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博,寧洪鑫,黃龍岳,姚薛超,李祎亮,侯文彬,
(1.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1617;2.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天津市放射醫學與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92)
白茶為我國六大茶類之一,屬于微發酵茶,主要產地為福鼎、政和、建陽和松溪,以福鼎白茶品質最佳[1?2]。白茶為我國特有品種,其制備工藝簡單,有效地保留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黃酮、生物堿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3?5]。現代研究表明白茶有很好的三降三抗(降血壓、降血脂[6]、降血糖[7]、抗氧化[8?10]、抗腫瘤[11]、抗輻射[12?13])的作用,還可以抗真菌[14]、解酒[15]、清除自由基[4]、調節神經紊亂[16]和延緩衰老[17]。
近年來白茶相關研究不斷增加[5],目前的研究主要有:白茶制備工藝[18?19],化學成分組成與鑒定,白茶藥理作用和衍生產品研究、開發[20?22]等。白茶質量控制和鑒別以感官評判為主,缺乏客觀性。有學者將白茶作為組合研究對象,進行了香氣成分鑒別[23]及指紋圖譜初探[24?26]。關于白茶HPLC指紋圖譜的系統研究尚不完善,其鑒別方法亟待提高。
本文采用中藥指紋圖譜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白茶多組分復雜體系進行質量評價[27],可以提供豐富的鑒別信息,便于白茶及其衍生產品的開發與研究。試驗主要收集12批不同品種、年份的白茶進行研究,建立白茶的高效液相的指紋圖譜,對12批白茶進行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為白茶的質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參考。
12批白茶樣品 按照GB/T30766-2014《茶葉分類》[28]標準進行處理,分別研磨過40目篩,放置于密封、干燥、溫度20℃條件下儲藏備用,樣品的種類屬性見表1;乙腈、甲醇 色譜純,天津康科德公司;乙酸 色譜純,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 批號:111987-201501,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所;表兒茶素(EC)批號:110878-200102,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表沒食子兒茶素(EGC) 批號:DST190703-038,樂美天醫藥德思特生物;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 批號:DST191107-036,樂美天醫藥德思特生物;沒食子酸(GA) 批號:SDT190715-008,純度≥98.0%,樂美天醫藥德思特生物;咖啡堿(CAF) 批號:C11693000,純度≥98.0%,Ehrenstorfer,德國。

表1 茶葉樣品生產信息Table 1 Tea sampl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Waters 2695-2998高效液相色譜儀-二極管陣列檢測器、Empower 3數據工作站 美國Waters公司;KQ2200E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SQP十萬分之一天平 賽多利斯;AX124ZH萬分之一天平 奧豪斯;純水機 密理博;TD-5M低速離心機 四川蜀科儀器有限公司;HH-ZK-4智能數顯恒溫水浴鍋 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萬能粉碎機 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2.1 樣品制備 對照品溶液:稱取咖啡堿20 mg,EC、GA、EGC、ECG、EGCG各1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70%甲醇超聲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儲備液。量取上述標準品儲備液各1.0 mL于10 mL容量瓶,用70%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經0.45μm濾膜濾過,作為對照品溶液,備用。
供試樣品溶液:稱取茶葉樣品0.2000 g置于10 mL離心管中,加入經70℃預熱過的70%的甲醇5 mL,并于70℃水浴中浸提10 min,隔5 min攪拌一次,轉移上清液于離心管中,殘渣用5 mL的70%甲醇溶液提取,合并兩次提取液放至室溫,于3500 r/min條件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10 mL量瓶中,加入70%甲醇定容,搖勻。取上述溶液2.0 mL置于10 mL量瓶,用70%甲醇定容,搖勻,經0.45μm濾膜濾過,作為對照品溶液,備用[29]。
1.2.2 白茶指紋圖譜建立 取12批白茶樣品在“1.2.1”條件制備成供試樣品溶液,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的分析。色譜條件:色譜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μm);流動相:乙腈-0.5%乙酸;檢測波長258 nm;柱溫35℃;進樣量10μL;檢測時長60 min。洗脫程序見表2。以咖啡堿的色譜峰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比值。保存樣品液相色譜圖,并將數據導入到“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軟件進行處理,生成相應的白茶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

表2 高效液相色譜梯度洗脫程序Table 2 Program of HPLCgradient elution
1.2.3 指紋圖譜方法學考察
1.2.3.1 咖啡堿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咖啡堿20 mg于10 mL容量瓶用70%甲醇定容,作為咖啡堿儲備液。吸取咖啡堿250、500、750、1000、1250μL于10 mL容量瓶用70%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制得含量為0.05、0.1、0.15、0.2、0.25 g·L?1濃度的咖啡堿標準溶液,按“1.2.2”項條件下測定。
1.2.3.2 儀器精密度 稱取白茶樣品G9白牡丹,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2”項條件下測定,連續進樣6針,選取其中峰面積大的10個峰作為共有峰(下同),記錄10個共有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以咖啡堿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
1.2.3.3 穩定性考察 稱取白茶樣品G9白牡丹,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4、8、12、18、24 h按“1.2.2”項條件下測定,記錄10個共有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以咖啡堿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
1.2.3.4 重復性考察 稱取白茶樣品G9白牡丹6份,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2”項條件下測定,記錄10個共有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以咖啡因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
1.2.3.5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白茶指紋圖譜相似度的計算12批白茶的樣品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2”項條件下測定,記錄茶葉樣品在258 nm條件下的色譜圖,并將數據導入到“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進行色譜峰匹配,色譜峰匹配條件設置為平均數法,時間窗寬度為0.5,通過多點校正進行峰匹配,并計算樣品之間的相似度。
1.2.3.6 聚類分析 為進一步考察不同批次間的差異,采用系統聚類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對12批次白茶的數據進行分析,觀察不同批次白茶間的差異。在SPSS18.0軟件中導入12批樣品相對峰面積,聚類法采用組間均聯法,選用夾角余弦為刻度距離作為分類依據[30],分析不同白茶樣品之間的親疏程度。
2.1.1 提取溶劑的選擇 分別選擇50%、60%、70%、80%、90%甲醇和50%、70%乙醇進行提取溶劑篩選,考察過程中發現采用50%、60%甲醇和50%乙醇時,白茶易漂浮于液面,浸提效果較差,故對70%、80%、90%甲醇和70%乙醇提取的樣品進行液相色譜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提取溶劑選用70%乙醇時,色譜分離度和峰形欠佳,選用70%、80%、90%甲醇作為提取溶劑,其色譜圖分離度和峰形俱佳,無明顯差異,從提取成本和環保的角度考慮,未選用80%甲醇與90%甲醇,最終選用70%甲醇作為本方法的提取溶劑。

圖1 不同提取溶劑考察的色譜圖Fig.1 Chromatograms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
2.1.2 流動相的選擇 理想的流動相可以更好地分離化合物,首先對比甲醇-水和乙腈-水兩種流動相,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乙腈-水作為流動相時色譜峰多,分離度好,進而在乙腈-水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優化,采用乙腈?0.5%乙酸作為流動相進行考察,該條件峰形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最終確定本法流動相為乙腈?0.5%乙酸體系。

圖2 不同流動相考察的色譜圖Fig.2 Chromatograms of different mobile phases
2.1.3 流動相梯度考察 由于白茶提取成分多且復雜,性質差別較大,因此,實驗選用梯度作為流動相的洗脫方式。對比了下述幾種梯度條件,梯度條件見表3,結果如圖3所示,可以看到圖3d的色譜圖中的色譜峰較多,峰形較佳,確定為本實驗的梯度條件。

表3 高效液相色譜梯度考察Table 3 Program of HPLCgradient study

圖3 不同梯度考察的色譜圖Fig.3 Chromatogramsof different gradients
2.1.4 波長的選擇 白茶中多酚類和生物堿類成分液相色譜的最大吸收波長多集中在270~280 nm之間,以270~280 nm為軸,選取240、258、270、280、300 nm幾個波長,結果如圖4所示,258 nm時基線平穩,色譜峰較多,容易分辨。經綜合考慮確定以258 nm作為本方法的檢測波長。

圖4 不同波長考察的色譜圖Fig.4 Chromatograms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2.1.5 不同流速的考察 選取0.6、0.7、0.8、0.9、1.0 mL/min,考察了不同流速對分析方法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隨著流速升高,出峰時間整體前移,流速在0.8 mL/min時出峰早,峰分離度較好。因此,本實驗的液相方法中主體流速選擇0.8 mL/min。

圖5 不同流速的色譜圖Fig.5 Chromatogramsof different flow rates
2.1.6 柱溫的確定 經考察柱溫為25、30、35℃時,色譜圖如圖6所示,色譜圖未見明顯差異,考慮到環境溫度的變化等因素,最終確定柱溫為35℃。

圖6 不同柱溫的色譜圖Fig.6 Chromatograms of different column temperatures
2.1.7 參比對照峰的選擇 參比對照峰的選擇通常以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為指標,在指紋圖譜的測定過程中發現咖啡堿保留時間居中,且峰面積較大,故選取咖啡堿作為參比對照峰。
2.2.1 咖啡堿線性關系 以峰面積為y軸,質量濃度為x軸求得回歸方程為y=21031x+77833,r=0.9999,線性關系良好。
2.2.2 儀器精密度 精密稱取樣品G9,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2”項條件下測定,記錄10個共有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并以咖啡堿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表明,選取的10個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RSD值均小于3%,色譜圖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對主要色譜峰進行匹配,相似度在0.999以上,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3 穩定性考察 精密稱取樣品G9,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4、8、12、18、24 h按“1.2.2”項條件下測定,記錄10個共有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并以咖啡堿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表明選取的10個主要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RSD均小于5%,色譜圖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對主要色譜峰進行匹配,相似度在0.999以上,表示穩定性較好。
2.2.4 重復性考察 白茶樣品G9經粉碎后精密稱取6份,在“1.2.1”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2”項條件下測定,記錄10個共有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并以咖啡堿為參照峰計算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表明白茶色譜圖中選取的10個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RSD值均小于3%,色譜圖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對主要色譜峰進行匹配,相似度在0.999以上,表明重復性良好。
將白茶樣品所得的色譜圖以AIA的格式依次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以G9為參照峰,進行色譜圖疊加(圖7),選擇90%以上樣本中的共有峰為樣本的共有峰,在實驗中以保留時間為18.23 min的11號峰(咖啡堿)為參照峰確立了28個共有峰(圖8),各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的RSD均小于2%,但各共有峰相對峰面積的值較大,說明不同品種、年份的白茶之間的差異較大(表4)。與對照品色譜圖對比,指認出6個峰分別是峰2:GA;峰7:EGC;峰11:CAF;峰13:EC;峰14:EGCG;峰21:ECG(圖8)。

圖7 12份茶葉樣品的HPLC指紋圖譜Fig.7 HPLCfingerprints of 12 tea samples

圖8 茶葉樣品對照色譜峰Fig.8 Chromatographic peaks of tea sample control
將12批白茶樣品色譜圖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相似度軟件,均值法生成指紋圖譜的對照圖譜。12批白茶樣品與對照圖譜的相似度在0.980~0.999之間,如表5,表明不同批次白茶成分組成一致,無顯著性差異。

表5 茶葉樣品的相似度Table 5 Similarity of tea samples
如圖9所示,采用系統聚類分析法(HCA)對12批次白茶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峰11為參照峰計算28個峰的相對峰面積(見表4),將28個共有峰相對峰面積導入SPSS18.0軟件,觀察不同批次的白茶間的差異。聚類分析法采用組件均聯法,選用夾角余弦為刻度。結果表明,聚類分析將12個樣品分成了兩類,其中G1和G2為一類,其他10個樣品聚為一類。聚類分析表明各批次總體差異性較小,不同批次茶葉成分相對一致,差異較小,為白茶的研究奠定質量控制的基礎,便于白茶及白茶相關產品的研究。

圖9 12批茶葉樣品系統分析樹狀圖Fig.9 Dendrograms of cluster analysis on 12 batches of tea samples

表4 12批茶共有峰的相對峰面積Table 4 Relative area of common peaks in 12 batches of tea
本文建立了白茶HPLC指紋圖譜檢測方法,經對12批不同品種、不同年份白茶進行HPLC指紋圖譜研究,12批白茶樣品與對照指紋圖譜之間的相似度在0.98以上,說明12批白茶組成及含量基本一致,對圖譜中GA、CAF、EC、ECG、EGCG、EGC六個峰進行成分確認。該方法準確、可靠,可為白茶的質量控制和深度開發提供參考依據。研究之初,同時考察了壽眉的指紋圖譜,發現壽眉的某些兒茶素類成分如EGCG含量明顯低于其他三種白茶。故本指紋圖譜方法不適用于壽眉的鑒別。同時,本方法中共有峰多為茶多酚類物質,今后的研究中應關注到成分的廣譜性加以進一步的考察。
通過對12批白茶樣品相對峰面積的聚類分析中發現G1和G2在檢測中被分為一類,分別為2013年的牡丹王和2014年的白牡丹,其他10種被分為一類。同時觀察不同批次、種類白茶外觀的差異,年份越久遠白茶顏色越深,近幾年的白茶多為青綠色,陳年白茶多為棕褐色,與聚類分析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筆者推測,茶葉中的茶多酚在存放過程中逐漸被氧化,使其中一些兒茶素類成分含量降低,生成茶黃素,故外觀相應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