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鴻
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地處中關村科學城的核心位置,地標顯著,交通便利。從南門進入園區,放眼可見錯落有致的別墅群,園內主體建筑9座,均為三層,建筑面積9.8萬平方米。園內花果豐碩,草木蔥蘢,行走其中,悠然閑適,讓人感覺仿佛進入了一座歐式莊園。但這里并不只是一座漂亮的莊園,而是一座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建設等使命為一體的高科技國際園區。
之所以說這是一座國際園區,是因為它具有聯網世界、鏈接國際的高端視野。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自2017年陸續投入使用后,一直積極響應國際開放性、包容性區域合作倡議,不斷開拓國際合作區域與領域,自主搭建國際性交流平臺,堅持高端引領、秉承國際視野,注重產業孵化與開放式創新,積極推進多平臺建設,實現有效對接,完成科研成果轉化與落地。
該園區主要以生物醫藥大健康、大數據、高端智能制造類產業為支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園區不斷提升服務能力,通過構建企業級服務生態和創新人群服務生態,打造健康的營商環境,主動融入海淀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到2020年園區入駐企業118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擬上市公司3家,實現年產值24億元。
漫步園區,一眼就能看到“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的標牌。園區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中心是全球首個由蓋茨基金會出資成立的獨立研究機構,旨在為全球健康領域的藥物研發注入創新原動力。該中心于2018年11月7日正式入駐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該中心是國內首家由外資參與設立的民辦非企業性質科研機構,在組織形式上參照國際頂尖研究機構,運作上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
除了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園區內還有一個北京市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北京水木東方醫用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簡稱創新中心),中心由醫療機器人領軍企業天智航聯合清華工研院、中關村科學城共同創立,2018年9月獲得北京市經信局授牌“北京市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在政府指導下成立的醫用機器人技術與產業協同創新平臺。
創新中心聚焦國家需求,統籌整合行業力量,聯合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機構、臨床醫院、行業協會聯盟、產業基金等創新資源,發揮國內市場優勢,解決關鍵共性技術,促進政-產-學-研-醫-金協同創新,實現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打通從想法到科研到成果轉化再到產品全流程的關鍵環節,構建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
另外,為更好地服務于創業科學家,打造集投資、孵化、研發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園區還引進了巢生實驗室。巢生實驗室是巢生創新平臺旗下的共享實驗室,極度鼓勵技術創新,目前已在全球3個國家、4個地區落地,入駐企業超過50家。巢生實驗室作為創業者身邊的協助者,能夠幫助科學家們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轉化為有意義的臨床方案——這個過程往往被實驗設備所限制。因此,為了更好地支持科學家去發現、創造和發明,實驗室著重于優化公司服務以及技術支持。與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同打造完美的孵化實驗室,提供適用于企業快速成長的靈活框架、透明且可預測的規劃、前沿且高質量的設備、經驗豐富的科學管理、全包式的實驗室和辦公服務。
園區兩個中心、一個平臺的實現,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藥健康項目在此落地。如: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中國及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致力于針對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重大公共衛生性疾病開發創新療法的跨國企業;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國機器人TOP10成員企業、北京市G20成員企業,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五家獲得醫療機器人注冊許可證的企業。
園區發展建設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優質、高效地管理,園區在建設伊始就立志成為“領先的高科技企業服務商”。近年來,他們秉持“以奮斗者為本,為創業者服務”的宗旨,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地構建企業級服務生態和創新人群服務生態,努力打造“以人為本”的價值型園區。
2019年10月,作為首批試點園區,海淀區政務服務“一窗通”系統在園區正式上線運行,共開通2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企業設立、高新企業認定、從事代理記賬業務機構設立審批、個人熱點服務等2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都可通過“一窗通”系統在園區一站式辦理。
在構建企業服務生態方面,園區圍繞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引入國際一流的科創服務合作伙伴,如華為、IBM、美世等,打造創新服務、金融服務、政策服務、生活服務四個服務鏈條。
對于創新創業企業,園區首先是“精選”。通過每年舉辦“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吸引全球的創新項目參賽,也通過大賽,與全球創新資源和服務機構,一起構建起了遍布全球37個國家和36國內城市的創新服務網絡。八年來,創業大賽一共吸引了上萬個創新創業項目參賽。通過層層選拔,已有100多個優秀項目獲獎,并獲得了全方位的孵化服務,孵化成功率達到80%。
在科技金融服務方面,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與各銀行、各類基金和金融服務機構都有緊密的合作。旗下針對早期項目設有創業基金、孵化基金,針對偏后期項目設有夾層基金進行股權投資、股債結合投資、并購投資等。園區目前已有一只母基金,一只夾層基金,還有涵蓋醫療健康、移動互聯、信息安全、新能源領域的四只專業基金,積極布局產業鏈關鍵節點。
另一方面,圍繞創新人群的需求,從醫食住行等方面構建創新人群服務生態。醫,是指醫療服務,園區聯合蒲絨健康管理中心,將西醫檢測和中醫調養相結合,為科技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園區注重民以食為天的理念,在園區提供多家員工餐廳和商業街餐飲服務,此外,還通過町春菜店,為員工提供綠色無公害蔬菜。在居住方面,為了打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搭建海外人才創新平臺,讓國際人才在海淀能夠安安心心創業,踏踏實實生活。在海淀區委組織部、區房管局大力支持下,園區以人才需求為導向,提供安居樂業的綜合配套型國際人才公寓。該項目是北京市海淀區公租房項目,位于海悅梧桐苑3號院,共計167套房源,總建筑面積超8000平米。國際人才公寓僅面向園區內企業的外籍人才、海歸人才以及特殊人才,包括在海淀區注冊的高新技術企業、區重點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區重點引進企業,支持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和科研骨干。通過打造有海外氛圍、多元文化、創新事業、有宜居生活、服務保障的特色區域,讓國際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以實際行動助力“四個中心”建設。在出行方面,園區開通班車,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
除了以上服務,園區還很關注科技人才的身心發展,園區與挪威BI商學院、清華大學合辦國際創新教育中心,為創新企業和人才提供國際水平的創新創業培訓。

園區與企業是和諧共生、良性循環的關系,園區服務做好了,企業才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在園區的協助下,多家企業完成了上市工作。企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園區的影響力,吸引了更多高科技企業入駐。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園區在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航程時,聚焦落實海淀區“兩新兩高”戰略要求,為“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動力、構建新型城市形態”匯聚智慧力量。堅持深化東升鎮“三個堅持、一個深化”發展思路,開啟新時代集體經濟發展新實踐。致力于打造以人為本的價值型園區,通過促進園區由單純物理空間平臺轉化為價值創造平臺,策劃、營造生產場景、生活場景、生態場景和機會場景的融合,創造企業與人才發展機會,已成為海淀區乃至北京市重要的創新節點。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政府、園區、社區融合,致力打造國際創新中心核心區方面,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一直走在前列,他們正擁抱著清晨的第一束陽光,以青年人的矯健和蓬勃努力向國際化邁進。
旖旎的自然風光、田園式的生態環境、前沿的科學技術,形成了最具活力與創新精神的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如果將海淀比喻成一片科技的海洋,那么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就像從遙遠的地平線冉冉升起的一輪新月,皎潔之光普照在萬頃碧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