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曳杉
近日,北京西城區喧嚷已久的“多校劃片”終于到了落地時刻,而且比預想的更狠。在個別片區,凡是去年7月之后購買學區房的,全部沒能進入“牛小”,而是被分配到鄰近片區,進的是普通小學,甚至是差小學。
這一舉動,打破了學區房投資的神話,也讓“用完就賣,只漲不跌”的學區房投資邏輯崩盤瓦解。以一套房來說,北京西城有的學區房一天跌了80萬,上海某小區一夜降價100萬,深圳某樓盤更是直接走下神壇,價格下降了662萬,不可謂不慘烈。
除了學區房之外,其他與房產相關的投資其實也算不上樂觀。“房住不炒”之后,市場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還守著舊觀念投資房產,很容易落入房產投資的諸多“坑”之中。
不少人心中,“買房穩賺”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這也難怪,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里,房子的投資收益太高了,北上廣深的房價10年翻4至5倍都屬正常;若是再加上3.3倍的杠桿,直接翻到10至20倍,50萬進去500萬出來都只是個合格。特別是2015年到2017年,房價更是全國范圍內的上漲,隨便一個城市漲個50%不成問題。
中央提出“房住不炒”之后,大多數人都清楚,房地產也早就不是十幾年前那個可以直接躺贏的產業了,它早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但是還有一些人已經習慣了炒房賺錢的路徑依賴,結果賠得一塌糊涂。
2015年,河北燕郊房價僅僅只有8000多元/平米;2017年初,燕郊房價攀上了“人生巔峰”,均價普遍穩定在3萬元。炒房客小A就在該階段以每平米4萬元的價格,買了一套總價在400萬元左右的房子。接著樓市調控開始,小A只能不斷地調整掛牌價,一直到去年6月份,才勉強以180萬元的價格成交,虧損巨大。
重慶的某項目由于地段好、品質優,成為不少投資者青睞的對象,2018年一度售價達到27000元。外地投資客小C也參與其中,然后一紙限價令從天而降——新開盤住宅限價18000元。限價令猶如晴天霹靂,二手房價格頓時雪崩般下跌,包括小C在內的很多炒房客血本無歸。
除了這種因政策調整而帶來的價格總體暴跌之外,房產投資的坑也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還很多,我們不得不防。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過去那種僅需一兩年時間房價翻倍的暴漲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甚至大概率以后都不會再出現。
其次,經常會有人提出類似“商鋪能買嗎”“公寓能買嗎”“海景房能買嗎”“小產權房能買嗎”等等問題。投資者需要清楚知道的是,房子在不產生交易的情況下就是剛需,而不屬于投資,賣不掉也租不出去,就不屬于資產,也就是死錢。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操作不當,商鋪、公寓、海景房甚至小產權房等看似撿漏的房產,也就變成了投資的陷阱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非要投資房產不可,也要時刻抱著謹慎的態度,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房子能夠買,哪些房子一定要繞開。如果不想跌進房產投資的坑中,就要及時了解樓市的相關政策和房地產的動態,而不是聽別人忽悠擺弄,最后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