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鶯雯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當前教學已經很難不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信息技術指導中大多數都是形式大于教育意義和內容。基于這一現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認識到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的必要性,并有效融合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從而讓信息技術發揮積極的作用,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融合策略
引言
新課標中明確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為此,教師應注重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感受,使其具有學習積累意識、良好的語感與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逐漸地適應現代化生活,形成識字寫字能力、閱讀意識、習作能力及口語交流能力,發揮學科育人優勢,提高小學生的文化品格、道德修養與審美意識。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下,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營造生動課堂,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
在教學中,興趣對于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傳統教學中,不乏有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的課堂。而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充實教學的內容,為學生營造更多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素材指導學生,并在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例如,在部編四年級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學中,因與現代生活相隔較遠,為了使學生感受少年周恩來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立下宏偉志向的原因,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教師可應用微課,介紹相關歷史背景,讓學生形成較為直觀的認識。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使學生形成知識整合意識,認知新中國成立的艱辛歷程。接著,引導小學生認真地展開自主閱讀,使其理清文本的脈絡,明白何為“中華不振”,認識到“振興中華”的迫切性。接著,可以“新時代少年為何讀書?”為引導,使學生自主思考、踴躍發言。在生動、高效課堂中,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授課思路,又能夠加深自我理解。
二、應用現代化技術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以前的教師在備案時只能自己去翻閱書籍材料,或者借鑒前輩教師的教案。教師翻閱到的資料有限,準備的教案也具有局限性,教授與學生時也不是最廣泛最準確最新的信息。這樣的結果是,教師教學質量低,教師在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授予的知識含金量不高,學習的范圍也小,效率低。信息技術在深入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后,當教學需要進行相關實驗活動卻受到各方面綜合因素的阻礙時,教師可以通過VR技術創設出相關是實驗活動的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在一種虛擬的環境下體驗到真實的學習效果,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語文知識,更是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和突破教學難點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信息技術幫助語文課堂教學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最為基礎的也就是教師利用PPT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更全面的知識。當學生在學習枯燥乏味的相關方向與位置中“東南西北”方向辨別等知識時,一些方向感不強的學生很難一時掌握,同時其他學生也對此毫無興趣,想讓學生真正接受和掌握是很困難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和與生活當中息息相關的有些生活情境小短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也激發出來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傳統的朗讀訓練機械、呆板,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倦感。信息技術憑借其圖文并茂、音形兼具的優勢使朗讀內容清晰地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促使學生憑借表象認知配以適宜的感情有效朗讀,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三、促進創新施教,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教學創新,還需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具有自主探究意識,使他們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并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施教工具,展開混合教學、引入翻轉課堂、促進慕課教學等。例如,在《蟋蟀的住宅》教學中,教師便可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分層引導,使學生自主預習,讓語文素養相對較高的學生,借助云平臺繪制思維導圖,并描述蟋蟀“筑豪宅”的過程,說一說蟋蟀的特點;使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通過信息化閱讀,對比螳螂、蟋蟀筑巢的不同,從細節處著眼,概括它們不同的品格;讓學困生在預習課件指導下,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具有怎樣的作用。
四、促進生動教學,培養其綜合實踐能力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語文綜合學習,需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為此,教師可以閱讀與習作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例如,為創新小學高段的古詩文教學,教師可帶領大家去郊游,使其用數碼設備記錄晚霞、夏荷、秋收等不同的景色。在班級中,舉行“古詩新唱”綜合實踐學習活動,使學生展開學習探索,篩選拍攝照片,制成簡單的PPT或應用Vlog剪輯軟件制作短視頻。便于他們一邊進行古詩詞演唱、感受其中韻律,一邊為觀賞者播放自己拍攝的美景或制作的短視頻。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中,使學生具有綜合學習能力,積極地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并且,這也將提高他們的探索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能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利用這一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重點關注教學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特點,從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43-44.
[2]杜謙.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運用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1,23(05):205-206.
[3]王振波.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探析[J].知識文庫,2020(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