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副司長 吳志暉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民航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先導性和創新性產業,是保障國家安全、實現實施國家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有力支撐,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國際互聯互通的直接載體。民航產業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具有強大的帶動與輻射作用,是體現國家科技水平與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民航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強調“強化科技支撐”,“十三五”時期按照“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總體要求,堅持開放包容理念,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形成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多領域開放發展的新時代民航科技創新工作格局。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的五年,民航局黨組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堅持科技創新戰略引領,明確提出堅守民航安全底線、以智慧民航建設為主線的“十四五”民航發展思路,把科技創新放在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
2019年以來,為統籌謀劃中長期和“十四五”民航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化部署、分階段實施民航科技創新重點任務,民航局黨組站在進一步發揮民航產業對國家經濟社會帶動和輻射作用、有力支撐大型飛機和“兩機”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持續強化航空產業鏈構建、大幅提升民航安全高效運行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高度,積極謀求從國家層面對民航科技創新進行支持。同時,依托民航科教創新攻關聯盟,開展民航中長期和“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研究設總體組,按照技術專業和方向設置8個專業領域組,按照主題和業態跨專業領域設置5個特色專題組。規劃研究專家共294名,來自民航行業內外33家單位。
以規劃研究成果為依據,在與科技部合作協議框架下,我們與科技部共同起草《中國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文本,并征求各方意見,確定了《綱要》內容。

吳志暉副司長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新時代科技強國、民航強國建設戰略部署,堅守民航安全底線,圍繞智慧民航建設主線,瞄準制約民航發展的關鍵短板,強化民航科技支撐引領,建設自主可控的民航科技創新體系,形成國際一流的民航科技創新能力,為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滿意、競爭力強的民航強國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基本原則:堅持行業發展與國家戰略相結合;堅持自主創新與體系創新相結合;堅持技術突破與生態構建相結合;堅持中國標準與國際引領相結合。
對標《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通過本計劃的實施,到2025年針對民航科技短板,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力爭航空器適航審定核心能力取得突破,有效解決持續安全、自主保障、應急處置等制約民航發展的瓶頸問題;瞄準科技發展前沿,著力構建智慧民航系統的技術體系與運行架構,重點支撐智慧機場、智慧空管、智慧航空器運行與運輸服務等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建成支撐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總體上具備“多領域并跑、優勢領域領跑”的國際競爭能力,加快推進民航強國戰略進程。
基本工作思路是:統籌科技任務布局,取得多領域關鍵技術裝備研制突破;集聚優勢科技資源,形成智慧民航創新能力體系;整合科研產業力量,構建民航科技創新鏈和產業鏈;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提高智慧民航裝備自主率,推動全球應用。
智慧民航科技創新的發展愿景目標是構建自主可控的智慧民航系統,總體表述為“11411”,即建設1個智慧信息平臺、形成1項自主適航能力,支撐智慧機場、智慧空管、智慧航空器運行、智慧監管4類核心運行服務,保障1條安全底線,實現智慧出行的1個民航服務宗旨。圍繞智慧民航建設,到2025年將重點布局以下七方面科技創新任務。
1、民航體系化持續安全技術。圍繞民航安全與應急保障,重點突破民航安全大數據與智慧監管等7方面關鍵技術,構建民航安全技術體系,研制智能化民航安全管理核心產品與裝備,強化科技興安,有力保障中國民航安全水平持續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2、航空器適航審定自主技術。圍繞國產航空器、發動機、機載系統的適航審定需求,重點突破航空器適航安全性等4方面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點開展北斗導航、5G地空通信、國產機載電子設備等適航審定技術研究,構建適航審定技術試驗驗證體系,解決國產設備加改裝適航關鍵技術問題,形成國產化替代支持能力,支撐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等國家戰略實施。
3、空天地一體化民航空事系統。結合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戰略部署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國家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突破融合5G的航空寬帶移動通信等5方面關鍵技術,研發民航空事信息系統的核心產品與裝備,提升關鍵技術裝備的國產化能力,為智慧民航系統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信息平臺支撐。
4、機場智能化建養與運行技術。圍繞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建設,重點突破機場設施數字一體化設計建造與維養等5方面關鍵技術,研發機場智能化建養與運行的核心產品與裝備,提升機場規劃設計、建造維養與運維控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與安全保障能力。
5、自主式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圍繞強安全、強效率、強智慧、強協同的“四強空管”建設,重點突破空中交通自主運行等6方面空管新技術,研發自主式空管系統的核心產品與裝備,提高空中交通精細化、智能化運行水平,支撐空管系統的進一步擴容增效。
6、航空器精細化運行與便捷運輸服務技術。著眼民航運行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重點突破航班精細化運行控制等5方面關鍵技術,研發智慧航空器運行與運輸服務的核心產品與裝備,構建航空公司、空管、機場一體化智慧協同運行服務及管理體系,實現我國航班總量與結構的精準調控,提升航空公司運行能力與服務品質。
7、民航科技創新能力體系。圍繞以上方向布局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民航領域大型試驗驗證基礎設施,建立國際民航高端智庫與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航空應用等自主技術標準體系,突破國際民航現行標準壁壘,實現中國民航標準國際化。

1、組織機構。成立聯合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與民用航空科技創新協同工作機制領導小組一套組織機構。
2、資金保障。科技部和民航局共同組織實施本計劃,鼓勵和帶動地方、企業等相關各方加大投入,保障計劃順利實施。科技部在國家科技計劃中統籌支持相關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和驗證。民航局安排配套資金,用于相關科技項目研究和示范運行所需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
民航局近期成立了智慧民航建設領導小組,將舉全行業之力,積極推動智慧民航建設相關工作。下一步,將按照新時代科技強國、民航強國建設戰略部署,抓好《綱要》落實,支撐引領智慧民航建設。民航局繼續積極協調科技部,從創新體系頂層設計、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布局、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對民航科技創新工作進行全方位支持,不斷探索民航領域特有的研究方法論與研究范式。以智慧民航科技創新為抓手,將科技創新的各項成果與民航領域的特征、需求相結合,開展體系化示范應用,以科技創新驅動民航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