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
摘要:小學數學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學思維為主要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教學中全面運用,將信息技術融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也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喜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認真研究學生學情,教材特點的前提下,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和信息技術的便捷性,是當前數學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加大,個中小學的信息化教室(多媒體教室)都興建起來,學生可以在教室中利用網絡資源實現信息同步化,保證了課堂教學與時代的銜接。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給小學數學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是當下很多老師都在考慮的問題。作為教師搖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個體特點,制作符合學生興趣所在的多媒體課件,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血液。
一、充分了解學情,從學生的個體特征入手
小學生有特定的年齡特征,他們所呈現的特征在教學中也會有相應的表現,因此在教學中更要首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再組織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保證課堂的趣味性。
1.尊重年齡特征,制作喜聞樂見的課件
信息技術的引用,讓課堂充滿的了活力和趣味性,既讓孩子們掌握了數學知識,又讓孩子感受到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的活力,從小就培養他們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從年齡特征來看,小學生喜歡動畫、圖文并茂的,因此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將動畫和豐富多彩的圖片融和進去。以生動有趣的視頻和圖片,代入數學課堂上的知識點,讓課堂更有趣味性,也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
此外,希沃白板在很多學校都運用,白板與互聯網是連接的,為了教學方便,白板還自帶了很多畫圖工具。因此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圖文練習,讓學生感受到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便捷性。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課件,就制作符合他們興趣的,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
2.投其所好,勾起學生的欲望,切實將趣味引入課堂
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一面,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能讓所有的學生都感興趣。老師要能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權衡出利于大多數同學接受的教學方式,勾起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學生對同一知識的了解欲望,才能在千差萬別的學生中建立共性。而信息技術因為自身與互聯網的聯系,能夠充分展現這方面的優勢。將課堂的知識點以動畫形式體現出來,會更有趣。以數學中分數為例。
首先將豬八戒吃西瓜的動畫播放給同學們看,由于對每個同學對《西游記》都比較熟悉,當看到豬八戒吃習慣的時候他們自然都比較感興趣。然后我提問學生:習慣應該怎么分比較合理?學生回答后又問:假如只有一個西瓜他們四個人怎么分呢?這就已經引入到本節課的重點認識分數了,能夠讓學生明白分數也并不難,都是來源生活中,只要認真仔細都是可以學好的。
二、如何讓媒體更好地服務與小學數學
1.找準多媒體教學的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教學重點,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鎖住在課堂。比如在剛接觸到分數教學時候,完全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一個圓,或者是一個月餅分成四等分,給學生更直觀的印象。讓學生知道四個人如何分一個圓(月餅),增加課堂的情趣。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呈現分月餅的動態度,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月餅被分割的過程。動態圖形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能夠保證學生課堂上注意力的集中,自然也就提升了數學課堂的學習效果。
找準利用信息技術上課的切入點,就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數學課堂教學的容量提升,將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大大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如何有效地找到切入點呢?這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學情有具體的了解,還要對學生的喜好有清楚的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喜好是不一樣,低年級與中高年級是有區別的,低年級應該以動畫為主,中高年級可以偏向圖片。低年級的文字要少,而中國高年級可以稍多。注重不同年齡的特征,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數學課堂高效率。
2.將知識有效地連貫起來,使學生對知識體系有整體的印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總結歸納的能力,對學過的知識不會自覺地總結歸納,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將有關聯的知識串起來,增加他們對知識體系的掌握。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各相關知識點有機串聯起來,迅速找到知識間的異同點,方便整體知識體系的掌握。
比如在復習課的時候,將一個單元或者一本書的知識體系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方便學生記憶,能讓學生在知識體系的構架中,更清晰地明確重難點。在整理單元體系知識的時候,傳統教學以板書為主,課堂上知識容量是有限的,對優生來說可能有“吃不飽”的現象。利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希沃白板的運用,就能將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同時利用思維導圖等制圖軟件,還能實現知識動態的鏈接,這樣就能保證復習課的有效進行。
3.在多媒體工具教學中,輔以其它常規教學工具
常規的教學方法雖然有不足,但是也有可取的部分。比如在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適當地輔助以板書能彌補多媒體自身的不足。教學中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能起到強調作用,再加以適當的師生互動,就能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了情趣。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所取得效果遠遠勝于單純采用某一種教法方式。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充分認識到課堂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對必要的部分加以常規教學方式和工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信息時代的教學,要敢于借鑒新鮮的教學工具,保證課堂的新鮮感。很多在教學數學的時候,為了教學方便喜歡直接用網上現成的圖形。這雖然給予教學很大方便,但未必是最合適你所教的學生。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我在教學與圖形相關的知識點的時候,都是自己精心制作圖形。如在教學圓錐與圓柱體積關系的時候,利用3D效果圖,將圓錐與圓錐的側面展開,再堆疊比較,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兩者的三分之一關系。而且3D實現多角度,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其之間的關系,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圖形的趣味性。如果單純依靠傳統教學的手段,是很難實現這樣的效果的。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每一位老師都要解放思想,認真學習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努力改進。積極探索出一條與現代化科技相互融合的教學之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無止境,貴在恒心。”利用科技的便捷性等特征,積極尋求與教學融合的教學方式,必將是新時期小學數學的方向。鍥而不舍,勇往直前,期待未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