,一種則是無壓力式,就滴灌效果來說,壓力式的相對較好,不僅可以保障每個滴頭的出水量一致和流速均勻,實現肥、水灌溉的均一性,而且部分壓力式補償滴頭可以有效減少灌水器堵塞的情況,具有沖刷灌水器雜質的功能。
第三,對水質缺少過濾意識。大部分使用者認為在滴灌技術實施中,對水質不需要有專門的過濾機制。但是,事實上,不管是井水還是其他水資源的引入都有一定化學雜質存在,長期滴灌容易造成容器堵塞。最為常見的過濾器有很多種,使用者可以對水質有基本的物理分析,根據水質具體問題選擇適合的過濾器[6]。
第四,滴灌系統缺少切實可用的壓力檢測和流量檢測設備。使用者在進行滴灌時,沒有對滴灌系統整體耗水量和水壓進行有效掌握,僅靠以往的滴灌經驗是不能準確判斷滴灌系統問題的。因此,使用者要在滴灌帶的部分位置放置水壓表實時檢測,對比設計壓力和水壓具體情況,確保使用者準確判斷出滴灌系統問題,以便滴灌系統的切實維護和使用。
第五,使用者對滴灌技術應用費用的忽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尤其是蔬菜大棚中的滴灌技術,通常已使用許多年,消耗數百萬立方的水資源和肥料資源,因此,使用者要以宏觀的角度看待滴灌技術,既要考慮滴灌水量的均勻發展,還要考慮到日常配件的消耗和維護。在滴灌技術投入使用前期就要有良好的規劃,通過合理的計劃降低后期的使用成本。另外,使用者可以和優秀的滴灌技術農戶取得積極聯系,全面借鑒一些經驗和專業化技術,正確使用滴灌系統,以此降低資源消耗,實現高效的技術應用[7]。
4 結語
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很強的實際效用,尤其是蔬菜大棚方面的滴灌技術更是提升蔬菜生產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使用者要合理使用滴灌技術,凸顯專業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手段,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灌溉的浪費情況,節約成本,提升灌溉的準確率和效率,減少大棚蔬菜的病蟲害問題,讓蔬菜生長綠色化,進一步推進農業發展[8]。
參考文獻
[1] 苗慧珊.農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設計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9):85-86.
[2] 郭建兵.滴灌技術在農業灌溉中的應用分析[J].農家參謀,2020(11):36.
[3] 王顯超,劉班.淺談膜下滴灌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0(4):34-35.
[4] 楊冬,王顯超.論我國滴灌帶生產技術的產生及其在農業領域的發展[J].種子科技,2020,38(4):95,97.
[5] 侯紅彩.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9(5):43-44.
[6] 李秉偉.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J].東北水利水電,2017,35(8):59-60.
[7] 周生祥.滴灌工程在新疆農田水利灌溉系統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1):177.
[8] 王宇.滴灌技術在生態農業節水灌溉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1): 115-117.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