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蘭
喹諾酮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藥物,代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具有廣譜抗菌性,且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長,廣泛應用于皮膚系統感染、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等感染性疾病[1]。但是抗菌藥物的長時間使用對于人體正常菌群會有一定的影響,導致免疫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引起藥物不良反應,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2]。藥物相互作用是指由于聯合用藥、個人飲食或生活習慣導致藥代動力學或藥效學特征改變,聯合用藥的理想情況應該是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但是從實際聯合用藥情況來看,隨著藥物聯用的增多,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不斷升高,藥物相互作用成為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3]。但是我國對該問題的研究較少。本次研究主要以服用喹諾酮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為例進行統計觀察,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4例處方中含有喹諾酮類藥物且治療期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48.6±9.6)歲。入選患者均符合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判斷標準,且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
1.2方法 整理患者的一般資料、藥物過敏史、病情、用藥方案、用藥方法、用藥劑量、用藥時間以及聯合用藥情況等,各項資料采集需要直接詢問患者、家屬和主治醫生,確保采集資料的完整性。
1.3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不良反應類型、治療中引發不良反應的藥物及用藥頻率、喹諾酮類藥物聯合用藥情況。
2.1不良反應類型 84例患者中發生皮膚反應28例(33.3%),發生神經系統反應18例(21.4%),發生消化系統反應16例(19.1%),發生心腦血管反應10例(11.9%),發生血液系統反應6例(7.1%),發生泌尿系統反應4例(4.8%),發生肝膽系統反應2例(2.4%)。見表1。

表1 84例患者不良反應類型(n,%)
2.284例患者治療中引發不良反應的藥物及用藥頻率 在引起不良反應的喹諾酮類藥物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和莫西沙星,分別為54.8%、26.2%、9.5%。見表2。

表2 84例患者治療中引發不良反應的藥物及用藥頻率(n,%)
2.3喹諾酮類藥物聯合用藥情況 本次研究喹諾酮類藥物均為靜脈用藥,且聯合堿性藥物、抗膽堿藥物、H2受體阻滯劑、抗結核藥物以及氯霉素類抗生素治療時藥效明顯下降。
藥物治療是許多疾病的臨床主要治療方法,而現代醫學的飛速進步促使各種藥物不斷問世,讓各色疾病的治療有了選擇,可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用藥。但隨著老齡化現象的加劇,生態環境的逐步惡化,有研究發現,人類的疾病患病率逐步提高,同一個人可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如基礎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創傷性疾病等等。為了有效治療患者的各種疾病,臨床可能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同時應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但是,不同藥物的藥理機制也存在明顯差異,藥物可在人體中發生相互作用,藥物藥性可互相抵消,也可互相協同,產生難以預計的結果。這一情況,要求臨床主治醫師在制定治療方案時,不僅要考慮到患者的實際病情,還需考慮到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在選擇藥物時,盡可能選擇互不影響的藥物。以抗菌藥物為例,隨著細菌耐藥性的增加,臨床用藥需結合藥敏試驗,才能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降低用藥不良反應。
喹諾酮類藥物是臨床常見的抗菌藥物,隨著藥物研發的不斷更新,新一代喹諾酮類藥物對于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在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以及皮膚系統疾病臨床治療中得到了推廣應用。隨著該藥物在臨床的推廣應用,發現有部分患者發生了不良反應,有研究認為除了與患者個人體質有關之外,還與藥物相互作用有關[4]。藥物治療過程中為了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程,可能需要使用兩種及以上藥物,有時是同時服用,也有序貫使用,但是聯合用藥是否會影響用藥安全性是臨床研究的重點。藥物相互作用就是指一種藥物在受到其他藥物的干擾后其治療效果影響或出現不良反應[5]。根據發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分為藥代動力學相互作用和藥效學相互作用,前者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代謝、分布與排出;后者則可能出現無關反應、協同反應、相加反應和拮抗反應[6]。藥物相互作用主要產生的后果可以分為預期后果、無關緊要的后果和有害后果,最理想的情況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減少藥物服用量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7]。但是實際研究指出無關緊要后果在聯合用藥中的發生率最高,且隨著藥物聯合用藥的頻率升高,藥物不良反應也不斷升高。藥物相互作用成為藥物不良反應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結果中,84例患者中發生皮膚反應28例(33.3%),發生神經系統反應18例(21.4%),發生消化系統反應16例(19.1%),發生心腦血管反應10例(11.9%),發生血液系統反應6例(7.1%),發生泌尿系統反應4例(4.8%),發生肝膽系統反應2例(2.4%)。由此可見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中以皮膚反應的發生率最高,其次為神經系統反應,因此在使用此類藥物過程中需要警惕皮膚和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本次研究中引起不良反應的喹諾酮類藥物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和莫西沙星,分別為54.8%、26.2%、9.5%,由此可見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應最高,這可能是由于聯合用藥引起。本次研究喹諾酮類藥物均為靜脈用藥,且聯合堿性藥物、抗膽堿藥物、H2受體阻滯劑、抗結核藥物以及氯霉素類抗生素治療時藥效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堿性藥物會降低喹諾酮類藥物在尿液中的溶解性,導致結晶的情況發生,同時會增加藥物的腎毒性;喹諾酮類藥物聯合茶堿類藥物使用時可能由于P450酶競爭性結合而影響茶堿類藥物的半衰期,導致茶堿中毒的情況發生,從而引起惡心嘔吐、心悸等癥狀;聯合抗膽堿藥物以及H2受體阻滯劑時會影響喹諾酮類藥物的吸收,因此導致不良反應增加;利福平作為一項抗結核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RNA合成從而起到抗結核病毒的效果,聯合喹諾酮類藥物會影響該藥物的治療效果,使得氟嗪酸與環丙氟哌酸作用消失;氯霉素類抗生素聯合喹諾酮類藥物也會影響喹諾酮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需要謹慎用藥。
現代疾病譜的增加以及患者耐藥性的升高促進聯合用藥頻率的升高,聯合用藥時就無法避免藥物相互作用的情況發生,一般情況下無關緊要后果的發生在聯合用藥中無明顯影響,但是當藥物不良反應增多時就需要引起臨床醫學的關注,這主要是由于雖然很多藥物聯合用藥能夠增強藥物治療效果,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但是也有部分藥物在配伍之后出現療效下降甚至是不良反應增多的情況,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例如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可能由于同時服用抗結核藥物或鎮靜藥導致避孕藥效果下降而發生意外懷孕的情況;地昔帕明聯合阿司咪唑可能引起心臟毒性反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8]。藥物相互作用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此需要加強臨床藥物研究,提高聯合用藥的安全性,規避藥物不良反應增多的情況發生,最好達到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用藥劑量的效果。
綜上所述,藥物相互作用是導致喹諾酮藥物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注意藥物配伍的合理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