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冬 王慶奎 徐大為 程鎮燕 邢克智
摘 要:為找出半滑舌鰨(Cynoglossus semilaevis)幼魚的適宜日投飼率,試驗中設日投飼量占魚體重0.8%、1.0%、1.2%、1.4%四個水平,連續喂食初始體質量為(170±10) g的半滑舌鰨60 d。結果表明,日投飼率對半滑舌鰨的體重、增重率、瞬時生長率、積溫生長系數、特定生長率、蛋白保留率有顯著的影響(P<0.05)。隨著日投飼率的增加,上述指標先升高后降低,日投飼率1.0%時最高;0.8%、1.0%組的蛋白質效率無顯著差異且顯著高于1.2%、1.4%組。0.8%、1.0%組的飼料系數無顯著差異且顯著低于另外兩組。結論:體重為(170±10)g的半滑舌鰨適宜日投飼率為體重的1.0%。
關鍵詞:半滑舌鰨(Cynoglossus semilaevis);日投飼率;生長
在自然界中,食物在空間的分布上是很不均勻的,加上環境的變化等其它因素,很多生物經常會由于食物的缺乏而受到饑餓的脅迫[1]。在進行人工養殖魚類時,一個最合適的投飼率對于魚類的生長和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而適宜的投飼率的確定與魚類的種類、大小以及環境因子等有關。隨著魚類的生長,飼料的不足容易產生饑餓脅迫、個體之間產生斗爭等等的負面作用,從而就會導致個體的生長參差不齊,所以就需要不斷地調整飼料的投飼率;如果飼料過飽和,又容易產生魚類的進食能力下降、浪費飼料、增加成本、破壞養殖水體等不利因素。因而,對于魚類的養殖而言,確定最適宜的投飼率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為止,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已經對歐洲鱸魚(Dicentrarchus labrax)[2]、施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i)[3]、中國花鱸(Lateolabrax maculatus)[4]、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5]的最適投飼率進行了相關研究,有關日投飼率對半滑舌鰨(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長指標的影響未見有研究報道。本試驗以初始體質量為(170±10)g的半滑舌鰨為對象,研究不同日投飼率對其生長和營養沉積的影響,旨在探討半滑舌鰨的最佳投飼率,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半滑舌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及飼料
試驗用半滑舌鰨(170 g±10 g)取自天津海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為同一批卵孵出的健康全雌魚。投喂半滑舌鰨商品飼料(粗蛋白≥51%,粗脂肪≥10%,粗纖維≤2%,粗灰分≤16%,賴氨酸≥2.5%,水分≤10%,總磷1.5%~3.0%)。
1.2 試驗設計和日常管理
將試驗魚隨機分配到12個水槽(直徑1 m,水深1.2 m)中,每個水槽15尾。試驗設4個日投喂水平(日投飼量分別占魚體重的0.8%、1.0%、1.2%、1.4%),每個投喂水平3個水槽,連續投喂60 d。試驗開始和結束時分別測定每一條魚的體長和體重,并做好記錄。試驗結束后,每缸隨機抽取6條半滑舌鰨做粗蛋白測定。
各試驗組每天投喂3次(8∶00、14∶00、20∶00),每次投日投喂量的1/3。每7 d調整喂食量。喂食時停止充氣,以喂食后40 min攝食完為準。每天換水三次,每次換水1/3。飼養期間水溫(20±0.5)℃、溶解氧(8.35±0.68)mg/L。保持水槽內壁和排水口清潔。在試驗開始前和結束后對試驗魚進行24 h饑餓處理。
1.3 樣品的測定
本試驗測定指標為平均體重、體增重、增重率、瞬時生長率、飼料系數、積溫生長系數、特定生長率、肥滿度、蛋白質效率、蛋白保留率。按以下公式計算:
平均體重=W總/N
體增重=W后-W前
增重率=(W后-W前)/W前×100%
瞬時生長率=(lnW后-lnW前)/t
飼料系數=F/(W后-W前)
積溫生長系數=(W前1/3- W后1/3)/∑(T×d)×100%
特定生長率=(lnW后-lnW前)/t×100%
肥滿度(g/cm3)=Mm/L3×100%
蛋白質效率=(W后-W前)/(F×P)×100%
蛋白質保留率=[(終重×能量水平)-(始重×能量水平)]×100/能量攝入量
式中:W總為每組魚的總體重,g;N為每組魚的條數,尾;W后為試驗結束后均重,g;W前為試驗開始前均重,g;t為試驗天數,d;T為養殖水溫,℃;F為攝食干飼料質量,g;P為飼料粗蛋白含量,%;L為試驗結束后每尾魚體長,cm;W為試驗結束后每尾魚質量,g。
2 數據處理
應用SPSS 18.0軟件分析數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顯著性用單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進行統計分析,差異顯著的用Tukey法做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設為P<0.05。
3 結果
3.1 不同投飼率對半滑舌鰨平均體重和體增重的影響
經過60 d的生長試驗后,日投飼率1.0%、1.2%、1.4%組的半滑舌鰨平均體重和體增重顯著高于日投飼率0.8%組的半滑舌鰨平均體重(P<0.05)。見圖1。
3.2 不同投飼率對半滑舌鰨增重率和瞬時生長率的影響
經過60 d的生長試驗后,日投飼率1.0%、1.2%、1.4%組的半滑舌鰨增重率和瞬時生長率顯著高于日投飼率0.8%組的半滑舌鰨平均體重(P<0.05)。見圖2。
3.3 不同投飼率對半滑舌鰨飼料系數和積溫生長系數的影響
經過60 d的生長試驗后,日投飼率1.4%、1.2%組的半滑舌鰨飼料系數顯著高于日投飼率0.8%、1.0%組的半滑舌鰨飼料系數(P<0.05)。日投飼率1.0%、1.2%、1.4%組的半滑舌鰨積溫生長系數顯著高于日投飼率0.8%組的半滑舌鰨平均體重(P<0.05)。見圖3。
3.4 不同投飼率對半滑舌鰨特定生長率和肥滿度的影響
經過60 d的生長試驗后,日投飼率1.0%組的半滑舌鰨特定生長率最高,日投飼率0.8%組的半滑舌鰨特定生長率最低。日投飼率1.0%、1.2%、1.4%組的半滑舌鰨特定生長率顯著高于日投飼率0.8%組的半滑舌鰨特定生長率(P<0.05)。各日投飼率水平組的半滑舌鰨肥滿度無顯著性差異。見圖4。
3.5 不同投飼率對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和蛋白保留率的影響
經過60 d的生長試驗后,隨著日投飼率水平的升高,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呈現下降趨勢。日投飼率0.8%、1.0%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顯著高于日投飼率1.2%、1.4%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P<0.05)。日投飼率1.0%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保留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見圖5。
4 討論
4.1 不同日投飼率對半滑舌鰨生長的影響
由圖1、圖2、圖3、圖4可以看出,在確定水溫、溶解氧,日投飼率依次為0.8%、1.0%、1.2%、1.4%的情況下,半滑舌鰨的平均體重、體增重、增重率、瞬時生長率、積溫生長系數、特定生長率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在日投飼率1.0%時半滑舌鰨各項生長指標達到最高值。Eroldogan等[6]和樓寶等[7]對歐洲鱸魚和黑鯛(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的研究也發現,隨著投飼率的逐漸增加,相對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魚類日投飼率因魚的種類、規格大小、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條件下,適宜的投飼率能明顯提高魚的增重率,而隨著魚類消化系統和肝臟的發育成熟,魚類規格的差異對投飼率的影響會有所不同。
由圖4的肥滿度我們可以看出,投飼率0.8%、1.0%、1.2%、1.4%組之間兩兩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這個結果與徐懷兵[8]對斑點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研究結果相似。但草魚的肥滿度趨勢是先升高后下降,與本次試驗半滑舌鰨肥滿度趨勢存在一定的差異,原因可能有很多。姜巨峰等[9]指出,魚的肥滿度影響因素有很多,它隨餌料條件、氣候、魚體的自身因素以及生長階段而變化。Austreng等[10]對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的研究中發現肥滿度會隨著魚體的增長而減小。可見,肥滿度的差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與魚的種類及生長階段有關。
4.2 不同日投飼率對半滑舌鰨飼料利用率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投飼率的逐漸升高,半滑舌鰨飼料系數也越來越高。因為飼料系數越高,飼料的利用率就越低,所以隨著投飼率的逐漸升高,飼料的利用率逐漸降低。這個結果與施氏鱘[3]、日本黃姑魚(Nibea japonica)[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隨著投飼率的逐漸升高,飼料系數也越來越高。日投飼率1.4%、1.2%組的半滑舌鰨飼料系數顯著高于日投飼率0.8%、1.0%組的半滑舌鰨飼料系數(P<0.05),而日投飼率0.8%的半滑舌鰨飼料系數與日投飼率1.0%組的半滑舌鰨飼料系數差異不顯著(P>0.05)。在0.8%的日投飼率下,雖然飼料的利用率是最高的,但是,在生長、增重率、蛋白質保留率方面都是最低的。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盡管低的投飼率可以得到高的飼料利用率,但是并不是越低越好,這是有限度的。太低的投飼率會導致魚類攝食量不足[12],導致魚類缺乏營養,影響其生長;產生應激反應,導致其增重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飼料利用率再高,也不能完全補償魚類生長發育所需的飼料營養。投飼率太高的話,飼料利用率就會低,污染水質,對魚類的生長產生負作用。
4.3 日投飼率對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和蛋白保留率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日投飼率水平的升高,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呈現下降趨勢。日投飼率0.8%、1.0%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顯著高于日投飼率1.2%、1.4%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P<0.05),日投飼率0.8%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效率與日投飼率1.0%組的蛋白質效率無顯著性差異。蛋白保留率隨著投飼率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日投飼率1.0%組的半滑舌鰨蛋白質保留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其他各組間的半滑舌鰨蛋白質保留率差異不顯著。這兩個結果與Cui等[13]對白鱘(Psephurus gladius)、Fiogbe等[14]對鱸魚、徐懷兵[8]對斑點叉尾鮰、草魚的試驗結果相似,隨著投飼率的逐漸增加,蛋白質效率逐漸降低,蛋白質保留率先升高后下降。
5 結論
本試驗研究了日投飼率對體重為(170±10)g的半滑舌鰨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日投飼率的增加,半滑舌鰨的體重、增重率、瞬時生長率、積溫生長系數、特定生長率、蛋白保留率等指標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日投飼率1.0%時最高;0.8%、1.0%組的蛋白質效率無顯著差異且顯著高于1.2%、1.4%組。根據上述指標認為,體重為(170±10)g的半滑舌鰨適宜日投飼量為體重的1.0%。
參考文獻:
[1] 喬秋實,蔣廣震,劉文斌,等.周期性饑餓再投喂對建鯉(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長、體組成、消化酶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11,42(3): 367-373.
[2] ?MILLOT S, BGOUT M-L. Individual fish rhythm directs group feeding: a case study, with sea bass juveniles (Dicentrarchus labrax) under self-demand feeding conditions[J]. Aquatic Living Resources, 2009, 22(3):363-370.
[3] 趙吉偉,邱嶺泉,楊雨輝,等.不同投餌率對施氏鱘幼魚生長及體成分的影響[J].中國水產科學,2004(4):375-378.
[4] 朱秋華,錢國英,許梓榮.投飼率對鱸魚生長和體成分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04(6):36-40.
[5] 徐革鋒,劉洋,李永發,等.不同投喂率對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幼魚生長及體成分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13,44(2):433-437.
[6] EROLDOAN O T, KUMLU M., AKTA M. Optimum feeding rates for European sea bass, Dicentrachus labrax ?L. reared in seawater and freshwater[J]. Aquaculture, 2004, 231(1):501-515.
[7] 樓寶,毛國民,駱季安,等.不同投餌率對黑鯛生長及體生化成分的影響[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7(3):230-235.
[8] 徐懷兵.不同投喂率下膨化飼料、顆粒飼料對斑點叉尾鮰、草魚作用效果的比較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7.
[9] 姜巨峰,王玉佩,李春艷,等.3種優質淡水魚類的含肉率·肥滿度及肌肉營養成分的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6):14478-14480.
[10] AUSTRENG E,STOREBAKKEN T,SGRD T.Growth ?rate ?estimates ?for ?cultured ?Atlantic ?salmon ?and ?rainbow ?trout[J]. Aquaculture, 1987,60(2): 157-160.
[11] 史會來,樓寶,駱季安,等.不同投餌率對日本黃姑魚幼魚生長及魚體生化成分的影響[J].海洋漁業,2007 (1):53-56.
[12] ?周志新.池塘養魚飼料投喂量確定方法[N].江蘇農業科技報,2007-05-16(6).
[13] CUI Y, HUNG S S O, ZHU X. Effect of ration and body size on the energy budget of juvenile white sturgeon[J]. J Fish Biology, 1996,49(5): 863-876.
[14] FIOGB E D, KESTEMONT P. Optimum daily ration for Eurasian perch (Perca fluviatilis L.) reared at its optimum growing temperature[J]. Aquaculture, 2003, 216(1-4): 243-252.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daily feeding ?Rate on Growth Index of Medium-sized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Experimental diets accounted for 0.0%, 1.0%, 1.2% and 1.4% , were respectively fed to trial fish three daily with an average initial weight of 170 ±10 g for 6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ily bait casting rat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instantaneous growth rate, ?growth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protein retention of the semi-slip tongue sole(P<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daily bait rate, the above indicator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reduced, with the highest daily bait rate at 1.0%; no significant protein efficiency in 0.8% and 1.0% groups Difference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2%, 1.4% groups. No bait coefficient in the 0.8% and 1.0%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Conclusion: Half-smooth tongue sole weighing (170±10) g is suitable for daily bait casting rate of 1.0% of body weight.
Key words:Cynoglossus semilaevis; daily feeding rate; growth index
(收稿日期: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