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東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目前高職教育“雙師型”素質教師培養的歸因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國內外各種與時俱進的資源對高職院?,F有的教師進行下廠實踐等職業能力進一步提升的培訓;另一種是從企事業引進高級技術人員,不斷加強高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隊伍的建設,進而改善已有的老舊的師資結構。針對以上兩種歸因方式開展與時俱進的校企合作是建設雙師型素質機械類教師隊伍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下廠實踐對于吉電職院與中小型企業來說是一個雙贏的模式,能夠為下廠教師提供與時俱進的學習實踐的平臺,了解企業目前的工作操作的流程,讓教師進一步了解所在實踐企業的文化,而且能夠助力企業與學生兩者實現人才對接,進而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的成本。學院派送的青年骨干教師到與其合作的中小企業進行下廠實踐,能夠減少企業崗前崗后培訓的成本,進而不斷提高中小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中小型企業與高職院校關系的日趨緊密,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已經開始探索如何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創新傳統辦法模式,使高職教育能夠做到特色鮮明、靈活多樣、適應社會,其中近年來的一個亮點就在于采用企業主動入股或企業全資投入等方式來創辦高職院校。企業辦校的優勢在于,一是擴充學校資金來源,解決學校發展的財政問題;二是利用企業本身和企業與外界接觸面廣等優勢,擴充學校的社會資源,借企業品牌宣傳學校品牌,使學校獲取更多的提供老師培訓、學生實踐、大學生結業的寶貴機會。因此,校企結合,聯合辦學業已成為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潮流。從機械類教學師資培訓來看,如前所述,高職機械類教師大多數沒有參加過除教學外的其他社會工作,他們遵循著現有的“從學校來,到學校去”的規律,因此,傳統的理論性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一旦實行校企合作,教師將會深刻領悟到傳統教學模式與高職教育的格格不入,自覺進行教學改革,自覺培養自我的“雙師型”素質。他們有條件搜索第一手專業資料,結合專業實踐培養對學校所開設專業的良好情感,認真學習專業技能,及時將所學知識與語言教學進行功能結合,以體現出建設“雙師型”素質機械類教師的根本價值。此外,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的崗位種類總會發展變化,新型機電類類人才崗位也會隨之不斷產生,學校可以依托大公司和大企業的力量選送中青年機械類教師到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為學校現有和未來的專業設置及其學科發展創造條件,同時能夠為企業日后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實用新型人才,這是一項關乎學校和企業前途命運的長遠之計。
高職院校的機械類專業校企合作時應盡量選擇中小型的企業,首先從中小企業入手,與企業開展深入的合作。建立機械類專業教師企業流動的工作站是吉電職院機械專業校企合作有代表性的一步,合作能夠為教師提供下廠實踐的場所,還能為企業需要提供理論知識支撐,實現雙贏。我們選擇了一批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經濟效益良好、社會責任感較強的中小企業,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中鋼吉電、吉林市秋航有限公司等企業。與企業協商,一起把流動工作站既是學生與教師的下廠實踐的基地。對于學生而言,讓學生頂崗時能夠在企業兼顧工作與學習;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利用下廠實踐成果把課堂教學案例相互結合,能夠讓學生運用學校獲取理論知識應用在企業,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技能。運用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有機地結合,既能增強學生的機械專業技能,又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骨干教師通過下廠實踐,對機械專業技術的應用領域有了更深的了解,接收到了最新的行業規范,更新陳舊落后的知識與時俱進,提高了教師的機械專業水平。教師通過下廠實踐與企業的近距離接觸,了解到企業一線的知識及工作的流程,使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縮短了,使教師授課的內容更豐富了,使教學改革也更有了針對性。實踐期間可以了解到企業現在對人才的需求,和企業中技術人員所需的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利用現有有用的素材能針對性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使教學與市場需求同步更新。我院近幾年來,吉林省教育廳通過各級評審 “雙師型”素質教師現有186人。期間分院先后選四名機械類教師到企業鍛煉。如黃老師和王老師去年在中鋼吉電,吉林市秋航有限公司等企業。通過一個多月的下廠實踐了解到企業現行項目的設計流程,學習并能熟練應用CATIA制圖軟件。在吉林市秋航科技有限公司設計部(圖一),實踐期間進行夾具設計的學習,了解各種零部件的夾具設計流程。在設計部完成了北京某某汽車的行李箱蓋外板總成、前機艙總成等幾個項目的夾具設計拆圖(圖二)。熟練掌握了夾具設計中定位塊、連接塊、夾緊塊和過渡板的加工工藝及設計的流程。下廠實踐教師學習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與管理制度等等實際工作,立項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人才需求,以及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并改革現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圖一

圖二
我院為機械行業的企業提供各種技術支持與服務,實現了校企合作人才資源共享,實現了企業與學校雙贏,形成了有效的良性的循環。高職機械類教師既要講授書本中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具有實踐能力。根據現今社會職業崗位等不斷變化的情況和人力資源需求的特點吉電職院不斷調整并增減開設機械類各專業課程,聘請現有中小企業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參與到機械類課程教學的改革中,顛覆式更新修訂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老舊的人才培養方案。我院機械專業在校企合作中還有很多具體的工作要開拓和完善,不斷發展和優化吉電職院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適應現今發展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案例的選取直接引進企業實際的案例互相充實。吉電職院機械類專業就一定能取得長足長遠地發展,真正的培養出順應時代需求兼具理論知識并具有企業崗位能力機械類的專業人才。
“雙師型”素質教師是辦好高職的根源,吉電職院目前招聘的教師是在應屆研究生中選聘的,入職的教師要求進行授課前的各種培訓及聽課,在經歷了資深教師的傳幫帶一年后,才達到具有高職教育素質的教師?,F今國家對于高職教育越發重視,國家不斷制定新政策進行教育改革,讓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員有機會從事高職教師的工作,這也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即高職“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還有一些從企業引進的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熱心教育的高級技師。吉電職院不斷改革實施激勵政策,突破束縛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不斷革新建設和充實“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由于從大中型企業引進人才沒有過實際授課經驗所以不能直接授課,在具有教師資格前同樣是需要接受省內統一組織的教師崗前培訓的,只有完成了相應的教育學、教育技術等培訓科目并考試通過,才下發教師資格證書具有了教師資格,之后的雙師認定需要提交省教育局審核,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和中高級技術資格的雙重認定后,才具有“雙師型”素質教師資格。目前吉電職院處在人才隊伍建設的轉型期,機械類教師隊伍中近三分之一來自企的,多為專業技術領域中能手,取得了教師資格后成為吉電職院合格的雙師型素質教師。
下廠實踐中教師現場實踐操作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但由于教師在下廠實踐初期的工作效率將會影響到生產的正常進行,有些教師的誤操作生產出現廢品,導致影響企業生產周期。基于以上情況下廠實踐教師親自操作的機會少之又少。骨干教師下廠實踐是高職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學院的人才培養是基于教師企業下廠實踐所學知識的運用,結合理論知識形成有效循環對吉電職院的辦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2019年開始吉電職院教師到企業下廠實踐項目逐步開展,作為機械類專業教師,本人結合了自身下廠實踐的收獲,總結完成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申報,主持《高職院校雙師型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