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梅
摘 要:各行各業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都在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作為培養國家一線合格教育人才主陣地的師范院校也不例外。就目前而言,“課程思政”已然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嘗試將思政育人融入課程教學中,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诖?,本文就對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一個研究。
關鍵詞:師范院校; 英語專業; 課程思政教學; 體系構建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071-002
一、課程思政概念的基本定位
對于課程思政概念的基本定位,我們可以從它的表面定義、基本內涵以及它設置的具體課程內容上去理解。
1.首先,課程思政表面上的定義可以透過它的字面去理解,就是指在如今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有效結合,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它和思政課程是不同的概念,思政課程是一門專門向學生傳授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觀,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而課程思政是當下新時代提出的一種為高等教育能更好地發揮“四個服務”功能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其次,它的基本內涵就是指大學里所有課程都要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作用,其核心要點就是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要求和實現民族復興責任”這三句話的要求真正貫徹落實到學校開展的各項課程和教育教學流程中去,共同向“立德樹人”方向努力,協同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全面的人打好基礎。
3.最后,從課程設置上而言,課程思政不是限制約束改變具體課程內容的設置,而是改變教學中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思維模式和方法,要求教師在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出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并將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專業知識學習上慢慢地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這從課程思政理論上來講,可以稱作隱性的實踐課程,它是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最關鍵的部分之一。
總之,它是新時期以來一種在理念、制度以及實踐上的創新,是一項需要教育者長期堅持的育人工作,總體上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去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的功能,能夠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1]”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師范院校英語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的特點和優勢
1.師范院校英語專業設置的特點
師范院校設置英語專業的特點是從教學的培養目標出發的,我國對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個統一的定位,即培養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使得既具備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又具有較高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同時,還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教育人才。
2.師范院校構建課程思政教學的優勢地位
相比其它的學科,對于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英語專業由于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優勢,在進行思政教學融合課程的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具體的大概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從它的課程設置上來看,英語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是作為一門專業的必修課,在與其它的專業必修課對比上,其課時以及學分分配的比重都是最大的,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為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臺,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合理設置教學過程,抓住課程思政,積極巧妙地融入到英語專業的課堂教學中;其次,英語專業課程本質上思政課程屬于人文性質的,從而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上有一致性的特點,這就使得在英語專業課堂上能夠輕松自如地融入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做到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互為補充,形成一定協同發展效應,共同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而努力,構建起完整的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
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構建的現實必要性
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界探討的重點課題,各大高校也都在努力嘗試中,對于重點培養教育人才的師范院校也不例外,那為何要在師范院校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呢?有什么現實的必要?具體筆者在這總結歸納了如下幾點:
1.首先,從構建“課程思政”大格局上來看。師范院校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課程思政”的教育方針,擔任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師范院校應該首當其沖地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教學中開展思政育人的工作,使得師范院校的學生真正具備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從整體上營造“課程思政”的大格局,這對于整個教育行業推進“課程思政”的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師范院校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2.其次,從師范院校的教學培養目標上來看。顧名思義,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設置是為了培養合格的英語教育人才的,承擔著為我國培養具備有擔當有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教書育人,在新課改下有新的定義:它不僅僅是智力上的教,更是在教學的同時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在師范院校構建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也應該作為英語專業的重點培養方向。
3.最后,從英語專業的課程屬性上來看。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給予英語專業課程價值引領的重任,為了改善和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必須要找到一個先鋒作為指引,正是英語專業它自身獨特的優勢和屬性,于是教育部高遠目瞻地將其作為先鋒試點引領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在去年舉辦的“新時期英語類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專題講壇中就有明確提到這一點,同時,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也要做到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愛國主義的情懷,因此從這一層次上來看在師范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四、當前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的現狀分析
盡管在英語專業上構建課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縱觀當下的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現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教師的綜合素養不夠,導致不能隨時更新與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相適應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思想上也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深,不能真正理解教書育人的本質,在具體的教學中體現為過多地注重英語專業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其他思政方面上的教學,同時,教師的政治素養是直接影響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而外語專業的教師普遍存在的理論水平不高,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欠缺,就很難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英語專業的課堂教學中。
2.課程思政資源缺乏,由于英語專業背景的制約,在教材的編排上過于注重英語語言的專業知識,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涉及很少,大多都是以介紹西歐的文化內容為主,很少用英語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甚至在其他文科類教材內容的設置上也是如此,加上本身不能有效地將思政內容融入英語專業的課堂教學上,這就大大降低了師范院校構建課程思政體系的進程。
3.課程思政的形式化嚴重和教學方法單一化也是影響英語專業課程思政體系構建進程的。由于受限于傳統知識講授的教學思路,部分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師在具體實施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時表現出教學方法的單一化,課堂氣氛也十分的壓抑枯燥,只是“為了思政而思政”,流于外在的形式化思政教學。相關研究表明,有些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師只是采取課前幾分鐘去播放相關的英文思政方面的音頻,其余的時間都是學習專業的英語知識,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很難將思政和課程教學緊密結合[2],教學過程中缺少了與之相對應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教學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顯示,這就很難從根本上去實現課程思政融入課堂的教學,影響整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的質量和效率。
五、師范院校英語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有效措施
針對上面出現的問題,筆者探討出了幾條可實施的有效措施,具體的有以下幾點:
1.首先,從根本上強化師范院校的頂層設計,英語專業所在的學院管理人員應該從頂層對整個專業的思政育人教學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這就需要自身對思政育人內涵有深刻的認識,并且能夠熟悉教學、學工以及管理等各個部門工作流程,從而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保障機制的建設、教學改革、網絡宣傳、校園文化建設等多方面設計英語專業融入思政的教學,多層次的整合各種資源,全面構建大思政教學體系的格局,從而提高整體英語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質量和水平。
2.其次,深入挖掘課程思想政治資源,教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就要對教材內容以及師范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就目前來看,普遍的師范院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是以英語語言基礎課,專業的技能課以及素質拓展課為主,其中在前兩種課程中涉及的英語專業知識的內容較多,而思政內容很少,甚至有的教師為了趕教學的任務忽略其思政的教學內容,只是機械地傳授英語專業相關知識,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改革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教材上多涉及些思政內容,以此強化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而素質拓展類的課程由于有跨文化交際等文化類的課程,對于挖據其思政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容易些,因而師范院校在課程安排設置的時長或者比重上可以適當的傾斜。
3.再者,在課程教學的實際操作上,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的課程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對于英語語言基礎課教師可以網絡搜集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課程思政資料,比如對于語法和啟蒙階段的英語專業來說,可以在上課前根據教學的內容準備與思政教育相關的教學例句進行教學,這是比較實際有效的思政資源收集的方法;而對于專業技能課,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好專業技能的前提下,抓住合適時間向學生灌輸些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職業的素養[3],真正承擔起培養一線合格的教育人才的重擔;而對于素質拓展的課程,由于它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因此教師實際教學中就需要先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再從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上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促使學生繼承發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4.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考核體系,它主要包括教師課程思政的考核和學生的思政考核兩個部分,其中在教師的課程考核體系上主要是考核教師對整個課程思政改革的開發情況,具體表現在教師對于思政教育素材的儲備、教學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學思政科研等方面;而學生的課程思政考核主要就是對本課程學生思政教育情況的一個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通過課后的思政小課堂進行傳授,并且實時有效地進行點評,讓學生自己總結傳授過程的中心得體會,做到有效地考核學生的思政水平,同時,在成績的設置分配上,將學生的課程思政成績也計入平時成績,比例分配上在40%左右,讓它也和最終的學分掛鉤,這樣就會引起教師和學生對思政的高度重視,推動整個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案設計中添加相關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實施的步驟,并在學生作業布置和期末考核中涉及一定的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
六、結束語
總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在各大高校的構建已經成為新時期的發展趨勢,而作為有著重要引導作用的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來說,課程上融入思政育人的元素就尤為重要。在具體的專業課程教學中要關注師德師風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的職業理想,培育其愛國守法、規范從教的職業操守,自覺地以德立身立學施教,努力達到“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做一名合格的培養時代新人的教育者。
參考文獻:
[1]趙繼偉.關于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辯證關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2]陳桂英.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三個著力點[J]思想教育理論導刊,2018.(9):14-15
[3]周慧.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論壇,2019.(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