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龍?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甲狀腺腫瘤專委會
常委,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頭頸腫瘤專委會常委。主要從事甲狀腺、口腔頜面、咽喉部腫瘤的多學
科綜合診治及研究,擅長甲狀腺、喉咽、唾液腺等頭頸部腫瘤的外科手術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徐匯院區)、周二下午(浦東院區)

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牙齦腫痛……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口腔疾病。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小毛病,忍一忍就過去了,可有的時候,它們卻是“引爆”口腔癌的“定時炸彈”。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上下唇、腭、頰黏膜、牙齦、舌體前2/3 等部位,都算作口腔的范圍,這些部位大多被鱗狀上皮覆蓋,而當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后,就會形成我們所說的口腔癌??谇话┲饕ㄉ喟?、頰癌、牙齦癌、腭癌、唇癌、上下頜骨癌、口底癌等。
根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一份上海市市區腫瘤發病情況,男性中口腔癌的發病率約4.68/10 萬,女性則約3.77/10 萬。口腔癌的發生一般常見于老年男性,我國湖南、臺灣兩地為高風險地區。
口腔癌是多種病因與發病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比較明確的誘因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等方面。
長時間對口腔黏膜形成的不良刺激,比如咀嚼檳榔,不合適的義齒、牙齒殘根殘冠的摩擦以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長年累月都會讓口腔里原本“乖乖”的上皮細胞“叛變”成可以抵抗這些刺激的“好戰分子”——腫瘤。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化學性誘因外,還有一個生物性誘因值得關注,那就是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提到HPV,我們會想到尋常疣、宮頸癌,很少與口腔癌聯系在一起,但它與口腔癌的發生也有緊密的聯系。
一項納入了12163 例頭頸部鱗癌患者的Meta 分析顯示,口咽癌、口腔癌、喉癌的HPV感染率分別為46%、24% 和22%。值得注意的是,HPV 感染而驅動的腫瘤,與非HPV 感染驅動的腫瘤有明顯的差異性,從腫瘤分期的判斷到治療方案的制定都有所不同。根據是否由HPV 感染所致,口腔癌大致可分為HPV 陽性口腔癌和HPV 陰性口腔癌。HPV 感染是驅動口腔癌發生的獨立因素。
HPV 陰性的口腔癌,更多是因為驅動基因發生了某些變異而誘導了腫瘤的發生。一般來說,醫生會對有癥狀的患者首先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視診和口腔內觸診,如有進一步檢查的必要,還會再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讓患者進行頸部CT 或者磁共振檢查,并根據病史,考慮是否需要接受HPV 檢測。
口腔癌的早期癥狀往往比較隱匿,常常會被忽視或誤診。一旦發現以下癥狀,應及早就醫,排查病因。
1.口腔黏膜的顏色變成白色、褐色或黑色,尤其是口腔黏膜變粗糙、變厚或呈硬結狀,出現口腔黏膜白斑、紅斑。
2.口腔黏膜有大面積的、遷延不愈的潰瘍。一般口腔潰瘍的病程不超過兩周。與常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不同,癌性潰瘍一般表現為四周邊緣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壞死組織的覆蓋,早期一般無痛或僅有局部異常的摩擦感,潰破后疼痛明顯。隨著腫瘤進一步侵犯神經及周圍組織,可引發耳部、咽喉痛或牙痛。
3.口腔內出現新生的腫物。
4.口腔內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出現麻木感或疼痛感。
5.出現功能障礙,有咀嚼或吞咽困難,開閉口運動受限。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合理飲食,可有效預防口腔癌的發生。生活中,我們可做到以下幾點,及時防患于未然。
1.避免吸煙、飲酒。除了肺癌外,煙草也是口腔癌公認的致癌因素。煙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學物苯芘,它對整個上消化道、呼吸道都會產生致癌作用。
2.及時修復不合適的義齒,如果發現義齒下組織有疼痛、發炎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3.不要進食過燙的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組織。
4.做好口腔衛生,及時治療口腔疾病,拔除殘根、殘冠。
5.做好個人衛生,預防HPV 感染。
(王懿輝? ? 整理)(編輯? ? 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