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梅


家長會是家長和班主任、學校之間聯系的橋梁。為了有針對性地召開家長會,滿足家長的需求,充分發揮家長會的作用,我在班上開展了一次關于家長會的問卷調查(如下圖)。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家長喜歡開家長會,是因為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情況,只有極少數家長不喜歡開家長會。從家長的需求和意見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時代的家長會迫切需要在形式和內容上創新。
家長會應開出知識性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43.48%的家長喜歡“專家教育講座”這種形式的家長會,說明家長渴望從家長會上學到更多教育孩子的理論知識。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家長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識,盲目跟風者眾多。看到別人家孩子去上輔導班,也趕緊給自家孩子報輔導班;別人家孩子報了3個輔導班,自己家孩子就得報4個,以便自己的孩子學得更多、更好。但是,這些家長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報班、報哪些班,也不知道這樣盲從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還可能導致孩子厭學。所以,家長迫切需要從專家講座中獲取科學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明確合理的育兒方向,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需求。通過與專家交流,家長不僅可以清除教育困惑,還可以緩解自己的育兒焦慮。
家長會應開出開放性
家長會不僅應該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還應該有“山外看山”的特性,在更廣闊的領域、站在更高的層面審視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適應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和家長一起分析教育改革政策,分享國際國內教育形式以及探討教育和經濟社會、科技創新的關系等。這些開放性的內容,讓家長擁有更宏觀的教育視野,從而更理性地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和將來發展的方向。
家長會應開出綜合性
從數據中我們看到,“家長開放日”最受家長青睞。我們曾經嘗試將家長會做成“家長開放日”,在“家長開放日”里,我們安排了隨堂聽課、主題論壇、學校成果展、問卷調查等活動,反響很好。由此可見,如今的家長更希望走進學校,獲得全面、立體的信息與感受。這種綜合性的家長會讓家校互聯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家長會應開出主題性
家長會的主題應該是具體的,并且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成長需求和不同學習階段設置不同的主題。例如,一年級可以圍繞如何適應小學生活,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運動等習慣,怎樣和同學和睦相處,怎樣養成快速作業的習慣等主題開展家長會。到了三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煩惱也在不斷增多,這個階段的家長會可以圍繞“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爭當閱讀之星”等主題來開展。到了高年級,學生開始進入叛逆期,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敏感,學習壓力變大。這時候,家長會應該圍繞“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引導孩子與同學建立純真的友誼”“怎樣引導孩子學習”等主題來開展。
家長會的主題確定應該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形成循環上升的內容序列,從而真正體現學校教育的引領性。
家長會應開出現代性
圖片和視頻給人的感受更直接。班主任可以使用圖文并茂的微課、微視頻等形式,讓分享更加生動,有感染力,給家長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班主任可以把學生日常的活動和表現做成視頻,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感受教師工作的用心,從而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更好地配合教師工作。
家長會的現代性還體現在線上家長會上。調查中,我們發現,大約20%的家長希望多召開線上家長會,因為確實有一部分家長工作繁忙,線上家長會更方便他們參與孩子的教育。
家長會應開出互動性
互動能讓家長對家長會記憶深刻。學生表演節目,是學生和家長的互動;家長提出問題,專家解答,是專家和家長的互動;家長之間交流討論,是家長之間的互動;學校進行辦學成果和特色課程展示,是學校和家長的互動……這些互動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展示了新型家長會的獨有魅力。
家長會應開出現實性
無論家長會的形式怎樣變換,家長走進學校,最想了解的還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這是家長會的現實意義。班主任要在家長會前認真準備,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日常表現、成績狀況和個性特點,還要備好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建議,這是家長最愛的“錦囊妙計”,也是家長會是否有效的關鍵。
家長會應開出故事性
不僅孩子喜歡聽故事,大人也喜歡聽故事。故事讓道理更加通俗易懂,讓經驗更加生動易行,讓育人更有藝術性,讓家校關系更加親密。在家長會上,如果教師、家長和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像絢麗的禮花一樣綻放,那么,這樣的家長會一定會點燃教師、家長和孩子們的心靈。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華中學弘毅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