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摘要: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新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多元背景下,在初中生經歷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巨變和人生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班主任需要打破傳統,應用新型的班級管理方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鑒于此,可以嘗試把敘事療法引入班級管理工作,采用敘說故事、重構故事等方法,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故事中尋找成長力量,建立積極的自我認同感,實現自我成長。
關鍵詞:敘事療法;班級管理;自我認同;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3-0066-03
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新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多元背景下,班主任專業化既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班主任專業化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應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能針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做出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初中階段作為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最需要班主任專業化的引導和栽培。在此背景下,筆者在班級管理中嘗試應用心理咨詢中的敘事療法,對全面育人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敘事療法的基本理念
敘事療法由臨床心理學家麥克·懷特(Mike White)創立,通過敘說故事、外化、改寫、見證、回溯等技術幫助來訪者變得更有力量,得到更多的自我成長。通俗講就是故事治療,它的理論核心在于兩個核心隱喻(metaphor)——故事和社會建構。
這種治療方法是從來訪者敘述、分享自己的故事中找到治療的切入點,幫助來訪者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多元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不是只看到問題;對世界和人類進行多角度地了解和認同,實現重新塑造人的核心價值觀和自我認同。
二、班級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班情分析
筆者在2020年9月接手了八(18)班。進入八年級后,首先,學生要面對更多的學習壓力,面對全新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作為班主任的我,需要用溫和易接納的方法,主動跟學生建立起情感聯結和信任關系。其次,八年級作為承上啟下的年級段,學生對學業有一定的期待,也將面對更大的學業競爭。他們既需要科學的學習指導,也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注,來幫助他們疏導壓力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最后,八年級段學生在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識上均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看待問題易片面和主觀,時常有較低的自我評價,班主任需要更多地用智慧來分析學生內心真正的需求,引導學生建立起自我認同感。
基于以上班情,如何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心理上的疾風驟雨期,習得優秀的學習品質,建立健全的認知和人格,恰當地處理自我和他人的關系,形成對班集體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正是筆者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立足點。
(二)班級學生的發展性特點
在學習品質方面,我班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行為能由自我意志控制,會主動學習并控制想玩的沖動,能抵制一定的誘惑,表現出較佳的學習品質。但畢竟還只是八年級的孩子,也會有意志不堅定,尤其在外界的誘惑過大的時候。
在心理品質方面,因為分班調整的原因,學生進入我班后,有一定的優越感和成就感,同時又面臨著更大的學習壓力,在集體中學習一段時間后,有的學生會發現同伴都很優秀,因而時常出現自我否定的情緒。
在意識發展方面,八年級學生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已經初步發展,能獨立思考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做出判斷。但是畢竟知識儲備不足,社會經驗不夠,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帶有片面性和主觀性。
在價值觀形成方面,八年級也是人生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學生們以旺盛的精力,汲取著知識,思考著人生,尋找著友誼,追求著理想,同時還面臨著社會價值多元化、校園競爭激烈化等帶來的人生困惑和苦惱。
(三)應用敘事療法進行班級管理的意義
人類一直是會說故事的,總是活在自己與他人的故事中。人們講故事,不僅是描述我們所聽,同時也建構了我們所見,在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同時,也在塑造我們對世界、對現實的認識。
作為一名班級管理者,在面對每一個學生時,若能學會聆聽學生的生命故事,通過學生自己的故事,幫助他們重構生命故事,賦予生命故事新的積極的意義,將會激發學生更多內在的力量,從而讓學生找到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
筆者對本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仔細分析后,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應用心理咨詢中的敘事療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育人目標。
三、敘事療法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一)每日一省,敘述生命故事
敘事療法中的故事隱喻源于敘事文學,認為人、人生、人的身份認同等都是由故事建構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初中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混亂的時期,通過敘事療法中的“例外事件”“特殊事件”或“閃光事件”等,可以幫助學生常觀自我,找到生命中更多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同感。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我鼓勵學生通過家校練習本進行每日一省,書寫自己每日的獲得感、小確幸等。幫助學生在自省反觀的同時,能及時緩解不良情緒,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
每個人的自我都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產生的,一個人的自我建構離不開他人的參與。因此,除了讓學生書寫自己的獲得感,我還會經常提供主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敘述身邊的生命故事。如設置“每日一夸”,讓學生用發現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同學。通過“每日一夸”可以發現別人的生命故事,同時,書寫的過程也讓學生省思自我,促進自我的發展。對于學生的“每日一夸”,我也會在班級中展示,讓學生借由別人書寫的故事獲得生命能量,有利于學生形成對班級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解憂雜貨鋪,重構生命故事
人們常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八年級學生經常受困于人際交往、學業壓力和親子矛盾等方面的煩惱,不知如何應對。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困惑與苦惱,我通過舉辦“寄給解憂雜貨鋪”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煩惱書寫下來,并對煩惱進行評分和說明理由,這其實就是重新敘事。通過這樣的敘述方式,學生會發現問題是動態的、變化的和發展的。重述故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念: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在經歷困苦時,我們其實一直在想辦法面對自己生命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生命中的煩惱,從而找到自身的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