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娟

近日,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科納仕(Canalys)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報告,小米市場占比17%,智能手機銷量超過了蘋果,晉升全球第二!8月10晚,雷軍發布2021年度演講,兩個多小時的報告與產品發布,雷軍以他本色的真誠、厚道、甚至還略帶一點天真的笑容,收獲了百萬級的米粉。演講開頭部分,雷軍回顧了小米手機的研發、成本價銷售、第一次在香港上市破發后特意去買一條帶洞的牛仔褲、起訴美國政府封殺小米手機……首次分享創業途中最艱難的10個選擇,并宣布小米的下一個目標:三年時間拿下全球第一。一路走來有掌聲鮮花,亦有坎坷磨礪。雷軍一直在說感恩小米團隊以及合作伙伴不離不棄的陪伴,他講自己不是戰神、不是勞模,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但我記住了這名并不普通的工程師講的一句話:投資自己回報是最大的,心中有追求,遇到困難才能擔當;做人講仁義,老天自有回報。光榮與夢想,現實與擔當,雷軍勇敢地選擇了后者。相信有全球米粉們的支持,小米一定能走到夢想的彼岸。
人因夢想而偉大,雷軍說他18歲時,讀過一本《硅谷之火》。這是他夢想的開始,書中講述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等一群人創辦蘋果電腦公司并改變世界的故事。“喬布斯說人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雷軍說他創業是為了科技報國”。沒成想這一語千鈞,真成了雷軍的人生寫照,守望青春的夢想,竭盡一生在追夢、逐夢、科技報國。知識能改變命運,但經歷亦是財富。雖說是小米把雷軍的名氣推向了頂峰,但如果沒有在金山做WPS、鏖戰微軟、創辦卓越網、做殺毒軟件等一系列磨礪,就不會有后來一往無前的雷軍和小米。
雷軍從大二就開始就活躍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從一名電子計算機的程序員開始,慢慢成長為電腦工程師在互聯網上遨游。40歲那年萌發了自主創業的勇氣,雷軍說柳傳志40歲創業,任正非43歲才開始創業,自己40歲重新開始,正常!雷軍來自荊楚大地,于斯為盛惟楚有才,血液之中自帶揚眉拔劍、快意恩仇之俠義衷腸。
“2010年的4月6日,在北四環銀谷大廈的一個小辦公室悄悄創辦了小米公司,幾個人在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旅。”翻閱雷軍公眾號,聽他回顧十年前在海淀中關村悄然起步的情形。創業初期雷軍很低調,公司成立后一直以第三方名義開發MIUI系統,在小米初創的頭一年,任何人不允許講小米是雷軍創辦的。不發新聞稿,不接受任何采訪。集中精力、埋頭苦干做好一款產品,那就是小米手機。生命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全然綻放。
當時手機行業競爭極為激烈,國際上有蘋果、三星,國內有華為、聯想,每一家都是赫赫有名的行業巨頭,而小米只有十來個人、七八條槍,憑著創業的決心、研發的精益求精以及合作伙伴的團結、默契,奇跡發生了,不到三年時間,小米成為了手機市場的中國第一。大致盤點小米手機問世之后的市場份額,有喜有憂。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問世三年后就創下了全球前三的業績,當時蘋果第一,不料很快遭遇到來自美國政府莫須有的封殺,很快跌出了全球前五,后來對簿公堂才以事實證明小米與此毫無關聯,但任何的損失都需要時間彌補。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自2016年開始小米人潛心研發核心技術,一次次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否定,一次次尋找弱項、缺失,全面補課。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五年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產品能力實現了巨大的提升,2021年的7月16日,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科納仕(Canalys)發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報告,小米市場份額17%,智能銷量手機超越蘋果,晉升全球第二,歐洲市場第一的業績,這是小米戰略的重大勝利。雷軍說當前任務是站穩全球第二,不要興奮過頭,小米還是一個年輕的公司,需要看到差距,繼續夯實基礎,砥礪前行。
2020年,小米的研發投入近百億;2021年預計超過130億,計劃招募5000名工程師,陸續充實到影像、快充、AI、LoT平臺等關鍵技術領域,擴充研發團隊規模,繼續深度開發a lot業務,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落地融合,做小米生活放大器,讓小米真正成為未來美好生活的引領。雷軍始終強調品質第一,明確小米人永不更改的“三大鐵律”: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產品過硬,才能建構“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的鐵人三項營銷模式。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有可能走得更遠。人才永遠是企業最美的風景,是企業不斷創新、進步的基石。小米集團定期舉辦中高層培訓,建立學習型團隊。6月10日,小米公司在北京清河小米科技園舉辦了“燃計劃”、“火炬計劃”2021年開學典禮,提出新的文化理念是生生不息,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不知不覺,我已經在中關村工作生活了快30年,回首過去我們創辦了金山,做過WPS軟件,做過電子投資人,創建了小米,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給了我們不斷去實現夢想的機會……”雷軍在2018在中關村論壇上曾深情感慨,他是一個心中有夢想而且不停去踐行的人,如今年過半百,居然高調發聲,要全力以赴進軍小米智能汽車,并說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創業,愿意押上一生的積累!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向世人宣告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小米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人民幣,未來10年追加投資100億美元,雷軍將親自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在發布會上雷軍動情地說:“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小米造車從今年1月15日開始調研,期間做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聽取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包括雷軍自己也在思考,再次創業即使擁有十年前一樣的勇氣,是否還有十年前一樣的決心,甚至還有沒有十年前一樣的體力、精力?經過75天的反復思考與碰撞、權衡,小米終于決定上馬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雷軍再次披掛上陣,親自出任CEO。
一旦決定了,雷軍說他就不再有什么壓力了,造車雖然是新兵,沒有任何經驗,但仍是一如既往地擁有如饑似渴的學習能力,而且有那么多優秀的工程師,一萬多人的團隊,今年預計再增加5000人。雷軍在發布會上展望未來,自信滿滿地說:期待有一天,在全球每一條公路上都有小米汽車馳騁的身影。只要我們愿意投入足夠多的時間,相信總有一天小米汽車會成功的。發布會上的第一輛小米智能房車,就足已令成千上萬的米粉們心動。
近日雷軍發起的華夏同學會,聚集了李斌、李想、何小鵬、王傳福、王興、沈南鵬、程維等人,幾乎集齊了中國智能電動車的半壁江山。中國電動車的格局,大概分為“左翼”“右翼”兩條路線。“右翼路線”包括央企、國企,還有德國的寶馬、奔馳、大眾,而“左翼路線”大多為民營企業,有蔚來、理想、吉利等汽車品牌,此番聚會雷軍帶領4家左翼路線的總裁們互吐衷腸。大家的創業背景、資金來源大多相似,只有團結一致抱團發展,才有可能在市場的博弈中占據先機。
衣著光鮮、振臂一呼,也許真能觸動資本市場的關注。此番雷軍問鼎智能汽車,高調發聲,期待這位能夠與馬斯克和庫克抗衡的“中國隊長”振臂一呼,號召更多的電動造車左翼路線們,合力殺出一條血路。更有知情人士透露,雷軍正式涉足小米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斥巨資進軍造車領域,風險很大,遠不如像投資阿里、百度那樣輕車熟路。有人甚至說把雷軍“拖下水”,是想借助“中國隊長”為整個行業注入熱情與信心,盤活電動汽車行業。對雷軍的體力、精力而言,都是一場挑戰。也許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迎接各種挑戰,包括挑戰自己。在此惟有祝福他前途光明,有全球米粉們的支持,一定是風景獨好、晴空萬里。
創新決定我們飛得有多高,質量決定我們走得有多遠。小米的使命是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智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雷軍曾說這條路注定漫長、坎坷,寂寞多過狂歡,磨難多過掌聲,但方向對了,路就不怕遠。