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銀玲

一條長220米、建筑面積為4.5萬平方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不但入駐了擁有哈佛、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麻省理工、康奈爾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背景的創始團隊——香儂慧語、太極圖形、開元維度等企業,而且吸引著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奇績創壇、奇岱松、紅杉中國等知名機構和企業入駐。究其原因,這里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生態街區。那么中關村創業大街是如何發展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生態街區的呢?這還得從它的開街說起。
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曾經以實體書店聞名全國的海淀圖書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顯出了它的力不從心。猶如老燭燃至末端,總讓人擔心它會熄滅;但若以新燭續火,總歸可以秉燭長明。在北京市、海淀區兩級政府的引導下,由海淀區國資委一級監管企業——北京海淀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對其投資建設、中關村創業大街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對其調整改造,目的是吸引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入駐,聚集全球創新創業服務資源,打造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創業生態體系。升級轉型后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開街。
伴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開街,同期入駐了3W咖啡、聯想之星等10余家知名創業服務機構。這些具有創新元素的新生事物,會給我們曾經熟悉的海淀圖書城帶來什么呢?心中有許多留戀,卻暗持些許擔憂,更藏有殷殷期待。留戀這里的昔日繁華,擔憂轉型后的中關村創業大街能否激發創新創業要素的融合集聚發展,更期待其最終能夠構建全球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然而我們相信“夏風草木熏,生機自欣欣”,這些具有創新元素的新生事物既然是應時而生的,就一定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之后事實確實如此,短短一個月內,這里舉辦了一場又一場主題創業活動,中關村創業大街一下子人氣爆棚了。
對理想憧憬的創業者,以火熱的激情開啟他們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新世界。比如3W咖啡館,最早是許單單等人靠眾籌發起,成立幾年就獲得了數百萬天使投資甚至數千萬A輪融資。2015年5月7日,李克強總理視察中關村創業大街時還鼓勵這里的創業者,同時也說明了國家對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
車庫咖啡,也是這條大街上一家以創業為主題的咖啡館?!败噹臁保╣arage),源于美國的“車庫文化”,谷歌、惠普、微軟、YouTube等都是從車庫走出來的。在3W、車庫等咖啡館,創業者不但可以在這里工作,還能邂逅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和各種創業訓練營,從而獲得創業所需的人力、財力、市場等資源。這大大方便了創業者和投資者,實現雙贏。
除咖啡館外,聯想之星也是一家創業服務機構,已經向很多創業團隊提供數億元的投資服務,并免費為數百位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可以說是創業者身邊的“超級天使”,用雙翼為創業者驅散風雨,守護創業者向前發展。
創業會客廳,是由海淀置業集團牽頭、中關村創業大街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投入運營的創新服務平臺,這里不但可以一站式為創業者辦理執照和證書等,而且還出資聘請專業人員和律師為創業者免費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詢。2017年9月,創業會客廳全新升級:線上服務內容產品化,上線九大類54個創業服務產品,推出“掃碼辦”創新服務;線下增設外籍人才服務窗口等。2019年5月再次全新升級,成為中關村科學城集群注冊政策首批運營機構,更是推出了全方位科創企業加速服務,助力科技型創業企業加速成長。
像這樣具有創新元素的新生事物,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還有很多。在海淀區政府支持與引導下,經過六年多的發展,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從啟動時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發展成為豐富完善且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街區。截至2020年底,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聯合百余家大企業、50多家高校院所、200多家風險投資機構等各類合作方,搭建起各具特色的服務體系,累計孵化創業團隊3841家,其中外籍和海歸團隊436家,累計獲得融資團隊1212家,總融資額達到770.32億元,逐步形成在外籍人才創業圈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如今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可謂“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那么,是什么力量吸引這么多國際人才到這里落戶呢?我們從幾個案例來分析一下:
胡淵鳴,清華大學姚班本科、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他獨自開發的物理模擬編程語言Taichi,快速實現物理特效渲染,他因之被稱為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大牛”。2021年3月,胡淵鳴回國后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開始他的太極圖形創業生涯,其公司成員大多來自麻省理工、哈佛、清華、谷歌、微軟等頂尖學府和企業,半數以上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公司實力之雄厚、創新之強大,可想而知。目前,太極技術已應用于短視頻等平臺,為中國圖形學帶來了新潮流。
李紀為,北京大學本科、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2017年12月在這里創建香儂慧語,這是一家面向金融領域的人工智能公司,目的是“讓機器讀懂大千世界”。香儂科技以前沿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推動社會進入智能經濟時代。
李浩源,北京大學本科、康奈爾大學碩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他的開元維度也在這里落戶,其公司主要開發全球領先的以內存為中心的虛擬分布式存儲系統,促進了我國存儲系統的發展。
像胡淵鳴等這樣在跨界溝通和文化融合方面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有用前沿技術改變世界的開放心態的海歸人才,他們之所以把創業地點選擇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一方面可能源于他們的“母校情結”:咫尺之近、環境之親、情感之歸,讓他們更容易和母校、周邊高等院校、著名科研院所的優秀人才思想上共鳴、科技上切磋、精神上升華。另一方面,這里也具有能夠吸引國際人才落戶的獨特優勢,表現如下:
第一,中關村創業大街有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這里屬于“雨林型”創新生態系統資源密集型和科技創新企業聚集地。據海淀區官方最新數據顯示:海淀區擁有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30多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0多家;駐區科研院所90多家;兩院院士有600多人;海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0多家,每天誕生近100多家新企業,其中一半的高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成果顯著、創新能力持續領跑全國。
第二,海淀區對海歸人才和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比如,針對企業設立,推出集群注冊,降低企業成立成本;針對科技創新企業,出臺了1+4政策體系,涵蓋了企業發展各個階段,并且針對人工智能、智能網聯企業還制定了專門的產業政策,為不同領域的企業發展保駕護航。針對人才引進,升級“海英人才”,除資金支持外,還為優秀人才“落地”海淀配套解決落戶、子女教育等生活問題。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創業大街,更是專注雙創服務,全力打造全球產業創新生態平臺,為優秀外籍創業者、海歸創業者所設立的高精尖、硬科技領域的先進技術和項目提供落地孵化服務。表現如下:1、更新創新空間。依托中關村創業大街、藍潤大廈等創新空間,吸引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奇績創壇、奇岱松、紅杉中國等國內外知名機構和企業入駐。2、組建全球網絡。目前落地中關村大街的香儂慧語、太極圖形、開元維度等,都是有國際知名院校背景的創始團隊企業;啟動全球創新社區、駐法國巴黎、阿聯酋迪拜聯絡處等國際平臺網絡;落地中意眾創空間、中關村-法國巴黎大區產業創新中心、智利在華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合作。3、深化創新服務。2021年以來,服務百威、英偉達、葛蘭素史克、畢馬威等企業,開展創新項目需求對接,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依托奇績創壇基金,投資極簡智能、泛米科技、挖開兔子洞等企業,以資本助力高潛力企業發展。4、搭建服務平臺。依托全要素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創業會客廳,幫助61家企業通過“集群注冊”取得營業執照;開展創新前沿跟蹤研究,承辦海淀區胚芽企業成長匯,持續做好胚芽企業跟蹤服務。依托中關村融創企業開放創新促進會、中關村國際青年創業等平臺,組織企業、政府、機構等多方交流活動,形成持續對話機制。
如今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可謂人才輩出,創新不斷。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里定能成為全球最好的產業創新生態平臺,在中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