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明
銀行理財行業的又一重磅文件終于落地。
6月11日,中國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19年12月27日征求意見以來,市場對于通知何時落地有不同的預期,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預計上半年會正式出臺。
在目前的理財產品市場上,貨幣基金和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是主流的活期理財產品。投資者最關注的則是,規定出臺后,是否會造成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下降。
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通知》對于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直接影響可能是收益,因為現在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相比貨幣基金要高30-50BP,預計之后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會下降,但下降不會太快,因為《通知》的過渡期比較長。
根據《通知》,現金管理類產品是指僅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每個交易日可辦理產品份額認購、贖回的銀行或理財公司理財產品。
曾經,現金管理類理財只是銀行眾多理財產品中的一種,規模有限。但在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后,現金管理類理財因為符合監管的凈值化要求,迅速成為銀行在資管新規轉型期間的過渡性產品。“現金管理類產品,對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比較重要。”董希淼表示,這是因為資管新規之后,銀行不能發行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但是銀行理財的這個客戶基礎,是風險偏好比較穩健的群體。所以,在保本型理財產品之后,銀行和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普遍發行了比較多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作為對保本型理財的產品的替代,所以一度占比比較高。
截止到2019年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一度撐起凈值型理財半壁江山,占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1.04%。但伴隨著2019年底征求意見稿出臺,占比有所收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為7.34萬億元,占全理財市場產品規模比為29.34%。
據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測算,近年來現金管理類理財收益率走低,與貨幣基金的價差開始收窄。通過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個別理財產品為代表進行觀察,現金管理類理財總體上收益率在走低,尤其是在2020年期間下降明顯,進入2021年以來,則處于相對震蕩的態勢。
正式稿與征求意見稿相比修改相差不多,市場已經有充分的預期。董希淼表示,可能對行業影響最大的一點是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范圍。原來銀行有些現金管理產品可以投資私募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但現在參照貨基來監管,銀行不能投此類的債券,所以在投資范圍上,原來征求意見稿的時候,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希望投資范圍能有所調整,但從正式文件來看,監管部門沒有接受,所以這一點變化比較大。
銀保監會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在投資集中度方面,采納市場機構反饋意見,結合監管實踐和貨幣市場基金監管規定,將每只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的同一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占該產品資產凈值的比例,從“合計不得超過10%”調整為“合計不得超過20%”。
在過渡期設置方面,比照《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過渡期順延1年的精神,將過渡期截止日設定為2022年底,促進相關業務平穩過渡。
“過渡期時間比較長,所以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是比較溫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向貨幣基金看齊,短期內應該不會大幅下滑。”董希淼認為。
對于市場機構提出的擴大投資范圍、放寬估值核算規定、降低監管標準等意見,銀保監會負責人表示,考慮到不符合資管新規、理財新規要求,并且與貨幣市場基金監管要求不一致,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防范監管套利,此類意見未予采納。
此前,在征求意見稿階段,《通知》整體上與貨幣市場基金等同類產品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通知》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現金管理類產品定義;提出產品投資管理要求,規定投資范圍和投資集中度;明確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和杠桿管控要求;細化“攤余成本+影子定價”的估值核算要求;加強認購贖回和銷售管理;明確現金管理類產品風險管理要求,對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實施規模管控,確保機構業務發展與自身風險管理水平相匹配。
尤其是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管理方面,《通知》從產品投資范圍和投資集中度方面進行了要求。
一是規定產品投資范圍。現金管理類產品應當投資于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內(含397天)的債券(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等貨幣市場工具。不得投資于股票;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以定期存款利率為基準利率的浮動利率債券,已進入最后一個利率調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級在AA+以下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金融工具。
二是規定投資集中度要求。分別對每只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于同一機構的金融工具、有固定期限銀行存款、主體評級低于AAA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以及全部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于同一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和債券等,提出了比例限制。
董希淼表示,上述辦法主要是參照貨幣基金監管標準的要求,對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進行規范,監管的標準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標志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進入了準貨基時代。
早在征求意見時,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媒體通氣會上曾表示:“現金管理類產品是資管行業整改的一個重要部分,商業銀行發行比較多這類產品,是因為和長期以來消費者希望可以隨時贖回的投資產品有關,和投資文化、投資階段有關。我們是鼓勵銀行有科學的定位,對自己的資管產品類型、帶來什么價值,以及匹配流動性和風險收益的定位和戰略做規劃。”
該負責人表示,全球來看,現金類產品也不少,但短期長期都是并存。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和經濟金融轉型發展要求,銀保監會鼓勵銀行發行設計期限比較長的產品,長期資金投資運作。因此可以說,整個理財產品轉型中,現金管理類是重要部分,但銀行不只依靠它,這是一攬子產品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特征很鮮明。在這樣的基礎上,現金管理類產品作為理財整改的一部分,和理財的調整有機結合在一起。
曾經,現金管理類理財主要通過資產端拉長久期、信用下沉和投資非標等方式增厚收益。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預計,《通知》出臺后,在組合久期、流動性、杠桿集中度投資范圍等約束下,現金管理類理財收益率與貨幣市場基金的價差將明顯收窄。
在征求意見稿期間,王一峰曾對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進行分析,從資產配置上來看,當時現金管理類理財按照征求意見稿政策思路進行了一定持倉調整,但是不符合征求意見稿的資產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當時,雖然正式稿尚未下發,但是從資產配置角度已經呈現一些邊際變化。
在新規出臺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相對優勢將不再。明明認為,在統一監管的思路下,預計現金管理類理財在投資范圍內的相對優勢將喪失,但理財資金外流的空間有限。
明明建議,現金管理類產品可以進一步發揮理財身份的優勢,加強客戶聯系,嘗試從浮動凈值型的道路豐富產品類型。而理財調整資產配置后,將會利空中長期限利率債和低評級信用債,對短期限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配置需求預計將上升。
對于現金管理類理財配置行為,王一峰認為,現金管理類理財整改壓力不僅在于存續規模較大,當前產品資產配置里面含有一些銀行資本工具等較難處置資產,進一步加大了整改難度。預計銀行主要通過市場化手段、發行新產品承接等方式進行處置。相關理財的資產整改可能涉及資產配置的調整,短久期、高流動性資產配置增加將顯著降低目前現金管理類理財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降低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驅動現金管理類理財收益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