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五年來,學會在組織建設、業務活動和改革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劉文杰:?過去五年是全國學會創新發展的五年,中國公路學會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堅持黨建強會的基本原則,通過建設發展改革,發起創建了10個平臺,包括學術交流平臺、創新智庫平臺、技術咨詢平臺、科技評價平臺、教育培訓平臺、團體標準研制平臺和科普平臺等。
其中,由學會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交通聯盟,有42個國家正式參加,搭建了“一帶一路”國家公路交通領域的固定合作機制。通過舉辦各種雙邊和多邊的學術活動和積極開展以創新性、實用性為主的公路科技研究項目,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公路領域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助力中國交通運輸的技術、標準、裝備、服務等“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交通運輸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記者:中國公路學會作為國家標準委和中國科協團體標準雙試點單位,近幾年密集發布了多項《中國公路學會標準》,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
劉文杰:?2015年6月,中國公路學會立足公路交通領域,正式啟動了團體標準工作。自該項工作啟動實施以來,得到了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已被正式寫入《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經過前期的探索階段,陸續建立了標準化管理機構、管理制度及工作機制,嚴格遵循“開放、公平、透明、協商一致”的標準編制原則。目前,已發布60多項中國公路學會標準,還有350多項正在編寫,其中,港珠澳大橋標準體系、自動駕駛標準體系、雄安新區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等超級工程的標準全部由中國公路學會編制發布,可以說,學會正成長為公路交通領域最權威的團體標準研制與發布平臺。
記者:“十四五”期間,中國公路學會有哪些規劃或設想?
劉文杰:?主要有兩個方面規劃。一是圍繞世界一流學會建設,進一步推進學會向研究服務型方向發展;二是大力推進素質化學會的建設,圍繞“四個面向”在國際化和服務行業方面明確要求和制定一系列舉措。
(供稿:劉玉琪,王姝力,楊云軻,李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